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体系中,"民本"是德治思想的核心,民为国之根基,以民为本构建了民本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民为本,顺民心,应民意可以固政权,定天下。"民本"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价值,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悠久和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明中,民本思想多姿多彩.可以说,如何看待"民"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治国思想的根本问题和中心内容.追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思考解决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现实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刘海  董永亮 《世纪桥》2010,(5):30-3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和历史上"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批判和借鉴了民本思想,更是对它的超越。本文在梳理它们内涵的基础上,围绕两者区别及内在联系,进一步手手探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理念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新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善平  王家芬 《求实》2007,4(12):31-33
儒家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侧重于民、在民与君的关系上由君转向于民、在德与法的关系上注重于德。我党"以人为本"理念继承了儒家民本思想传统同时又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新超越,这个新超越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治国理政的历史道路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民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我国历届领导人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党的民本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2000多年来我国的正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与其民本思想是分不开的。儒家的民本思想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重人轻神、以人为本,二是重道轻器、以德为先,三是重民爱民、民为邦本。儒家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现代民主思想、人权思想、人道主义的渊源,也是构筑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扬和超越,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他的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抓好教育工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民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等是邓小平同志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人民利益至上.而他的民本思想的鲜明特征表现为人民性、务实性、时代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因此,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对于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促进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2)
毛泽东群众观中的民本思想,是在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提出了人民主体论、人民利益论和人民民主论,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新视野。它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儒学中的一大优良传统,孟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代表了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那一派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人民的力量、"民心"的向背有一定的认识。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民贵君轻"为重要命题的一系列内容,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建设事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特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继承性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古代官本、民本思想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必须要摒弃官本意识,强化民本理念,构建人本社会。  相似文献   

13.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民本思想加以改造和升华,新的民主主义论、干部是人民的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阐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内容入手,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实质及其与现代行政文化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理念的区别,反对单纯继承、发扬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走向建设的"赶考"之旅,实现了打碎一个旧世界、筹划一个新中国的创举。纵观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共产党人坚持并实践了其独特的民本思想。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既扬弃了我国的传统民本思想,也开创了民本思想在我国的一个新时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具有非常杰出的民本论思想,其天下万民为"主","万民之忧乐"为治乱标准诸观点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高潮.但总起来看,黄宗羲的民本论由于其民本之民依然是臣民之"民",依然是神本之"民",依然是客体之"民",其民本之本依然是生存之"本",依然是经济之"本",依然是人治之"本",因此,依然只能属于传统民本论范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本取向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思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具有鲜明的实践要求,其最根本的来源是实践,其最后的归宿是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实践中,融会于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中。  相似文献   

18.
杨世义 《探索》2007,(1):23-25
中国传统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古代典籍情有独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其思想当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邓小平民本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发展结出的理论硕果。民本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整个体系,“人民性”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为人民服务”是对“民本”思想质的飞跃;“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中华民族政治理性的进一步升华。应该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明确“以人为本”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在实践中正确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民本与善待     
正在中国,民本思想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倡导和推行的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先贤圣哲多有论述。《尚书》中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那么,何谓民本?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民为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维护好这个根本,国家才能安定稳固,昌盛富强。古代如此,现今亦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善待人民群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执政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