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云山 《求是》2012,(20):3-6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综合性示范工程。这项工程从1991年启动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宣传文化部门和单位精心组织实施,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参与,文化产品创作取得丰硕成果。20年来,"五个一工程"以其独特吸引力和巨大影响力,推动着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与进步,成为党领导文艺工作、凝聚文艺队伍的重要平台,成为引导创作生产、催生优秀作品的有效途径,成为弘  相似文献   

2.
<正>他一直坚定执着、自甘寂寞又锲而不舍地搜集、采访、录制、整理那些散落在人们记忆中的史海遗珠。他创作的数十部经典作品,填补了很多历史传承和红色文化上的空白。他是红色记忆的打捞者,也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他就是陈平。多年来倾情于红色文化研究和推动,逐步形成了令人赞叹的"红色记忆"体系和令人关注的"陈平现象"。红色记忆,"陈平现象"令人感佩出身于军工家庭的陈平用自己对红色文化的挚爱,用多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与勤奋,取得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成长、壮大过程中的独特精神与文化样态。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激励中国人民在昂扬奋进中百炼成钢,在艰苦磨砺中玉汝于成,在勤俭修身中浴火涅槃,是因为其生成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红色文化有独特的内在意蕴:坚持真理、坚定理想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坐标;心系百姓、不负人民是红色文化的鲜明特质;爱国如家、赤心报国是红色文化的深沉积淀。新时代,要赓续发展红色文化,必须"唤醒"革命文物,感悟红色文化意蕴;深挖精神内涵,创新文化展现形式;依托数字技术,丰富红色文化体验;开展研学活动,打造红色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4.
管仕廷 《唯实》2012,(5):61-63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红色文化热"缘何再度兴起?红色文化热契合了时下大众的心灵渴望与精神需要;红色文化热折射出了大众文化的危机;红色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现实有效的探索;红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红色文化热的经济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下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课题,本文就红色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学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科技创新"是在科学上不断有所发现,技术上不断有所发明,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和文化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是新中国的摇篮,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但与同为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省市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培育出几个主题形象突出、综合服务配套的红色文化品牌是当务之急.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整合;从体验角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用艺术传承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互动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发源于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红色文化,是在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又融入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一种特殊文化。因此,红色文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文化,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诠释红色文化,既要发掘红色文化固有的魅力,又要结合当代文化蕴含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黔东南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生产红色文艺精品是当然的选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农村“文化小康”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小康"是凝聚和激励农民奋进的重要力量;"文化小康"是提升和展现经济小康和政治小康的归宿.石家庄市农村"文化小康"建设必须以弘扬主旋律,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出发点,正确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树立文明意识,实施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付松 《当代贵州》2015,(2):34-35
<正>遵义市不遗余力地挖掘资源、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千方百计让文化旅游"红"起来,"红色经济"方兴未艾。遵义会议奠定红色根基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临街而立。80年前,在这栋小楼里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  相似文献   

12.
论红色文化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刘玉标 《求实》2012,(3):93-96
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红色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红色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红色文化,是我们面对红色文化热现象时应有的冷思考。深挖内涵、拓展价值,是认识红色文化的科学视角;理性平和、客观真实、开放包容,是对待红色文化的科学态度;人本为先、动静结合、双效兼顾,是发展红色文化的科学思路。要把推动红色文化的科学发展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2019年12月21日,"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丰富史料,围绕建党精神的内涵提炼、建党精神与上海城市文化、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有效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红色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国际形势严峻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弘扬“红色文化”,应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全面提升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沉淀形成的先进文化,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融合,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理论引导作用,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体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分别在物质、理论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体现.在文化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该如何进行先进文建设?物质层面上,对外来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去粗取精;理论制度层面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成果,体现世界性,提升民族性;心理层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循化县红光村以独具特色的优势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着重将红色文化蕴含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精神效益与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相结合,有效推动党员干部在以红色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的参观、学习和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精神追求,进而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奋力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无线上网的广泛使用,现代宣传教育步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下的红色文化宣传与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灰色文化蔓延,红色文化式微。红色文化认同感弱化,红色信仰危机初现端倪。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偏于单一,缺乏强劲吸引力。为此,要充分借助全媒体,克服挑战,实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弯道超车"。一是继续保持所传承和演绎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避免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二是实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体和途径的"微"化,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9.
红色经典是指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当前经典的缺失导致了主流文化的萎缩与衰退。先进文化代表着时代主流和社会发展方向,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着执政党的总体素质和整个民族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陈先义 《求是》2012,(17):62
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丰富历史经典向来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进入新时期以来,一批古典名著、红色经典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和屏幕,受到普遍欢迎。然而,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了对经典文化资源滥挖乱采的现象,已经拍过多次的名家名著连连翻拍,一窝蜂地在做"改编"的"大文章"。如此"啃老"之风并不只限于影视方面,其他领域也同样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啃老"剧。从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