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取保候审制度具有人权保障、诉讼保障和诉讼效益等功能,已经广泛适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取保候审制度目前存在着决定主体自由裁量权过大、保证金数额规定不科学、期限规定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缺少相应的法律救济程序等问题。欲完善取保候审制度,需要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规范保证金的收取数额,明确取保候审的审查期限,加强对取保候审的监督制约,完善取保候审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2.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之一这一不合理的理论和立法定位 ,导致目前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应当以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准确定位———取保候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权利———为前提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 ,进一步改革现行取保候审制度中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证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和当前我国诉讼理念的滞后等原因,导致其在适用中出现许多问题。保释制度作为保障受刑事追诉之人的人身权利和辩护权利的制度,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少捕慎诉慎押”背景下,取保候审制度大幅修改,特别是适用条件由过去的“可以”改为“应当”,体现国家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决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取保候审,更是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与体现。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对于取保候审的性质定位、取保候审的程序及救济保障仍缺乏应有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办案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取保申请缺乏程序保障,权利被侵害也得不到任何救济。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应当将取保候审确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权利,确立令状中心主义,赋予取保候审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之一,其本应具有权利保障、替代羁押、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功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应有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发挥,而是出现异化的司法怪象,主要表现就是取保候审的实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取保候审成为最终实体裁判的预演、取保候审成为“变相结案”的手段,使其变相的刑罚化等。导致取保候审功能异化的原因,一是我国刑事诉讼价值、构造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出现的畸形状况,二是中国特色的业绩考核标准,尤其是明显的实体化倾向。法学界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除导致取保候审功能异化的原因,而不能盲目引进外国的保释制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6.
相比英美保释制度,我国取保候审在性质定位上和适用方式上都相去甚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完善,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但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方式、适用程序和相关保障措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借鉴英美保释制度,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外来人员适用取保候审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人员犯罪诉前羁押率高和捕后判轻刑率高的特点,反映出外来人员的取保候审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其主要原因来自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环境等多个方面。保障外来人员的取保候审权利,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无罪推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需要,也是实现取保候审的人权保障功能、降低诉讼成本的需要。采取扩大适用范围、放宽担保条件、落实保障措施、强化风险评估、加强保后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取保候审权利。  相似文献   

8.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是我国治安管理中的一种处罚执行制度,是行政法上复议、诉讼不停止行政行为的例外情况。从立法的规定和执法的实践来看,该制度存在申请时间不明确、适用范围过于单一、"社会危险性"审查不好把握、权利救济制度规定不足等问题。需要明确申请暂缓执行的时间条件、扩大完善适用暂缓执行的范围、明确"社会危险性"审查的具体标准、将暂缓执行决定权司法化,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取保候审具有人权保障与诉讼保障的双重价值,但由于秩序优先思想的主导,取保候审决定透明性的缺失和监管的无力,使司法者不愿适用取保候审。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提高了取保候审在强制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取保候审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从执法理念、制度完善和监督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项强制措施,程序运作上更多的体现的是行政色彩,没有充分发挥该制度应有的保护人身自由权利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英国的保释制度,吸收其中的公正程序因素,构建我国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系统在构造上存在权利主体面窄、启动申请主体过少、执行参与主体简单化、独立的救济主体缺位等缺陷。基于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特定的程序对象考虑,在借鉴国外少年保释制度运作的经验和考察本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基础上,应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系统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目前对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规定中,尚存可能发生理解分歧的问题,无法满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求,因而有必要从理论高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人们能够清楚、准确地理解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内容并领会其中蕴涵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3.
保释制度既具自身的内在价值,又兼实现诉讼经济、遏止超期羁押等方面的外在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价值冲突.目前而言,保释可分为“权利保释”与“裁量保释”两种模式.为实现保释制度适用价值的最大化,我国在引入该项制度时,应借鉴各国的已有成果及实践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司法实际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的保释制度严格遵守《权利与自由宪章》的相关要求,在适用标准、保释的具体方式、程序、证据、救济、保证金的没收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较轻的保释方式与控制犯罪的平衡,但在保释标准、证明责任倒置及程序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导致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和羁押率始终居高不下。如何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做到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外来未成年人平等保护,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取保候审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调查前置程序以及审查逮捕阶段“适当成年人”参与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和羁押率,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强制措施存在一些问题:拘传基本不用;监视居住采用率低;刑事拘留采用较多;逮捕大量采用;取保候审检察机关较公安机关采用较多.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立法,要坚持功能实现原则、必要性原则和适度原则,从体系上、整体上、个体上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刑事强制措施,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诉讼风险。应分析诉讼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如构建严密的三级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的效果,同时确保在取保候审情况下刑事诉讼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从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行至今,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诸如辩护、强制措施、审判方式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得与失.而程序法实施的保障机制、辩护权的司法救济以及法庭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对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目前刑事司法中自生自发的改革正在蓬勃展开,但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取得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功,需要着力构建权利救济制度,推进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并在刑事诉讼程序观念上有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