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中国经济近代化方案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同心思想”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与民主党派同心合作的历史和实践: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实现了从争取民主党派与之同心到领导民主党派与之同心;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奋斗,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展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领导力量、价值旨归和实现途径,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从而掌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更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包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号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觉、高度自信和担当使命的高度自醒。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的伟大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他倾注了毕生心血,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现代化而展开的。可以说,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现代化而奋斗的人生历程。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三个重要的有机统一关系,认识它们对深刻领会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实质有着重大的意义。一、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制度是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第一个提出先"建立小康社会",然后在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基础;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始终坚持和发展而尚未完全明确其概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历史基础;规划未来中国发展宏伟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战略目标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建设起步维艰,毛泽东满怀大志,致力于将新中国带进世界先进行列,以三年准备十年建设、15年向社会主义过渡、20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部署,表达了他的愿景。毛泽东有个百年中国梦,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体现了实现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理想,设想用一百年的时间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具有丰富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照亮人生之路的明灯。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而"中国梦"是阐述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今后中国奋斗的复兴目标。中国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是肩负着"中国梦"使命的主力军。青年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想和前行的目标,或远大,或现实、或渺小、或平常,或崇高,但是,青年各自的理想实现都将离不开"中国梦"的助力。中国青年将在这助力器中通过自身对梦想、理想不懈地努力追求,将个人的成长之梦融入到实现国家发展复兴腾飞的"中国梦"中,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新文化建设构想与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开放性、和谐性。研究和学习周恩来新中国文化建设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六大前和六大上,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示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为六大路线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大后,周恩来正确执行了六大路线,以"准备"为中心,着重在"争取群众"和组织群众上下功夫,而不急于去进攻中心城市;并对六大路线作了创造性的发展:逐渐将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向了农村,为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该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周恩来同志20次进出延安的具体经过,并且简略介绍了他每次外出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还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误传,从而广泛宣传了周恩来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皎然的佛学思想与诗歌创作@郜林涛$华东理工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上海200237~~~~~~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十分重视抗战美术宣传,直接领导了“国统区”的抗战美术工作。他关心美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团结和争取“国统区”的广大美术工作者站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场上,维护和巩固了美术界的统一战线。他积极促成了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美术交流,为推动抗战美术运动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艾思奇看来,基于民族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总问题所构建的新哲学,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紧要的是推动这一哲学思想的中国化、现实化。艾思奇梳理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