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我省现押罪犯中,不足18岁的未成年犯×××名,占全省押犯总数的0.66%;18—25罗的×××××名,占押总数所38.74%,26—35岁的×××××名,占押犯总数的40.13%,35岁以下的罪犯共占押犯总数的79.53X。这一数字说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相当严峻,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最近我们对少年监狱1989年以来新收少年犯进行调查发现,少年犯罪作案年龄趋向低龄化,近4年下降0.46岁;作案手段趋暴力化,暴力犯罪由1989年  相似文献   

2.
在侦查业务领域中,广义上的命案是指造成被害人生命终结的所有刑事案件。当前故意杀人命案的特点主要有:案件性质恶劣,受害人众多,时间地域跨度大,流窜作案和单人作案突出;反侦讯能力强;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多;案件证据种类少,作案后多有伪装、破坏现场行为;因为取证瑕疵或社会舆论影响,导致侦讯结果不被采用,审判结果生死悬殊巨大。当前命案侦讯中的难点主要有:城市化的进程为流窜作案和案犯虚拟身份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加了对案犯的抓捕和识别难度;犯罪嫌疑人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不作供述或作虚假供述,扰乱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往的增多和国际犯罪分子对我国的渗透,犯罪分子用爆炸手段实施犯罪是当前刑事犯罪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爆炸现场勘查和处置携带爆炸装置的犯罪案件中,公安干警当场被炸死××人,炸伤××人,爆炸这种犯罪活动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破坏了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目前,犯罪分子制作的炸弹伪装巧妙、结构合理,引爆可靠,炸药量大,后果严重,作案手  相似文献   

4.
赃物持有者多与案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控制和发现赃物,顺迹追踪案犯就成为侦查的一条思路。赃物出售中暴露最充分,重点在控制销赃环节。但赃物转移、修理、改装和使用过程中也有所暴露,这为查控赃物提供了可能。犯罪嫌疑人的销赃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甲地作案,乙地销赃;改变特征,折价转手;化整为零,廉价出手;物色买主,暗中成交;伪造身份,冒名顶替;转为赌资,抵押脱手;以物易物,转手销赃;以及待机作案,预售销赃等。侦查中可灵活运用个体差异思维法、见微知著思维法、断其后路思维法、制造紧张思维法和先激后诱思维法等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刑侦人员的思维中,侦察破案是一个不断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和刑事犯罪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案犯在作案的方式、方法,动机、目的的内在联系上,违反常规的情况不断增多。尤其是当前,一些刑事案犯,企图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习惯性思维定型所造成的某种心理弱点和痼癖,脱出正常轨道,用反常的方式、手段进行刑事犯罪,加之作案成员的复杂化,许多案件因果不明,情理不通,貌合神离,似是  相似文献   

6.
侦查人员在勘查作案现场时认真分析现场矛盾 ,有助于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 ,甚至确定案犯作案的动机 ,作案时间、工具等 ,从而有助于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7.
97年7月28日,赵×(男,现年25岁,内蒙古包头市友谊大街,无业人员)、蒲××(男,29岁,家住南充市高坪镇十村)在顺庆区金鱼岭正街五楼的居民家中撬门入室行窃时,被巡逻跟踪民警和联防队员抓获,经审查,两犯罪嫌疑人伙同劳释人员钟××(男,25岁,高坪区江陵镇10村人),自今年七月以来,从江苏徐州窜来南充,在顺庆、高坪、南部、广安、蓬安等地采取撬门入室手段,在短短28天时间里,作案18起,盗窃彩电、录相机、现金等价值7万余元。  相似文献   

8.
供述动因论     
供述动因能否产生与侦讯双方的需要直接相关。警方需要甄别无辜,认定案犯;疑犯需要摆脱嫌疑,获得安全。案犯的供述动因非常复杂,常见的表现有争取主动、无奈求宽、侥幸求宽、心理逃避、抛小瞒大等。侦讯中,影响供述动因的涉案背景因素有案情证据等历史情况和审讯条件等现实环境。除了需要,侦讯双方的态度与供述动因的关系非常密切。侦查员的态度,是侦讯对策中调节气氛的最直接要素;案犯的供述态度,与其自认为作案保密度的高低、警方掌握案情证据的虚实、侦讯环境对其心理压力的大小、供述后刑事处罚的轻重等因素相关联。侦查员对供述动因的准确把握,是有效突破案犯心理防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装置对汽车衡作弊的案件时有发生,案犯利用高科技,作案手段隐秘,取证、侦破难度大。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电子汽车衡工作原理、现场勘查中如何发现提取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10.
罪犯遗留在现场上的足迹,是痕迹检验工作的重点。足迹的形成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有足迹造痕客体;二是具有足迹承痕客体;三是造痕客体与承痕客体之间发生直接相互作用。足迹检验在侦查、审判中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和审判的证据。现场勘查时,可以根据足迹的种类、数量、分布、新旧程度等,对案件的性质加以分析、推断,判断现场进出口、案犯的来去路线、案犯在现场的活动过程、作案人数、作案时间;推断鞋、袜的类型及与穿着人的关系;推断案犯的性别、身高、体态、年龄、职业等。以往对足迹的反映方式主要有立体…  相似文献   

