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方湟安徽合肥人,1914年入学兵营,1917年被选派入孙中山卫队,任警卫团排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师长,1931年任第十四军军长,抗战爆发后,任中国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在山西忻口地区与朱德率领的八路军共同对日作战,正是从忻口战役开始,卫立煌,朱德这两侠国共高级指挥官开始了长达20余年之久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1955年3月15日,对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卫立煌一行巧妙地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盯梢和监视,终于离开寓居数年的香港,踏上了祖国大陆这片热土。从踏进祖国大陆的第一步起,就标志着卫立煌同蒋介石的彻底决裂。卫立煌的思想转折与1938年他的延安之行密不可分。 1938年2月,当时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正率领主力部队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方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经过十余天的激战,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但由于第一战区坚守…  相似文献   

3.
晓庄 《党史文苑》2005,(2):24-25
1938年2月1日,八路军总司令部与野战军政治部发布整军训令。2月17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赴山西临汾土门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会商反攻太原作战计划。朱德、彭德怀分别被任命为东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  相似文献   

4.
彭德怀拒财     
1938年1月15日,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第一、第二战区将领会议,除国民党军的将领外,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参加了会议。 17日,朱、彭、林、贺、刘面见蒋介石,提出增加八路军的经费和武器供应问题,蒋介石采取敷衍态度。但他看到共产党的这些将领身着灰布军衣,腿缠绷带,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竟然穿着一双草鞋,他们却能在华北抗日战场大显身手。而国民党的将军们虽身着黄呢制服,足登马靴,待遇优厚,却不乏怯敌怕死之辈。他不由得一阵心  相似文献   

5.
彭德怀拒财     
1938年1月15日,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第一、第二战区将领会议,除国民党军的将领外,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参加了会议。17日,朱、彭、林、贺、刘面见蒋介石,提出增加八路军的经费和武器供应问题,蒋介石采取敷衍态度。但他看到共产党的这些将领身着灰布军衣,腿缠绷带,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竟然穿着一双草鞋;他们却能在华北抗日战场大显身手。而国民党的将军们虽身着黄泥制服,足登马靴,待遇优厚,却不乏怯敌怕死之辈。他不由得一阵心寒。会议刚结束,蒋介石便约彭德怀同…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 1 937年 1 0月初至1 1月中旬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 1 4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 ,在山西抗日前线 ,有过三次重要会见。这三次会见 ,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 ,成为抗日名将 ,并最终转变立场 ,脱离国民党反动派 ,拥护中国共产党 ,拥护新中国 ,竭诚回到祖国怀抱 ,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 ,这三次会见也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周恩来第一次会见卫立煌是在忻口会战前的 1 0月初 ,在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里。这时 ,卫立煌刚刚率第 1 4集团军先遣队由娘子关…  相似文献   

7.
刘岩 《党史博览》2012,(9):31-3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再度合作,达成共同抗击日军侵略的协议。此时,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关系没有进到真诚合作的程度”,但国民党晋绥地区的老牌统治者、新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认识到只有借助共产党、八路军的力量,一同“守土抗战”,才可挽救山西危局,因而对八路军进入山西对日作战,持欢迎态度。八路军遵照毛泽东关于“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指示,“对一切友军,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览》2008,(4):56-56
卫立煌.1897年生于合肥.曾为孙中山卫士。北伐中.卫立煌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1932年,蒋介石调集63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国民党军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相似文献   

9.
1938年2月,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正率领主力部队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方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经过十余天的激战,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但由于第一战区坚守平汉路的军队未能阻击南进日军,失去邯郸、武安,日军二○师团便由武安、涉县侧向西进,夺取了重要隘口东阳关,太行山天险便不再是晋南的长城了。由  相似文献   

10.
1938年2月中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参加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山西临汾土门镇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将第二战区所属部队划分为西路军、南路军和东路军;朱德、彭德怀分任东路军正副总指挥,负责晋东南地区的对日作战.东路军所辖部队除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九师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第三纵队外,还有国民党军曾万钟第三军、李默庵第十四军、李家钰第四十七军以及赵寿山第十七师、武士敏第一六九师、朱怀冰第九十四师等部队.3月初,朱德、彭德怀就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正副总指挥.3月24日,朱德、彭德怀在山西沁县城东南的小东岭村主持召开了东路军将领会议.到会的有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九师的负责干部,还有曾万钟、李  相似文献   

