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滇学刍议     
以地域命名的滇学,其研究对象当然是有关云南的历史、文化、经济、民族等等为主体的一门学科;广而言之,应该是涵盖自然科学在内的地域性的综合性学科.滇学能不能成为一门大家所公认的学科?其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新的世纪呼唤云南学术文化新的发展和新的繁荣.今年8月中旬,云南大学滇学研究中心召开了首届滇学学术研讨会,这是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中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孙志忠  刘莉 《创造》2001,(7):31-32
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形式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充分地体现了各民族的政治意识、社会意识、生存意识、价值意识,认识意识……。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不是仅只对某一文化的传承和使用,而是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对全部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宏扬。但是,在文化大省的建设中我们却遗憾地发现有对滇东北文化忽视的倾向。可以这样说,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中,如果忽略和回避了滇东北文化,尤其是对昭通的朱提文化、文化、乌…  相似文献   

4.
刘彬桂 《创造》2004,(11):45-46
人人都知道云南简称"滇",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云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其实一直都与古老的"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在历史的记载上,"滇"国已经消失了23 00多年,但近51年来,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滇文物"中,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古老的"滇"国,一直对云南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他是纳西历史文化之父,是西南边疆学的奠基人,是中国民族史泰斗,是滇史拓荒一代大师,是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的开山鼻祖,他开创"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学说,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方国瑜(1903-1983),字瑞丞,云南丽江人,纳西族,现当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云南九三学社组织早期领导  相似文献   

6.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基础是丰厚的云南各民族文化,前提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系统展现我省各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它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于近现代,是各民族不同时代在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直观反映,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构成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花泽飞 《创造》2004,(4):19-20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留给云南的重要遗产,但这只能作为既有基础,而不可当作最终目标.就云南21世纪的社会发展前景而言,仅仅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还远远不够.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促使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成果得以保持和发展,尤其需要强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新的整合发展;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平衡发展和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9.
周琼 《思想战线》2001,27(5):128-132
在自然经济时代,农业作为"本业"历受统治阶级的青睐,从而产生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农业思想.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历代官员在治滇过程中都形成了各不同的农业思想.其中,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农业思想,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不仅是整个封建社会重农意识在他身上的体现,也是云南农业生产极端落后且急需发展的状况在其思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2月2日,惊悉恩师汪宁生先生长辞人世,闻此噩耗,我不禁潸然泪下。记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汪宁生先生是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国际考古学界的知名学者,云南20世纪学术界的杰出代表之一。长期从事云南民族历史的考古、田野调查及系统研究,是我国民族考古学奠基人,民族文化人类学代表和中国考古人类学、先秦史学学科带头人,曾获美国著名的卢氏基金及挪威人文科学基金会奖。先后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讲学,介绍云南民族文化,著作达400余万字,培养了大批云南本土民族理论历史研究人员,奠定了云南民族人文学科的基础,是云南民族现代人文历史研究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和拓荒者,为提高云南民族历史、考古、人文学科学术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木子 《今日民族》2016,(1):14-23
正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矿,是创意文化的天堂,是生态文化的故乡。提到云南,人们的联想会有很多,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民俗、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民族歌舞表演,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方面建  相似文献   

12.
学科建设蓬勃发展(一)优势学科地位进一步凸现近年来,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已形成为一个门类众多、研究领域广泛的事业。这其中,民族众多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既是云南的省情,也为民族学人类学学科提供了广阔的建设空间,作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云南历史上的富滇银行从1912年创立开始直到1950年结束.以1932年为界,富行又分为富滇银行与富滇新银行两个时期.富行在云南历史长期扮演着地方"中央银行"的角色.富行的建立对于推动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富行在它的前期滥发纸币对地方经济也是沉重的打击.本文想就富滇银行的历史过程与作用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周国翔 《中国民政》2009,(9):F0002-F0002
这是一组来自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爱国拥军情景图。云南省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党政军民学,心连心、情牵情。双拥工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增进“良族团结,构建和谐云南和驻滇部队全面建设做出了积极责献。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滇菜进行创新才能使它走向全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和文化类型最多的地区,再加上其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使云南形成了选料广泛,特色各异的各民族的餐饮文化。在各民族的长期发展和不断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酸、辣、苦、甜、咸、香、臭七味为主的饮食特色,被称为滇味。  相似文献   

16.
马平 《今日民族》2003,(4):57-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和开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云南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首先,云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习俗、绘画、歌舞、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持了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被称…  相似文献   

17.
蒋晖 《今日民族》2013,(7):52-53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云南是边疆民族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但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现代社会强势文化的冲击,本土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受到严重威胁,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面对当前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历史契机,社会各界需大力支持在云南用先进的理念,建立云南文化传习学校,以职业教育的方式推进云南非遗保护及其文化传习,推进云南非遗科学、有序、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收藏滇夷图册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云南民族图册的出现远早于"黔苗图",具有独特的绘制风格,以"苗蛮图"、"苗图"指称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是一种谬误,应当重新正名."滇夷图"是与"苗蛮图"并行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滇夷图说>、<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云南营制苗蛮图册>、<滇省夷人图说>是4部成书年代清楚、今仍存世的重要夷图,"滇夷图"独具特色,比之贵州的"苗蛮图",其历史民族学史料价值更胜一筹.清末来华西洋人留下的"西式滇夷图"也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作为云南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作,既符合云南文化的自身实际,又利于世纪之交中云南经济的跃然发展。如何使这一构想得以实现,让丰富多彩又充溢生命活力的云南民族文化在新世纪的云南社会经济变革中勃起为奇异的驱动力,既需要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又必须采择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文化大省应当具有新时代的色彩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其间,民族文化的内涵意义是什么?我的理解,我们在建设中,要张扬、要展示的,不是历史意义上的曾经存在物,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优秀精粹品。要抢救、要保护的,不是那些在历…  相似文献   

20.
李麟 《创造》2004,(1):48-50
"企业能否进行文化创新,及其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进入21世纪的入场券".纵观云南吉鑫集团公司十多年发展的历程,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市场变化,民营企业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十分迫切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吉鑫企业长期以来以"弘扬云南民族文化为宗旨",以"振兴滇味为己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民族文化.并进行创新,使民族文化资源与商品经济相结合,即以经济培育文化,用文化繁荣经济,进而使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