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沙坪坝区位于重庆都市核心功能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区域卫生资源丰富,部队、市级、区属、民营医院云集,医学教育发达,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5所。近年来,沙坪坝区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突出抓好"基本医疗、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本公卫"四个重点,探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沙坪坝区"三个转型"和"打造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共产党新闻网·8月19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医疗卫生:"使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市场服务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主要是医疗价格上涨,整体医疗费用水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当前,在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服务机构产权变革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O-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郭兴华 《群众》2008,(5):33-34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明确任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全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医疗设施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寻医就诊方便了,看病费用降低了”。这些为卫生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观察与思考》2006,(21):10-10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强调,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都要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也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09,(5):35-36
农村巡回医疗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集中中心城区医疗资源,深入农村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护农民健康,提高全区人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把改善民生、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着保卫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更要坚守为苍生而大医的信念,立足自身岗位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与时俱进,刻苦专研业务,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相似文献   

10.
汪文英 《江西政报》2006,(24):29-30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这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即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更为科学的医疗卫生体系,大力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保障农民工医疗卫生"同城同待遇",不断扩大智慧医疗覆盖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合作层次。  相似文献   

12.
所幸的是,中国的医疗问题终于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他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以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和再造”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方向。而大型公立医院集聚了大量国家、区域的优质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更应积极回应“健康中国”对医疗服务范围、内容、方式和筹资机制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发挥先试先行的创新引领功能。因此,本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满足和引领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创新理念,以增进和优化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为中心,以公共价值评估与再生产、审慎的医疗服务消费观、科研和数字赋能为逻辑主线,积极寻求有效激活大型公立医院绩效预算管理、基本医保支付制度、研究型办医模式、“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政策制度发展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然而,基层医疗建设无疑又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动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资源引向基层,不断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努力为百姓病有所医构筑牢固的"网底"。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编制《天津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背景。答: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已经建立起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全市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但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  相似文献   

16.
高枫 《当代广西》2007,(22):18-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要求。我们卫生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落实,把发展卫生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4,(Z1):38-3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延伸发展,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现实医疗卫生资源缺乏的矛盾已经客观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医疗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就是个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并保持协调有序的发展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全国人民正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时却冒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健康不和谐就是其中之一。健康不和谐是指当前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其他系统的发展不协调,人民健康状况发生分层,呈现区域性或城乡间不和谐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不和谐,政府的公共卫生支出“缩水”;其次,健康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和谐,部分健康危机困扰人们;最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人民健康状况呈现分层。  相似文献   

19.
人类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民健康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投资,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对进一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推进建设初级卫生保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健康水平差距、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新的健康问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  相似文献   

20.
王小倩  侯曼麒 《思想战线》2023,49(1):146-155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政府历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本研究从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健康体系方面的诉求出发,对某城市公共服务平台2013—2019年的卫生健康类诉求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试图展现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对健康中国的期待。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平台接收的卫生健康类诉求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相关诉求数量占比最高,说明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追求日益增长;医疗服务价格和可及性相关诉求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体现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反响热烈,体现了人们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