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曾表示过他的一个心愿,要在1997年,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踏上这块祖国的土地。其实,邓小平起码曾四次去过香港。 第一次是在1920年9月。当时,他和83名四川籍的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于9月11日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经过3天的航  相似文献   

2.
他们都出生在四川,都勤工俭学于法国,都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 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有些相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激发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当时的四川形成了一股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流,而聂荣臻与邓小平就是这股热流中的两分子。1919年底,聂荣臻乘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不到一年时间,1920年10月20日,同样是一艘法国邮轮“鸯特莱蓬”号抵达马赛港,这艘船上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就有年仅16岁的邓小平(当时叫邓希贤)。第二天,邓小平他们到达巴黎时,受到了比他早来10个月的四川老乡聂荣臻和他的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从那天起,他们之间就建立起了长达70余年的深厚友谊。 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法国巴黎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聂荣臻和邓小平等一些进步学生相继参加了“少共”。他们在“少共”的组织下,一起参加会议,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并在1923年春,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翌年2月5日,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的聂荣臻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专程赶到贝尔——拉雪兹公墓,瞻仰了“巴黎公社社员墙”,以示他们信仰、坚持、捍卫马列主义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与香港纪事齐鹏飞,齐辉1920年9月14B年仅16岁的邓小平第一次途经香港。三天前,邓小平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蓬莱"号,欲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日,该邮船途径香港泊一日。1929年7月至8月第二次途径香港。邓小平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离开上海...  相似文献   

4.
两次伤寒,大难不死 邓小平回忆自己:“一生中患过两次伤寒,一次在法国,一次在长征以后,两次都差点死掉。” 邓小平第一次得伤寒,是在法国为追求救国真理进行勤工俭学。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工时长,工资低,生活不好,生病是很容易的。病倒后,大家很着急,又没有钱,只得把他送到法国的公共医院,这里条件差些,却是免费的。医护人员对这位远道而来的矮小的中国学生给予无限同情和关心,使邓小平的伤寒不断好转,最后康复。出院后,还去疗养院疗养了一个月,也是免费的。就这样,邓小平战胜了第一次伤寒的侵扰。 邓小平第二次得伤寒是在1936年12月,即西安事变前后,这次又病得很厉害,什么东西都不吃,吃一点东西就会把肠子戳破,没有办法就煮点米汤喂他。他时常昏迷不醒,西安事变爆发,他隐隐约约听到几句又昏迷过去。萧克将军对邓小平的女儿毛  相似文献   

5.
应强  江珍妮 《学习导报》2011,(14):56-58
91年前,一位名叫邓希贤的年仅16岁的中国四川青年踏上了法国的国土。他在法国度过了5年多的时光,足迹遍布法国东南西北,他在这里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后来改名邓小平的他,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践行了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有志青年“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誓言。  相似文献   

6.
建国伊始,党和国家的工作千头万绪,真是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当时,邓小平是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他所管辖范围的云南、贵州、四川又是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深感在西南担任领导重任,非同一般,首先必须处理好民族问题。 然而,处理民族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邓小平少年时便远渡重洋,勤工俭学于法国。投身革命回国后,无论他战斗在龙潭虎穴之中,还是  相似文献   

7.
遍览国内有关研究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论文和书籍,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青年学者齐鹏飞在其论文中曾提到过邓小平早年有过在香港的几次经历外,其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主观臆测:尽管邓小平从未去过香港,但却根据香港的实际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种流行于学界的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显然有待澄清。溯诸史实,我们发现:青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过5次过香港的经历。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怀抱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了由吴玉章发起的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发蒙.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中学.1919年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对自己的家乡四川这片美丽的沃土也十分热爱和关心.建国后,连同主政西南地区一起计算,他十次回四川,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四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9.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武侠小说家金庸。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香港同胞,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轰动,亦对“大侠”金庸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与周恩来的亲密关系数十年如一日。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时说:“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有一次毛毛问他:“在留法的人中间,你与哪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深思了一下答道:“还是周总理。我一直把他看成兄长,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  相似文献   

