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保家 《台声》2003,(1):33-34
我是《台声》最忠实的读者;在漳州,在福建,有许多的台商朋友都喜欢这份刊物。欣逢《台声》创刊20周年,让我代表这里的台商朋友们,热烈祝贺《台声》生日快乐。《台声》创刊于1983年,当时两岸还是坚冰一块,有一批人士已经汇聚在《台声》的旗下,致力于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这是何等的热情和勇气,现在想来,又是何等的智慧和远见。“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应当说《台声》杂志体现得最为充分。风风雨雨20个春秋,《台声》杂志始终坚持传送两岸信息,沟通海峡两岸亲情,反映台胞心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2.
冬去春来,不经意间《台声》杂志迎来了20华诞的喜庆日子。说起《台声》杂志与江西的关系,我这位在江西红土地上生活了30余载的台湾乡亲,自然记起了其中的许多故事———回望20载时光隧道,那还是80年代初期,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参与江西台联的创建工作。当时,我们急需了解多方面的情况,这其中有学习贯彻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开展台籍同胞的工作,进行两岸乡亲的联络与沟通等。可因条件的限制,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形式呆板单一。那时真希望有一本能够及时地传递多种涉台信息,反映台胞心声,公开发行、社会影响面广的期…  相似文献   

3.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4.
《台声》1998,(1)
编者按: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声》杂志,创刊于1983年。15年来,在海峡两岸台湾乡亲的关心爱护下,在大陆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台声》为反映台湾同胞心声,沟通两岸各项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值此《台声》创刊15周年之际,本刊同仁特向台湾乡亲、各界人士致以深切的谢意,并辑录刊登在京部分台胞的感言,以志庆贺与勉励。郑坚:台湾同胞的真切心声15年前创刊的(台声)杂志,是伴随着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诞生而面世的。“台声…  相似文献   

5.
阎昆 《台声》2002,(4):35-36
2000年,我们请各地台联推荐一些联系密切的台商,希望通过寄赠《台声》,扩大这份杂志在台商中的影响。此举得到了各地台联的积极响应,纷纷寄来名单。福建省台联也推荐了20个台资企业,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新代”。去年11月,我收到新代公司总经理蔡伯兼的来信,信中,蔡总对我社赠阅《台声》感谢之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表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经过一番联系,年初,在福建省台联陈处长的陪同下,我走进了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北园村的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的大门。与采访其他台资企业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7.
李哲夫 《台声》2003,(1):8-9
转瞬间,我已经做了20年《台声》杂志的海外读者。20年来,《台声》杂志在海外发行经历了几次管道的调整,我总是幸运地能按期收到这份刊物。长期下来,我观察到《台声》从创刊、茁长到今天,它走过来的路程正反映祖国大陆过去20年来开放改革的轨迹:从相对拘谨到活泼解放,从片面政治化到多元民间化,从抽象“血浓于水”的民族意识到具体点评政策时局。回溯在大陆的老前辈台胞转折两岸间的爱国主义光荣的历史传记,并以新闻报道传播全国台联的多样活动,祖国大陆经建的日新月异,台胞在大陆的投资建厂,祖国河山的壮丽和两岸各界的文…  相似文献   

8.
廖瑞梧 《台声》2002,(5):25-25
3月28日,安徽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隆重举行庆祝省台联成立20周年暨先进台胞表彰大会。省领导方兆祥、朱维芳、秦德文、王鹤龄等应邀出席。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方兆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省委向出席大会的台胞和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台胞致以诚挚的问候。他表示,省台联成立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以“联络乡情、服务台胞、沟通皖台、促进统一”为宗旨,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积极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宣传和介绍安徽,为来皖探亲访友、寻根谒祖、投资发展的台胞牵线搭…  相似文献   

9.
郑坚 《台声》2003,(1):12-12
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台声》杂志正届最具活力的20岁青春花季。作为参与、关怀《台声》成长的热心人,确实感到由衷的兴奋。《台声》的20年,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她作为反映中华儿女独特之一支的台湾人民的心声的刊物,突出地为新中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事业,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特别是在反映台湾人民的爱国心声,坚持爱国统一旗帜,关怀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等方面,展现了自己的特色,且不断有所创新进步。我想这应当是继续坚持和牢牢把握的经验和方向。在新…  相似文献   

10.
叶芳 《台声》2001,(12)
记得全国台联成立的第一个10年之际,爸爸曾作为在京老台胞被《台声》杂志邀请发表10年感言。如今,又一个10年过去了,爸爸永远不能再发表感言了,现在轮到我———一个台湾人的后代,要在这里写上几行字,真有种不能胜任的感觉。或许是亲缘的关系,或许是历史的原因,但更是责任使然,我与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直接参与和服务于台联工作,使我学会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台联成立的前10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联络在大陆、在北京的台湾同乡,同时接待来自海外的乡亲、朋友。而后10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人为的樊篱打…  相似文献   

