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 《两岸关系》2004,(4):42-46
采访林丽韫前,记者就知道她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她是地地道道的“台湾的女儿”。1999年,林丽韫首次返回台中县清水镇老家时,家乡父老均以林家出了这么优秀的女性为荣,当地镇长特别做了一块“清水之光”的纪念牌送给她,表达了地方百姓的敬佩之意。一天上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林丽韫。 “我从小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933年3月22曰,林丽韫出生在台中的清水镇。“听父亲说,  相似文献   

2.
如今年已74岁的林丽韫.曾任全国台联会长.第十届至第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作为地地道道的“台湾的女儿”,她的一生是台湾现代历史的另一种缩影.也是两岸关系曲折发展的明证.作为一名老代表.林丽韫参与见证了3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陈映真 《台声》2001,(12):14-15
1990年我53岁时,才平生第一次踏上魂牵梦萦的祖国大地。那是二月冷冬,我随“中国统一联盟”访问团来到了北京,迎接我们的是全国政协的接待组。第二天开始,访问团就展开了紧凑繁忙的拜会和参观。就在这次参访的行程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当时林丽韫女士所领导的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记得是全国台联和台盟中央一道聚集起来欢迎我们。一进会议厅,就听见那熟悉的闽南语调的普通话格外亲切,原来是定居大陆的老台胞,他们虽然乡音未改却已是两鬓飞霜。一时想起他们离别台湾乡关40多年而归不得,不觉激动了,起来讲话时竟有些哽咽语…  相似文献   

4.
马壮  陈文韬 《台声》2023,(5):85-86
<正>从初入大陆到见证大陆发展,他们是参与者亦是见证人。近日,3名台湾青年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畅谈在大陆的求职经历,讲述他们所见证的大陆变化。对话29年前的自己丁翊凯:《狂飙》《后宫甄嬛传》在台湾很火台青丁翊凯,2岁时跟随家人来到大陆,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感情。赴台湾念大学时也选择了和两岸事务相关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再次回到大陆工作。  相似文献   

5.
辽野 《台声》2001,(1):46-46
2000年12月3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在北京联大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全国政协常委、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全国台联副会长苏民生,以及北京市政协、市台办、市教工委的领导。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中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为该所成立题辞祝贺,海协会长汪道涵为该所题写了所名。唐树备和北京市台办主任邓培德共同为该所揭牌。  成立会上,林丽韫、王在希、唐树备、邓培德、张国华等领导、北京台资企业协会理事长谢坤宗、台湾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和专家学…  相似文献   

6.
吴国祯 《台声》2000,(9):42-43
陈逸松先生于2000年7月5日在美国休斯顿去世 ,享年94岁。噩耗传来 ,令人无限惊愕与感慨。陈老是我们台湾知名人士 ,一生以律师为业。早在30年代 ,台湾共产党遭受日本军政府迫害时 ,陈老便曾挺身为之辩护。因之陈老与苏新、苏子蘅等人士有过生死之交 ,他们都是台湾早年在日本统治下 ,谋求解放 ,具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先知先行者。台湾光复后不久 ,旋即发生“2·28”事件 ,陈老是处理委员会成员 ,用法律为武器 ,和国民党进行了斗争。然而 ,国民党统治的本质注定了事件悲剧的结果。五六十年代 ,陈老在台湾执业 ,广结善缘 ,是…  相似文献   

7.
澹台惠敏 《台声》2001,(4):12-13
在“两会”期间,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台盟北京市委、北京市台联,于 3月 7日联合举行座谈会,强烈谴责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为“台独”分裂势力张目的《台湾论》一书。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中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参加会议。在京台胞及部分在京投资和求学的台商、台生 50余人与会。全国台联副会长郑东宁主持座谈会。   《台湾论》是一本由日本右翼人士创作的歪曲历史、美化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政治漫画书籍。这样一本混淆是非,严重侮辱台湾同胞、侮辱中国人民感情的书,竟能够在台湾堂而皇之出版发行,台湾某些…  相似文献   

8.
徐兆麟 《台声》2009,(6):24-25
屈指数来,离开生育我的故乡台湾已60载有余,这次参加以林丽韫为首的北京部分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活动,是一次了却我人生夙愿的返台之行。我是1946年12月,15岁时随国民党的七十师前往山东打内战,被迫离开台湾的.至今已过了62个春秋.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句所表达的境况。虽然1994年因父亲过世,我曾回台奔过丧,  相似文献   

