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行》2006,(4):7-7
2006年4月25日,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优秀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获得高产成功,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大事。然而,"直到1995年在经历了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后,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他仍然不能被中国科学院所接纳,  相似文献   

3.
高峰 《政协天地》2013,(7):25-27
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当选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4.
生平介绍 1909年9月15日生于宁波。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举行的第八届国际遁传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遗传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连中国科学院院士,井相继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相似文献   

5.
张璐晶 《今日广西》2010,(19):38-39
9月7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迎来了80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当地时间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武建杉 《前进论坛》2012,(12):12-15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长江学者成就奖、法国全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美国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等系列大奖集于一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头衔归为一体,这就是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少年求学记1970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陈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江西省信丰县成为一名生产队知青。  相似文献   

8.
王健  老亨  华柯 《今日浙江》2006,(2):56-57
去年12月16日,2005年中国科学院评选结果揭晓,经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一位年轻人——40岁的麻生明榜上有名,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这位年轻的院士,目前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家乡,就是东阳巍山镇的山区小村麻家村。我们与麻生明院士通了电话,并到他的家乡访问了他的父亲和同学。这只是小事情2005年12月19日晚,记者拨通了麻院士的电话,他第一句话就是对家乡人的祝贺表示感谢,还一再推辞记者前往上海采访。对自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麻院士保持着清醒…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察广西超级稻种植情况。在灌阳县,袁隆平得知超级稻亩产超过800公斤时,连叹"了不得",并欣然挥笔题词:灌阳,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相似文献   

10.
最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袁隆平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刘筠教授,中南工业大学左铁鏞教授、古德生教授、钟掘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郭桂蓉教授6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七月中旬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二次院士大会向他们颁发了证书。其中袁隆平研究员和刘筠教授是我省省属单位中首次当选为院  相似文献   

11.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5年,袁隆平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半月时政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9日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上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500万元奖金。  相似文献   

13.
叶辉 《观察与思考》2009,(15):52-55
“数学皇帝”过生日 2009年7月5日傍晚。杭州西湖国宾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庆典正在进行。 庆典的主角是一位世界级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他也是迄今惟一一位荣获菲尔茨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  相似文献   

14.
《前进论坛》2012,(1):22-22
(本刊讯)近日,农工党中央委员、中央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同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小康》2016,(23)
正致敬者袁隆平首届"吕志和奖"于10月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颁奖典礼。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香港嘉华集团董事会主席吕志和手中接过证书和奖杯。吕志和奖由吕志和去年9月在港出资20亿港元成立,每年拿出6000万港元奖励3位个人或机构,以向世界宣扬"正能量"。每个类别的最终获奖者将获得2000万港元的奖金以及证书和奖杯。除袁隆平院士外,还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同时获奖。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现在,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越南、美国、巴西等国大面积种植,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14-15
袁隆平.男。77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科技场上的多面手──记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殷之文刘长水当人们翻开1993年最后一天日历的时候,上海各家大报的头版刊出了一个重大消息分外令人注目。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新当选的59名院士中,上海有7名。我看到了殷之文这十分熟悉的名字,不觉异常...  相似文献   

18.
妙语     
《时事报告》2010,(12):5-5
有时被人们称为“伟大科学家”,说老实话很让我诚惶诚恐。不是伟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就是不能翘尾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这番肺腑之言充分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9.
“宝石”与“牛粪”,是丽种不可比的物质。说到宝石,人们常会用“价值连城”的字眼来形容它。而牛粪呢,一般只用来做肥料而已。可祖籍在浙江省江山市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河光博士,却能用世界顶尖的高压技术将牛粪变成宝石,被业内称为大师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28日,美籍华人,国际著名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省身教授偕夫人郑士宁,在香港知名实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