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以往社会主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忽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新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确保精神赡养提供了依据。这是道德问题法律化的体现,有着现实的价值。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需要,应当在老年立法中完善精神赡养的相关制度,并结合其他部门法协同保障老年人精神赡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老年社会学是介于社会学和老年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原是老年学的一个部分(老年学由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组成).老年社会学的对象是研究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包括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社会关系以及老年人的赡养、代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老年社会学研究的一般重点主要有六项:一、老年人中不同群体的寿命、性别以及他们的家庭地位的变迁;二、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现代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内容,指出了老年人服务需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养老服务的对策,包括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发展文体事业丰富老年人生活等.  相似文献   

4.
一、香港的义务工作 香港的义务工作发展局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义务工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服务,二是社区建设,三是大型社会活动。 义工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年龄的人士,如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老年人等,他们可能身体健全,也可能是弱智或伤残人士等。义务工作不应被视作专为经济和社会条件较差的人而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老年人口已成为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存在普遍性又具特殊性.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人养老需求,应从提供养老服务自身与外界两方面着手,即从内部来讲,从老年人自身需要与观念着手,完成提供物质服务向精神服务的转变;从外部来讲,从公共服务与社会观念着手,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养老居住的环境、尊重老年人的气氛.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6.
白水 《侨园》2013,(5):34-34
<正>1965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瑞典、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步入这一行列。在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人们大多依赖"社会养老"。日本、新加坡等国在汲取西方社会养老优长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概括起来,国外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家庭养老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其养老资源主要来自于家庭本身的收入和家庭成员的照顾。在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国家,家庭养老占主体地位。居家养老老人居住家中,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服务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等。服务内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饮食  相似文献   

7.
我国精神赡养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已变得刻不容缓.我国关于精神赡养的立法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法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完善我国精神赡养法律制度,应明确赡养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及其界限尺度,赋予老年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明确精神赡养义务人未尽精神赡养义务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两个大体系:一是为全体居民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这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体系是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建立起来的第一层次的社会保障,即义务保险网络,它以缴纳保险费为基础提供服务。二是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的“关照体系”,这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关照体系是国家、社会和单位联合建立起来的第二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意在维护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利益。具体来说,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赡养和赔偿、社会补贴、社会救济,其中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  相似文献   

9.
孙莹 《求知》2021,(1):54-5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明确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也点明了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社区为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内的各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抚慰、文化娱乐等多方面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综合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自我意识”的客观性及其两重性“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生物本能在社会生活中的演化和反映,它包括:自我存在,自我奋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自我意识”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需要完成新陈代谢的平衡,因此,人必须首先从自我生存出发考虑问题,即对物质生活资料的追求是人求得生存的本能需要,这种由自我生存诱发出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质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无关。因为人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就不能没有物质生活资料。承认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已经经历了从原生代到新生代的变化,而两代进城农民工的共同点在于:生活在城市的主要是青壮年,而他们所赡养的人口、整个家庭基本上仍留在农村,他们的根仍在农村。这使多数农民工家庭“一分为二”,变成分居于城乡之间的两栖居民和两栖家庭,形成“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模式。这种生活方式和家庭模式,产生许多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十城市研究生生活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选择和判断区分什么样的生活目的最有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最积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令人满意等基本而重要问题的观念系统;或者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确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模式最有价值的标准,并作为主体规范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简言之,生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及其意义的总评价和看法。我们的问卷调查表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认定,并借鉴莫里斯(Morris)编制的“生活方式问卷”(Ways to Live Questionnaire)和罗克奇(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Values Survey)设计而成。  相似文献   

13.
石超 《学理论》2014,(9):84-8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的进程也不断推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是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今养老主要是子女赡养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方式。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落实的第一代年轻人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养老也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养老压力很重,那作为子女的配偶是否有义务承担赡养的义务,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离退休职工养老的经济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家庭的经济保障功能已基本消失或十分弱化。但是,养老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经济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要大量的服务保障,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病弱护理等,家庭在这方面仍承担着主要责任。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这种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建立符合我国城市特点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特点为基础,分析传统服务模式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探讨重建与开发养老服务新体系,以加深对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9亿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广大农民纳入进社会保障网,我国的社会保障才能成为一项完全意义上的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基本保障农村居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需求,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三种保障项目。而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养老保障则更为突出。没有“退休金”农村老人怎么办 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为7%,或60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6.
安峥 《党政论坛》2014,(8):34-34
老有所养,是自古以来社会所追求的一大理想,中国也正面临老龄化加剧问题,如何破解种种困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或许世界各国的养老政策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与通信为主体)、经济数学和科学管理方法对经济和有关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贮和交换的人—机结合系统。其目的是及时而准确地为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机关以及各类经济部门(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信息,以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整个系统由主要为各级领导机关、综合经济部门服务的主系统和主要为专业经济部门服务的分系统(或信息中心),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构成,它们以某种方式联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网状结构。 “七五”期间,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帮助的一种社会服务模式。过去20年来,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匹配不足、“重设施轻服务”、需求识别不足与服务利用率低下、家庭责任相对弱化等问题。未来,需遵循以社区为基础和家庭中心原则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老年照顾服务,完善家庭照顾支持政策,建设社区生活共同体,建立社区协同共担机制,推动设施与服务协调发展,提升社区专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老有所为: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1亿大关,占亚洲老年人口的50%,占世界总人口的10%,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行列。社会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赡养指数提高,社会保障费用的开支加大,社会的负担加重。但是,如果让亿万老年人以其积累的丰富经验,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将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有益的。积极地把这支力量挖掘和发展出来,乃是制定  相似文献   

20.
生存政治、生活政治两个概念分别代表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生存政治阶段的主题是满足基本生存,生活政治阶段的主题是追寻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用生存政治、生活政治概念考察我国乡村社会变迁,发现当下乡村正处于从生存政治到生活政治的过渡期。从日常生活视阈来看,我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乃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农业起步阶段,都维持着一种生存政治的状态,相应的治理也以维持生存为导向。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才使农民基本摆脱生存政治状态并开始向生活政治状态过渡。转向生活政治的乡村治理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供多元的社会参与方式、生活方式选择,促使治理方式由宏观的事本主义向微观的、以服务为主的人本主义转型,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提供更多价值观念、情感链接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