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但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2.
面对书籍,我有双重身份:读者,编者。读书,是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编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对书籍的感情,也是双重的:作为读者,对书是相当的敬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对作者非常崇拜,崇拜他们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7)
<正>不论哪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份对正义的崇拜感,在我的心中,"制服"的庄严与神圣,使幼小的我有了对梦想最初的定义。每当我看到身穿制服的人,向往的情愫顷刻间就会在我的心中升腾翻滚。2014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如愿地进入了乌海市海南区地税局,光荣地成为一名穿制服的人。  相似文献   

4.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0):58-60
每一个多少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60字的散文能流传1500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这篇文字连同作者最流行的诗作,大约是我在孩提时代,为习文识字,被父亲捉来读的。当时的印象也就是文字优美,故事奇特而已。直到年过花甲之后,才渐有所悟。一篇好文章原来是要用整整一生去阅读的。反过来,  相似文献   

5.
曾晖 《廉政瞭望》2015,(2):29-31
"洋五毛"们帮我们打破对于西方的迷思,又说服更多人纠偏对变革期中国的评价。他们能在"水很深"的国内网络舆论场占据一席之地,能在"五毛"与"公知"的缠斗中异军突起,着实有其过人之处。近代中国人迷信西方,或是对西方的崇拜由来已久。自林则徐、严复"开眼看世界"以来,近170年历史中,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取经,前赴后继。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文化激进派全盘西化的主张、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开放……长期以来的"西学东渐",都是基于外强我弱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观     
余秋雨:好的现代作家有三个余秋雨向来是文化圈里的众矢之的,骂余倒余者大有人在,对此余秋雨表示:以骂我为职业的一共五个人,后来退出一个,剩下四个。以前都是我的狂热崇拜者,但崇拜过了头,一个盗印我的书,一  相似文献   

7.
论崇拜     
梅桑榆 《唯实》2000,(10):66-67
受大众崇拜的人大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某一方面才华超群的人 ,比如那些成就卓著的发明家、艺术家 ;一类是手段高超的骗子 ,比如那些声称可以提前或推迟世界末日到来的“气功大师”,以及口口声声为人民谋幸福却为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政治家。前一类人受人崇拜 ,是靠真本领 ;后一类人受人崇拜 ,则是靠故弄玄虚神化自己与乱开空头支票以邀买人心。一个人崇拜某某 ,是有选择的 ,这种选择与他的追求、信仰、爱好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那些歌迷、影迷、球迷以及官迷之所以狂热地崇拜歌星、影星、球星以及官星 ,是因为他们酷爱音乐、电影、体育 …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差不多都有自己所最崇拜、最爱戴或是最敬仰的人,假若有人问我:“你崇拜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邓小平!”中国贫穷落后,“文化大革命”更把它推向深渊,几乎到了毁灭的边缘。是他———一个被世界各国政治家用无数最崇高最美好的赞词来颂扬的人,是他———一个有智慧,有远见,有勇气,有胆略,有坚强意志的人,是他———一个实事求是,无私平凡的人,在短短十数年中,勇敢果断、特立独行地提出新的建树性的思想、理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貌焕然改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改善;中国人讲什么,外国人都要竖起…  相似文献   

9.
正崇拜作家冰心,更崇拜她的一句话: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所幸我在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年龄里就读到了这句话,并被它深深地吸引。一开始,我肤浅地认为,女孩子像花儿一样漂亮就是最美的!然而,当衣冠楚楚仍觉自己内心空虚,毫不自信、毫无美感可言的我,再次捧起冰心老人的著作,细细品读遍遍咀嚼  相似文献   

10.
书之情结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崇拜书。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需要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热爱书。 小时候,我崇拜书,就像崇拜一个自胡子的睿智老人、一个神秘的古堡、一个奇妙的百宝箱一样。因为崇拜而与它接近,因为与它接近而得到无穷的J决乐。 少年的我,迷恋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功底的政治家和诗人,毛泽东结识了不少文化人,或与他们有文字之交,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世间留下不少佳话。毛泽东和胡适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五四运动前后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转而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的回忆:"《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2,(31):24
2012年全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全国党刊研究会第九届年会9月在银川召开,会议对2011年全国党刊优秀稿件进行了评选,本刊共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有一种"海拔"叫忠诚》(作者:运创)、《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预防腐败体系》(作者:高建国)获文字策划类一等奖;《组工文化——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强力引擎》(作者:马彦平)获文字策划类二等奖;《乐为群众鼓与呼》(作者:王葆)、《反腐排头兵》(作者:杨峰云、李建勇、李永  相似文献   

13.
郎伟 《共产党人》2005,(6):52-54
散文的创作是一种心灵的事业而非简单的文字表达。有生活阅历,没有才情和智慧写不好散文;有才情而阅历浅薄、识见平庸者也称不上是出色的散文家。只有将阅历和才情、思想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作者,才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散文作家:基于上述理由,多年来我一直喜欢阅读“上了点岁数”的人所创作的散文。因为我相当看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对一个散文家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9)
正我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的一名记者。今年2月13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派记者跟随内蒙古医疗队到湖北荆门采访。得知这一消息,我和同事们纷纷踊跃报名,有24人请缨出征。经过挑选,这个任务落到了作为文字记者的我以及摄像记者马滨楠身上。我们先后于2月16日和2月21日随医疗队包机和物资运输车辆抵达湖北荆门,成为荆楚大地上的"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15.
<正>靠制度设计、制度创新提升执行力,这才是新执行力的核心主线。虚假执行力的存在,背后体现的一种思想是:用体力和勤奋对冲个人产权保障、对冲流程制度设计、对冲个人创造性。这种思想在中国是有小农文化对"体力崇拜"的讴歌的深刻背景。所谓"体力崇拜",实际上就是对"做农活的优秀品质"的赞扬,农耕时代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是纯朴、善良、勤劳、忍耐。这种讴歌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纯朴,但同时也体现了农耕文明对个人创造力残忍的压制。这意味着,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21,(6)
正在东北抗联将领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这短短的百余字,是记述"八女投江"这一抗联历史上悲壮一幕的最早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大度读人     
冯骥才 《党的建设》2009,(11):48-48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  相似文献   

18.
从踏入团市委机关大门的那一刻算起,到2019年正好十年。青春十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有幸能够在人生的黄金十年里加入到共青团这个大家庭,与"团团"一起成长进步,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事情。认真盘点这三千多个日夜的所学、所得、所思,把这一切化成文字,让其成为我未来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9.
刘汉林 《理论学刊》2015,(3):125-129
在文本语境中,统计《论语》中的"学"字,涵义以"怎样学"为主;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学"处于"仁"与"礼"之间;"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是"学"的两个层次。从历史语境看,在社会层面,春秋时期由封建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由宗法制向官僚制转变,由亲亲向选贤转变,使私学成为可能;在信仰领域,人们由崇拜鬼神变为崇拜祖灵再到崇拜个人,使"学"成为必需。孔子之"学"的能动性、人文性与历史相契合,促使"学而优则仕"制度化,儒学最终意识形态化,从而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20.
狡猾的谷歌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我们两个都比较崇拜谷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