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联合国国际人权两以约是国际社会在人权保护方面最重要的两个公约。两公约诉产生过程,内容和执行体系,都表明国际社会在人权保护领域既普遍的共识,也有尖锐的分歧。两公约本身即是求同存异的产物,它是尽可能地融合了东西方国家对人权的不同理解,充实和发展了《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基本人权的内容和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是,人权进行国际法领域,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人权作为攻击或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借口不人  相似文献   

2.
回顾国际人权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一方面看到联合国为促进和保障人权所建立的历史性功绩,推动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异,国际社会对人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权行为的判断标准相去甚远。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硬是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塞进国际人权领域,挑起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激烈斗争,造成世界的对抗、冷战、动荡和战争。  一、美国在国际人权公约问题上的霸权主义表演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将于6月14日至2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将回顾和总结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国际人权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与不足,审议人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讨论并通过一项《最后文件》。这是1968年德黑兰世界人权大会之后国际人权领域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人们对这次大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会议能够认真总结联合国几十年来,特别是德黑兰会议以来,维护和促进人权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提出积极可行的建议和指导方针,以利于所有人民充分享有人权这一崇高理想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2003年联合国先后通过了两部反腐败公约,这两部公约对我国追捕外逃贪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两公约为我国司法机关开展追捕工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其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签署反腐败公约表明国外已不再是中国贪官的享乐天堂;第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颁布一年多时间以来,已有不少外逃中国贪官被缉捕回国。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上,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阐述了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强烈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清除实现基本人权的各种障碍,以促进各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与基本自由。人权问题关系到世界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切身福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自从一九四八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维护和促进人权方面取得不少成就。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6,(3):45-45
维护和促进人权与基本自由,是联合国的根本宗旨之一。为贯彻这一宗旨,联合国建立了一系列审议人权问题和监督人权状况的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7.
海牙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迁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六次大会。缔约方大会自 1995年至今每年举行一次,商讨制订减缓、适应气候变迁的具体措施。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设立了联合国气候变迁政府间委员会,同年联合国就气候变迁问题举行了首次联合国大会。 1992年 5月联合国通过了气候变迁框架公约, 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地球大会上推出供与会国签署,当时有 154个国家在公约上签了字,其后又有 30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方,其中仅有欧洲联盟是作为地区签约的。 1997年 12月,联合国气候变迁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4)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不断成为国际社会争议不止的问题,民主法治思想传播、全球人权意识和世界人权思想制度交融产生的全球人权文化在有机结合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人权日趋全球化的局面。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如何平衡,成为学界和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克里米亚独立事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站在国际法治的立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从1977年的《反海外腐败法》,到2003年国际上第一个普遍性的专门反腐条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际合作机制的功能作用推动国际反腐合作发展到全球阶段,使得跨国反腐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五大反腐合作机制为国际反腐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随着跨国腐败范围的蔓延性、手段的多样性、逃匿的隐蔽性,各缔约国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反腐合作机制的困境愈发凸显,也进一步反映了现有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缺陷,要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保持活力和持久力,各缔约国需要更新反腐理念;保持国内稳定,调整国内反腐法律对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预防、宣传和打击腐败力度;构建缔约国间的"文化信任"和多元性多边合作;明确各缔约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建立起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丁兰  吕江 《理论探索》2001,(3):62-63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保护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约 ,我国政府已于 1998年签署了该公约。为使之在国内生效 ,各国作法不同 ,我国倾向于采取直接纳入作法 ,这样 ,该公约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 ,将在全国适用。为确保公约在我国的正确实施 ,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深化反腐败的国际司法和执法合作正如李昌道所指出的那样,《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法律文件,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的新阶段,被称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里程碑"。《公约》在促进、便利和支持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的主要成就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联合回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 所宣布的人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如何,具体反映在每个人身上,应该以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社会风尚、道德水平和法治精神为依据。人权是一个完整概念,决不能仅以某个公约的某项规定来判断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好坏,然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例如,中国目前还没有废除死刑,有些国家就说中国没有人权,因而不能撤销对中国的武器禁售令。这是以人权问题为借口,达到其某种政治图谋。 事实上,当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的时候,50个创始会员国在《联合国宪章》序言里就庄严宣告,“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  相似文献   

13.
第60届联大5月9日举行了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首届选举。 191个成员国全部出席投票,选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7个人权理事会成员。这无疑是一次事关联合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性的成功选举,是联合国人权工作的新起点。但回顾人权理事会从成立到选举一波三折的创建历程,展望6月19日即将召开的首次会议和未来的国际人权的发展前景,相信许多人的感觉大体可以概括为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和斗争仍在继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较量和斗争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不同人权观念对立的形式。国家解体,民族战争,军事对峙,贸易争端,所有的矛盾和冲突似乎都可以用人权的语言来解释,也似乎都可以从人权问题中找到根源。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人权问题和对于人权的不同主张是一条重要战线。而这一条战线的一个新的特点是亚洲国家向一直在国际人权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的人权观提出了挑战。“亚洲国家的人权观”作为与西方世界的人权观不同的声音经常处在人权论战的前沿,这意味着亚洲国家的人权观念和主张已经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无视有关国际法公约 ,恣意践踏南联盟人民人权的行径 ,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外交的虚伪性和两重性 ,也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美国“世界人权警察”的险恶用心。美国人权的外交政策 ,究其实质不过是其推进世界霸权的一块恍子 ,是美国及其盟友的人权 ,是对其他国家的“强权”、“霸权”。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重的人权标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 ,这些观点是美国双重人权标准的生动写照。美国历来标榜自己是“人权的卫道士” ,但在国际社会却一贯…  相似文献   

16.
4月2日下午,泰国曼谷亚太经社会大厦会议厅中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为期五天的世界人权大会亚洲区域筹备会通过了《曼谷宣言》,取得圆满成功。根据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世界人权大会将于今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这是国际人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亚洲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保护和尊重人权的原则。亚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勤劳、勇敢、智慧的亚洲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养成了尊重国家、社会、家  相似文献   

17.
卢芳华 《学理论》2013,(14):98-99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设的常设司法机构,受理有关解释或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争端,以及授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他协定特别规定的所有事项。和其他主要国际司法机构一样,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可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011年,我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首例咨询案——"担保国责任与义务"案中提交了书面意见,对我国而言,本案是继"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案"后我国第二次参与国际司法机构咨询程序,展示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司法活动的国际形象,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争端,深入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对于我海洋争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读了《科技潮》杂志1996年第3期的《“世界末日”并未来临——驳关于环境的7个错误预测》(下面简称此文为《错误预测》)一文,对其中几个问题有些异议。 首先,《错误预测》一文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列为关于环境的7个“错误预测”中的两个,然而,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是已经被公认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尽管在科学家中间对此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作为认识的主流,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这些都已明白无误地反映在包括我国政府率先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尔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当中。去年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再次证实人类活动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  相似文献   

19.
潘多拉 《民主》2005,(12):43-43
监察部负责人近日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 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发表谈话,指 出该公约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存在重大冲 突,中国加入公约利远大于弊,加入公约既是中国反腐 败的需要,也是对国际反腐败事业的支持(《追回腐败 资产将获国际协助),《新京报》2005年11月9日)。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中,起着主要的规制作用.其对引渡的规制和各国国内引渡立法及之间的引渡条约共同形成了现代成熟的引渡合作机制.应当以国际关系的机制理论来确定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含义、制约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要着重研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如何与我国相关规定的衔接、融合及适用,以此完善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