9.
楚子 《统一论坛》2003,(3):51-52
在旧金山有一位在美国享誉很高的华裔女士,这就是方李邦琴,她的祖籍是湖北汉川。李邦琴11岁时随家人从祖国大陆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60年9月到美国,并结识了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的方大川先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3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举行成立大会。这是北京市属高等院校成立的研究台湾问题的研究机构。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全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等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2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全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为该所成立题辞祝贺,海协会汪道涵会长为该所题写了所名。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11.
1997年9月25日上午.部分在京台湾同胞聚会于全国台联,深入学习座谈中共十五大报告。座谈会由中共十五大台湾省籍党员代表团团长、全国台联副会长杨国庆主持。当选为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林丽韫向与会者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乡亲们热烈座谈。中共十五大中的台湾团杨国庆首先向与会者报告了中共十五大台湾团简况。他说,祖国大陆现有台湾同胞3.4万多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来到祖国大陆的,其中有2009名台湾省籍中共党员。出席中共十五大的台湾省籍代表共有8人,组成了台湾团,是十五大36个代表团中人数最少的一个。代表在台籍党员中…  相似文献   

12.
难忘那一份乡情。为了追寻过去美好的回忆,多少年来,每当我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时,都想要探望台湾乡亲。后来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北京“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那是台胞在大陆的大家庭,从那里可以见到或联系到许多乡亲。究竟哪一年与全国台联会接触,以后又有过多少次来往,我现在也记不清了。但是,有件事我深深记得,那就是出席参加198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大陆与台湾学术研讨会”。记得当年任全国台联会长的是林丽韫女士,她邀请我们参加研讨会。还记得那次与会的人数比较多,讨论相当热烈。会议结束时,邓小平和邓颖超等…  相似文献   

13.
在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称的灵宝,有一位令男子汉们也刮目相看的女性——张玲玲。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拓出了挑战人生之路,闯出女人的大地,在她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坎坎坷坷 今年44岁的张玲玲,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她的经历不平坦。4岁时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灵宝,刚刚品尝到人生童年幸福的她,却碰上了10年浩劫,由于家庭出身,年仅十几岁的她,不得不中断初中学习,落户农村,在艰苦的环境中熬过了整整10个年头。 70年代农村艰苦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改变她活泼开朗的天性。多才多艺的…  相似文献   

14.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15.
黄耀庭 《台声》2001,(12):38-39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祖国喜讯频传,令人振奋。现在,又迎来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真是喜上加喜,我们感到格外高兴。作为一名海外台胞,我亲身体会到台联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20年来的往事,一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全国台联首任会长林丽韫女土与我同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的第四届毕业生。记得在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学校为了照顾台湾籍的学生,专门设立了特别班,于是,林丽韫女士和我便属同班同学了。后来,她回到了祖国大陆。20年来,林丽韫女士或者以台联会长的身份,或者是国家代表团的成员,曾多次来母校…  相似文献   

16.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荣士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决赛直播现场,一位来自四川有线电视台的女选手以她恬静如水的气质和柔美,给评委和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早些时候,在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中,这位女选手曾频频出镜,以她独特的风格,把节目主持得张驰得当,颇受好评。她,就是尹莉。活泼向上的小女孩 尹莉,出生在四川省资中县高楼镇四面山村三社。在尹家五姊妹中,尹莉是最小的一个。尹莉悟性很高,活泼开朗,4岁时,她就敢于登台表演。 1984年,年满7岁的尹莉来到资中县城上小学。此间,她除了成绩…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3)
<正>11月23日下午,远嫁台湾屏东地区15年的文昌籍姑娘陈春丽来到海南187医院,为被烫伤的一岁多的男童及其家人送去1 1万元新台币和1200元人民币,为家乡海南被烫伤的男童奉献一份饱含深情的爱心。在了解到被烫伤男童家庭因为巨大的烫伤治疗费用而着急发愁的情况后,她一方面请其在海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毛衣     
《台声》2016,(2)
正十岁的黄莘离开妈妈时,撕心裂肺地哭,小手紧紧攥住妈妈不放松。多少年后,记者问黄莘为什么?黄莘说,不知道,我总觉得再也见不到妈妈了。黄莘一家是台湾云林人。日本割据台湾后,黄莘父亲不满日本殖民统治,带着5个子女来到祖国大陆生活。"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更加疯狂。作为医生的黄莘父亲,毅然参加了由李友邦将军领导的抗日队  相似文献   

20.
肖剑 《两岸关系》2001,(3):14-16
吕秀莲是“台独”急先锋,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她成为“副总统”。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领头闹“台独”,九十年代,她又跑到日本发表《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等厥词,上台后并在台湾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海内外中国人的一致谴责。 新世纪伊始,惯讲“台独”惊人之语的吕秀莲又在台湾民众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折射出了台湾某些政客令人忍俊不禁荒唐可笑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