11.
正1938年,井沟战斗后,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战区指挥机关进驻河东。由于情报泄露,刚到大宁就遭大股日军拦截,形势极其危急,卫立煌急电附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请求紧急援助。一一五师师部命第六八六团第三营迅速前往援助。然而当时三营的大部分干部战士想不通:"怎么搞的?竟然让我们去保护曾经的敌人?卫立煌率兵‘围剿’过我们呀。"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一面派侦察科长与卫立煌部联系,指点其转移路线;一面急派政治部宣传教育股股长蓝文兆前往第三营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奇袭阳明堡     
“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津浦、平绥三条铁路线向我中原腹地进攻,企图夺取、控制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对山西形成重兵压进之势。为守住华北咽喉,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忻口会战”即将展开。此时八路军3个师业已完成整编,并承担起会战中的主要任务——截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来援之敌。  相似文献   

13.
1940年春,蒋介石鉴于其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失败,便策划新的阴谋,就是一再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调到苏南,企图隔断新四年与八路军的联系,将新四军限制在苏南一块狭小地区,再行剿灭。3月28日,蒋介石密电安徽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和江苏省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选编纪律严明政治知识充实之机动那队,各配备以优秀政工人员,派员统一指挥.预为充分之准备,先肃清淮南路两侧及蒙、涡、宿、永各附近地区之伪军、伪组织(这是蒋介石对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共产党的蔑称笔者注),尔后相机迅速…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9月中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部抵达山西抗战前线。10月初,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也率部进入山西,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不久,又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担负起山西战场的主要军事领导责任。由此不仅开始了两支军队在山西战场的友好合作,也开始了朱、卫两位将领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建立真挚友谊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它是在毛泽东亲自部署下设立的,反映出中共对抗战整体局势的判断及对河南和洛阳战略地位的重视,成为沟通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与国民党第一战区的重要桥梁。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在国共合作中具有统战和交涉两大基本职能。统战工作的重点是维护中共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其下辖部队的统战关系,交涉工作的重点是与国民党政府军事当局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待遇、双方军队配合作战、摩擦和冲突的解决等问题进行交涉。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国民党逐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此背景下,国共关系日益恶化。政治上比较进步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被蒋介石调离后,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被撤销。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作为中共设立的与国民党进行联络的一个重要枢纽,其自身的演变历史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国共合作关系的复杂面向。  相似文献   

16.
浴血芦苇河     
正设伏1938年初,日军从同蒲路驱兵南下并占领沿线晋南及豫北诸城后,疯狂进行烧杀抢掠。同年五六月间,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奉命率部与戎伍胜(政治委员)等率领的山西决死三纵队一道,在侯马、曲沃地区对日军奋起抵抗,一度拔除了敌之若干护路据点,收复了被日军占据的数座县  相似文献   

17.
重叠待伏 千秋一例——刘伯承指挥七亘伏击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以20万兵力,沿平汉、津浦、正太、平绥诸铁路大举进攻华北。 日军攻陷张家口后,兵分两路,一路沿平绥路西进,一路沿宣蔚公路南犯,拟突破我恒山要隘直趋太原。10月中旬,日寇4万余众,向太原最后一道防线忻口展开猛攻。我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浴血奋战,使骄横之敌被阻20多天,未能前进一步。与此同时,我八路军115师、120师在敌之侧后,不断给以沉重打击,切断了经代县、广灵和雁门关至忻口的铁路、公路交通线,使其辎重物资供应濒于中断,被困于忻口。  相似文献   

18.
王学亮 《党史纵横》2011,(12):42-44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就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不久的10月初至11月中旬期间,也就在短短的40多天里,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山西抗日前线,有过三次重要的会见。这三次会见,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有益的教诲,受到很大启发,成为他一生中思想转变的关键。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抗日名将,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拥护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的1937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在短短的40多天里,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山西抗日前线,有过三次重要的会见。这些会见,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有益的教诲,受到很大启发,成为他一生中思想转变的关键。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抗日名将;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拥护新中国,竭诚同到祖国怀抱,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相似文献   

20.
半塔集保卫战胜利结束后,皖东形势趋于缓和。中原局、江北指挥部部迁移到半塔集。刘少奇一方面夜以继日地领导军民放手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一方面精心思考如何开辟苏北的问题。中央一再明确指出:蒋介石企图切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孤立新四军,进而消灭新四军。在此种情况下,“我八路军有抽调足够力最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打退反动进攻、消灭投降反共势力、建立新的伟人抗日根据地之任务。此根据地、以淮河以北、淮南铁路以东、K江以优、人海以西为范围”。这就是说,仆辟苏北,发展华中,是中央的战略决策.L是新IJL]军发展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