11.
陈弘 《台声》2003,(1):18-18
光阴似箭,《台声》杂志已创刊20周年了,我表示衷心祝贺!2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台声》杂志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越办越有特色,愈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已办成沟通海峡两岸、有声望的民间刊物。20年来,《台声》逐步做到了内容丰富,栏目多彩,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版面活泼。我是《台声》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目睹了《台声》的发展过程,为它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20年来,我从《台声》得到了不少教益。它刊登了大量有关台湾的文章、报道和评论。故乡的秀丽风光,感人的人物和事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2.
刘建国 《台声》2003,(1):32-32
我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也常常和《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打交道,我感觉到《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就像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而《台声》杂志就像一座桥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心声,加强了两岸人民的联系。感觉之一,可读性强。《台声》杂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权威人士关于两岸焦点问题的评论,有专家学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最新话题,有引人注目的特别报道,有台湾社会的观察描绘,有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就、投资环境以及美丽风光的介绍,还有台商投诉案件的分析,告诉人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维…  相似文献   

13.
杨和杰 《台声》2003,(1):36-37
时值新年之际,恰逢《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谨致以衷心的祝贺。1999年4月2日,《台声》记者就广大台湾同胞十分关心的在大陆投资的法律问题,对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的领导进行了采访,5月号的杂志发表了《从“亲情投资”“长官投资”到依法投资》的专访文章。1999年8月,《台声》聘请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为该刊的法律顾问,并在杂志中设立了“法律园地”专栏,由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提供稿件,从而合作构筑了《台声》杂志与台胞之间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法律实务、相关信息交流的平台。3年多来,在台声杂志社领导、…  相似文献   

14.
欣逢全国台联和各地台联20周年的喜庆时刻,回顾我与台联的情缘及在台联的工作实践,感慨良多。1997年8月,我当选为江苏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此前我曾经兼过南京市台联会长、省台联副会长的职务。这一次出任专职,意义又有些不一样,可以说是真正与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立足于服务,这是我4年来在台联工作的最深的感受。台联要为台胞服务、为台商服务、为台生服务、为过境的海外台胞服务。这4个服务归结为一条,就是要为做好党和政府联系台胞的桥梁和纽带服务。我强调工作的主动性,广交朋友,广泛联络。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水…  相似文献   

15.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6.
魏巧巧 《台声》2002,(10):15-15
上海市台联为加强台湾乡亲之间的联系,在上海每个区都设立了台胞联络员,他们在促进台胞联谊、沟通两岸乡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为台胞之间的一个纽带和桥梁。为了加强交流,上海市台联每年都组织联络员进行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17.
台聲     
《台声》2019,(20)
<正>大陆唯一由台胞主办刊物报道两岸新闻讲述台湾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反映台胞心声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788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9/D2020年,《台声》杂志(半月刊)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特色,改进创新,增强可读性,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服务于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台声》杂志2020年的征订工作开始啦!欢迎各地读者继续支持《台声》,您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至我社订阅。  相似文献   

18.
孙桂芬 《台声》2001,(12):34-34
值此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2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身为一名多年从事台联工作的台胞,我回首与台联一起度过的岁月,体味着与海内外台胞长期建立起来的深情厚意,心里感到无比充实和幸福。我在辽宁台联工作18年了,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珍贵历程。我们遵循“热情接待、提供方便、求同存异、增加共识”的原则,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与海外、岛内台胞广泛联谊、交流,路子越走越宽,朋友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宽阔。台联是一座桥梁,沟通着海内外广大乡亲的心……台联把爱国和爱乡相结合,团结台湾同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  相似文献   

19.
沙蓬  辽野 《台声》2001,(6):45-45
为庆祝《中国台湾》网中文版改版暨英文版开通,海峡两岸各界人士齐聚北京,举行“中国心、两岸情”联谊会,共叙两岸亲情。   《中国台湾》网是中国大陆一家关于台湾问题的大型专题网站,它以客观报道台湾问题,准确反映两岸关系为己任;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展示大陆与台湾骨肉同胞的亲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突出服务性与亲和力是《中国台湾》网的鲜明特色。《中国台湾》网与《台声》杂志合作开办的“文化与交流”等栏目,将使反映台胞心声的《台声》的内容及时上网,实现了优势互补。   联谊会上,五洲金网公司董事长薛平向网…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5)
正2月26日,"台胞之家"微信公众号推出特稿《中国的样子中国心——海内外台胞携手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2020年第3期《台声》杂志全文刊载。连日来,"特稿"引起台联系统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点击量、点赞率和留言热度持续攀升。读者纷纷留言,表达爱国之情和战"疫"信心,为"台联声音"和"台胞力量"点赞加油;阅读量和留言条数均创原创类推文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