11.
电信诈骗犯罪是诈骗犯罪新的表现形式,通常分为通信诈骗和交易诈骗两类.电信诈骗具有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成本低、涉案金额大,涉案人数多、波及范围广,案犯年龄低、文化程度高等特点;电信诈骗犯罪也表现出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作案日益隐蔽,智能化程度日趋增高,跨境作案日渐明显的新趋势.侦破与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也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在侦查对策方面,我们应当梳理侦查线索,获取犯罪证据,推断案犯身份,确定作案人,深挖余罪和同案犯;在防控对策方面,我们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公安信息化建设,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和加强国际,区际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绑架勒赎案件增多,危害日益严重.此类案件具有案犯遗留的痕迹物证较为特殊,作案动机复杂,反侦查意识和能力较强,作案方式多样等特点.必须针对这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解青少年犯罪原因,我们先后调查了××区工读学校、大兴县法院、××区检察院和教育局、北京市少年管教所和一些地区派出所及学校。通过调查,我们从数十类导致青少年犯罪原因中概括出三大因素,即主体因素,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下面根据调查材料试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拥有两个户口,本已是怪事,然而,一个1952。年参加工作的老公安为别人办假户口,那就更怪了。1993年初,广东省普宁市的苏××想长期在香港定居,便托黄××(宁明县人)帮忙,黄××与何××、郑××(郑兰宗的亲戚)、带苏××一起来到钦州地区公安处找到郑兰宗。郑兰宗得知他们来意后,说:“我是一级警督,警衔和公安处长平级,那些负责办理出入境手续的人都是我的部下,这事包在我身上。”苏XX为在钦州能找到一级警督郑兰宗做靠山,,c里甜滋滋的,立即通知住在广东省普宁市的哥哥苏二赶来钦州与郑兰宗会面。郑兰宗对苏XX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侦探小说以担负侦破任务的侦探为主角,作家设计纷繁复杂的各类案件供侦探施展才华,剥茧抽丝,抓获案犯。围绕作案、破案大舞台多角度展示侦探与罪犯、罪犯与被害人、被害人与侦探等相互对立的多极人物世界,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形象画廊。  相似文献   

16.
亲历失败     
笔者曾是缉毒部门的一名侦查员 ,以前 ,在与同事赴云南侦查办案的过程中亲自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一个按其罪行可以走上断头台的特大贩毒嫌疑人在“协助”我们办案时“成功”脱逃。今天 ,回顾这次重大的失败 ,总结其中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对于经常与各种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同行 ,也许会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一、简要案情我们成功地获取了一条极有价值的贩毒线索 ,在柳州市某宾馆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 ,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 550克 ,抓获 4名来自云南省临泡地区的贩毒嫌疑人柯××、李××、龚××、罗×× (女 )。经审讯 ,4名贩毒嫌疑…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梅县地区1983年批捕的破坏电力设备犯罪案件一宗一人,1985年批捕的三家四人,1986年一至七月批捕的十四宗三十一人,大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此,我们对去年批捕的十四宗三十一人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看到当前一些地区,破坏电力设备犯罪危害后果相当严重,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综述如下: 一、案件的特点 (一)、作案成员农民多。从已批捕的三十一名案犯来看全部都是农民,案件发生地点都在农村特别是山区。例如五华  相似文献   

18.
由于快速反应、跨区协作、判断准确、依靠群众、一丝不苟,江西瑞昌市公安局在六个小时就抓获了“8·19”特大杀人分尸案案犯。  相似文献   

19.
反侦查是犯罪人或其他人为了使作案人避免被发现、证实与抓获而采取的掩盖、伪装、躲避和对抗行为的总称。反侦查可分多种类型,反侦查的规律与特点也有多种,其中需注意的是反侦查的焦点性,它多集中在作案的时间和空间、作案手段、案犯特征、事件与案件性质、刑事责任能力、罪行轻重等方面,这是反侦查的基本内容。反侦查对策的总体思路是:牢牢抓住案件的反常点、细微点;注意“面”的工作;运用高科技手段、诱惑侦查手段;抓住犯罪人难以或不能反侦查的链节等。  相似文献   

20.
凶杀案现场勘查中对凶杀案案犯自杀于现场的认定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进出的痕迹;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留下的与作案有关的痕迹物证;杀人凶器是否遗留在现场;现场物品有无增减或变动;现场是否反映杀人动因;死者死前的心理活动;凶手自杀与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有无矛盾;结合尸检分析,致命伤是否符合自己形成,自己能否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