11.
岁月如歌——邓小平旅法活动寻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月如歌——邓小平旅法活动寻踪王宁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在与国家主席江泽民会晤时,希拉克赠送了邓小平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时使用的证件——在施奈德钢铁厂做工登记卡原件。这是法国方面第一次向中国政府出赠与邓小平旅法活动有关的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12.
1919至1921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学生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全国先后有1500多名青年学子赴法。其中,四川80多个县共计有492名青年勇出夔门走向世界。当时仅简阳一县,就有10名学生投身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勤工俭学行列中。这10名学生是:刘子华、叶济澜、王秉乾,法国巴黎大学;周芗琴,法国南部大学;毛克生,法国里昂大学;陈文,法国中法大学;姜毓荣,法国农业学校;霍家新,法国所末尔高等工业学校;彭宝珊,法国巴黎工程专门学校;张国权,法国杜威工业专门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曾经留法的教育家和国内名流蔡元培、吴稚晖、…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均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700多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空前盛举”。这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个豆制品公司。 1902年,清末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李石曾在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个超级球迷,他曾经说过:“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酷爱足球,足球场上经常闪动着他机警、灵活的身影。有一次,巴黎举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够观看这场比赛,却苦于手头没钱,深感懊丧。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跑回寓所拿衣服当了钱,看了那场精彩的足球赛。几十年之后,他还能回忆起那次比赛,记得谁是冠军。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共产党人随时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邓小平也没…  相似文献   

15.
辗转抵达 短暂留宿 1920年8月27日,刚满16岁的邓小平作为四川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学生离开故乡,踏上前往法兰西的旅程。9月11日,他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码头登上法同邮轮开始远航。海上颠簸39个昼夜后,这批中华学子终于在10月19日抵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成为当地一桩不小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四川,先进人物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先后在成都、重庆开办了留法预备学校。邓小平是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际进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在重庆一年的勤奋学习与参加爱国运动,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出生于 A.湖北红安 B.四川广安 C.江西吉安 2.邓小平何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A.1922年 B.1923年 C.1924年 3.1920年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曾干过什么工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他从事辉煌的革命活动的开端,其间他的两次非凡的举动:“二十八画生征友”和组建“新民学会”,使他名震湖南,备受同学、青年的拥戴,进而不负众望进京主持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远离湖南北上进京。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所见所闻,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飞跃,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谭启龙的卧室,墙上悬挂着一幅邓小平同志为他亲笔书写的横幅“人间重晚情 书赠谭启龙同志”.笔墨生动,遒.劲刚健,令满室生辉.字幅的落款时间是1986年5月13日.这一天,是谭启龙永志难忘的日子.下午4点左右,一辆银白色的轿车向成都市郊—座宾馆疾驰而去,坐在车里的是从四川省委书记岗位上退居二线的中顾委委员谭启龙.这位老共产党.人,今天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正在四川视察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要单独会见他.多少年没有单独和小平同志见面了?他记不清了.但是第一次与小平同志见面的情景,在他的记忆深处仍然是那样清晰.1933年10月,时任湘赣省少年先锋总队总队长的谭启龙刚到中央苏区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巡视员.他巡视工作到了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邓小平是这个中心县委的书记.在一所宽大的祠堂里,谭启龙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邓小平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磨出一股坚毅刚强的神情,目光炯炯.谭启龙早就听说过小平同志一些情况,他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先后领导过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党内很有才干的领导人之一.在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邓小平更表现了极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中心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斗争中产生的伟人。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年轻的邓小平离开故乡,怀抱着"学点本事"和"实业救国"的理想漂洋过海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出路。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艰苦的生活淬炼了他勇于斗争的意志和品质,也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与黑暗面有了初步认识,逐渐抛弃了"工业救国"的想法,进而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在赵世炎、王若飞等优秀共产党员的熏陶影响下,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并结合自身勤工俭学的切身体悟,邓小平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邓小平在从事杂志编辑和领导革命斗争中逐步成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系统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积极锤炼党性,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邓小平早年政治思想的演进历程,反映了他入党的初心,也揭示了他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