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质不在于我们的国家形象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的价值坐标在哪里。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2月4日《新闻晨报》)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传播:作为国家认同双重机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强 《求索》2010,(9):97-99
国家形象传播是国际传播研究中的学术热点。从国家认同来说,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机制和意义:一是作为政治宣传机制的意识形态意义;一是作为身份认同的文化心理意义。第一个方面目前研究较多,但在传媒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上,多以国家功利主义为最高原则,而忽视了其主要意义在于为国家主权生产合法性。国家形象传播作为一种身份构建的国家认同机制,则具有更广泛的共性。中国做为西方的他者,历史上的国家形象经过反复变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自我认知和他者评价总是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着力促进不同国家的沟通,增进了解,以消除由文化差异和认识局限所带来的形象偏差。  相似文献   

3.
多个侧面的国家形象复合为立体的国家形象.就当今世界舆论格局中的中国而言,政党形象是国家的核心形象,政府形象是国家的标志形象,军队形象是国家的焦点形象,三者同属于国家的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构成主体.在我国经济形象趋好的同时,政治形象的建构亟待在融合传播中“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已经临近,"人文奥运"目标的实现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问题,北京人文奥运行动计划把它定位为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它关乎人的素质、文化、关乎民族传统、也关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奥运前后世界关注中国、关注北京的热点。据研究,奥运会期间世界舆论对一国的评价,只有百分之几是对比赛的报道,百分之九十几是媒体和游客对环境和人的评论。可见北京市民的精神风貌对奥运会成功举办,对于通过奥运展示中华民族形象、改革开放形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芳 《人民论坛》2013,(10):248-250
国家形象是其他国家对该国的一个认知,它在历史中不断重建与塑造,其最终目的是要符合国家利益,当代中国大国形象的塑造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笔者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政府在塑造大国形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先后经历了由泱泱大国到"东亚病夫"的形象,又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国家形象的历史性嬗变。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理论来源,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习近平关于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有关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重视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深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雷锋,已经同党的形象、人民军队的形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崇高的思想道德楷模.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在我国社会产生长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新的思想道德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晓永 《前进》2022,(3):54-5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党真正强大的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国庆 《小康》2011,(2):112
我们需要定点传递,在一个时期内重点塑造一种国家形象。当下,中国最需要向国际传播的是具有亲和力和负责任的形象提升国家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有三大包装要素:一是增加国家的亲和力,二是释放善意,三是展现魅力。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山西形象塑造韩虎龙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一再提出“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嘱托国人“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因此我们的国家才有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作为国家形象固然重要,作为地区形象呢?国内有识之士亦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以及企业愈发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战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创新程度与企业的发展之路.本文形象地从三个角度--微缩镜、放大镜和显微镜,即国际、国家以及企业的不同层面,探讨分析了知识产权的国际环境、国家战略、企业所需的知识管理要素.提出了对于中国如何选择知识产权战略以及企业如何把握好关键要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韦宏 《前沿》2012,(13):168-170
2009年中国首次在美国投放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借此改善美国民众对中国产品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中国在世界眼中的形象。三年后我们再次反观这部宣传片,其影响力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媒体的报道,分析其传播效果和问题所在,从而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6日,"中国第13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出生了.当然这是象征性的,我们不必为象征性的数字较真.1月10日,我看到有报道说,这位"第13亿"还没出院,众多品牌生产商就想请他做形象代言;他老爸已给他定名为"张亦弛".  相似文献   

14.
提出建设信用城市,也就是要建设文明城市,这是城市整体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们更要以诚信为本,打造我们的品牌,塑造我们的形象,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成为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民族对于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需求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追求是不变的现实.这种事实和现实,构成了我们理解和处理当今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刚性结构.中国学者的任务不是引导国家社会如何去修理本国的基本国情和让少数民族脱胎换骨,而是如何更好地理解国情并基于国情来维护和完善国家法规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了。10年来,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南方谈话”对于我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来纪念“南方谈话”,更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历史地位。一、“南方谈话”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南方谈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发展处于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之际发表的。当时,国内外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苏联、东欧“易帜”后,我们国家还要不要和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在国内政治风波发生后,…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相似文献   

18.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内容,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中国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其基本特征是人民性、整体性、开放性。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形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出了顶层设计,而且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应以此为指导,有步骤地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努力向世人展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切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良好的形象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市妇联主办,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上海国际论坛于11月9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赵地出席开幕式。来自日、美、德、韩国等8个国家以及上海市、香港地区的政府官员、创业精英、专家学者和妇女工作者等200余人出席。有28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分专题论坛上交流发言,论坛共收到56篇论文。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形象的概念开始在西方逐渐凸现;二战后西方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日益系统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进入自觉阶段[1]14-18.作为国家形象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家形象战略也引起了有关研究者的关注.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分散在对国家形象战略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探讨以及对国家形象战略某个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