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三十年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为了实现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济建设成功经验、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了今后我国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哲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哲学是和经济哲学、文化哲学处于问一层次的应用哲学,是关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e的看法,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生活有不同的主题。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不同看法。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创始入。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政治哲学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向杨宏山党政关系,即政党与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国的党政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经济组织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中国共产党与政...  相似文献   

4.
黎昌晋 《求知》2007,(6):42-43
工商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多年来,天津市工商联在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国工商联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综合优势和各项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佟一 《民主》2009,(9):12-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国6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理论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日臻完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理论政策指导下,民主党派广大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健康向前发展.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志书,也就是地方志,主要是记录某一地方历史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的专门著作。志书政治部类主要记录某一地行政规划演变、政治机构、政治人物等等内容。志书政治部类编写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志书政治部类中要设置政治体制改革专编;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编中要加强根据地方的地情特点而作出的创造性的决策决定,以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容记述;在中国共产党编中要重视记好全局性的政治活动;设专编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验和挫折教训的基础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百破天惊,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领域、对内对外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政治建没、经济建没、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试论张闻天对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形成,凝结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智慧,其中,张闻天是有突出贡献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曲曲折折。对于如何进行民主革命以及怎样认识革命的性质、前途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若干年。在这过程中,犯过“左”和右的错误。“左”的错误是企图一步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直接跨入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就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理论,形成了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命题,并为此目标不懈地奋斗,这一切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简析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经济政策的特点陈敏才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所以能够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不断壮大,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有效地对付侵略者的猖狂进攻,究其原因,莫能离开当时中共中央在解放区所推行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马常辉 《学理论》2008,(9):20-21
党的十七大报告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系统的认识;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破解了20世纪初以来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难题”,即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理论的思考,联系我国新时期阶级状况的新变化,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以及当前思想界和理论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意义,也是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项严肃而尖锐的,关系到党的性质的重大课题。 一、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基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的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人阶级与…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16):43-43
中国共产党可以从很多方面庆祝它的90周年生日。在过去30年中,中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这是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有很多方面值得庆贺。整体来看,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变得越来越好。但是每一个政党都必须改变和重塑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所以中国共产党也要适应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朱剑红 《民主》2005,(2):47-4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说它是基本政治制度,首先,其含义就不是指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而是指在我国政治制度总体架构中关系全局、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其次,这一制度是国家政权产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一系列政策,不仅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不可多得的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延安时期,我党的劳动政策是适当改善工人生活和不妨碍资本主义经济正当发展的两重性政策,即劳资两利的政策。这一政策服务于和服从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级抗B积极性,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景象。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1937年3月3日发出《关于改善目前工会工作的决议》,规定各级工会今后的基本工作是,组织工人群众保护工人切身利益,改善工人群众的物质生活。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在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迅速崛起,它用事实证实了邓小平所筹划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正确性,并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与实践。一、“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以一个无产阶级战略家的胆识、魄力和务实精神,领导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到现代化建设的转移,指出“中国经济之大鹏要腾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人类经济生活的长河中,市场经济不一定是最好的经济体制,但在现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却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理想的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在摆脱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尝试和探索市场经济的艰难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和理论思考。 根据多年来改革的实践经验,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可概括…  相似文献   

18.
王俊  蒋楠楠 《学理论》2024,(1):53-5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形成、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源泉。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不仅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检验,而且指引着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核心、坚信中国道路以及坚定渐进改革,是从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演进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启示,这对于高质量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永飞 《团结》2009,(2):24-25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政治活动和制度安排。作为政治活动,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作为政治制度安排,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具体制度和程序所组成。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农村问题往往是革命和建设的起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广大的农村发动土地革命,并带领农民赢得革命的胜利。七八十年代,也正是在农村率先掀起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从而在根本上松动了农村僵化的经济关系。作为当前政治学界、社会学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