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要抓紧抓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决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印青 《求是》2011,(2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学习全会精神,我有很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共十七大发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逐步形成,文化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5.
贾君 《奋斗》2014,(11):18-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方针,对于我们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庆嘉 《唯实》2014,(9):68-70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文化活动经费,建立机制确保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品牌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等措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马春生 《先锋队》2012,(1):11-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  相似文献   

9.
袁校斌  何鸣 《江淮》2012,(6):48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九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强省建设,对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抓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全社会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姜淼 《奋斗》2013,(4):15-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还强调,应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顺应时代要求、人民意愿、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高度自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就是说,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已然确定,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这个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有两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要做好:一是明确方向的具体指向,即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找出与这个发展方向相悖之处,以便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使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理论导报》2011,(11):59
答题思路:1.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号召。这是党中央对文化建设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纵观人类文明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判断文化发展的挑战,牢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11,(Z1):71-72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高度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文化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为传播革命思想前仆后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决定》指导下,结合贵州实际,提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工作目标,为今后一段时间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继东 《红旗文稿》2012,(15):21-24,1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华社主任编辑朱继东的文章《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优势需要注意防止的几个问题》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警惕"去意识形态化"等噪音误导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自信,警惕"普世价值"论等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全面把握先进文化引领的切人点、关键点、着力点、根本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松望  史书华 《新长征》2011,(12):12-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凸显了建设“文化强国”、首重“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一种文化回归民生本位的深刻自觉。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