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章璋 《江淮法治》2010,(14):30-31
一手打造山寨机关“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被称为“中国最牛山寨局长”的章宁泉,因豪华安葬情妇事发被举报,涉嫌欺诈,被绳之以法。2010年2月23日,经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章宁泉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出庭受审。  相似文献   

2.
黑丁  鑫刚 《法庭内外》2012,(1):17-20
2011年7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对曾经轰动一时的"最牛山寨局长"章宁泉一案作出判决:被告人章宁泉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发前,章宁泉虚构了"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他自封为局长,对外宣称该局系司法部下属单位,实施诈骗与合同诈骗,非法敛财1500余万元!谁曾想到,章宁泉案发的导火索之一就是其为因车祸去世的情妇温婕举行的一场风光葬礼……  相似文献   

3.
高鑫  齐红 《政府法制》2010,(11):48-49
2007年,一段“局长”情妇豪华葬礼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发现该“局长”为假冒局长,称其为“最牛山寨局长”。他行骗4年骗得1600万元。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2月23日长达7小时的庭审之后,被称为“中国最牛山寨局机关局长”的章宁泉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人席上依旧“风头”不减,滔滔不绝地做着演讲,言谈举止问仍然是一副“局长”派头。  相似文献   

5.
王旭东 《政府法制》2010,(12):41-41
他把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司法部原办公楼内,对外自称是司法部下设机构;其全体职员身着与警服十分类似的服装,肩章、臂章、胸徽、警号、领花等一应俱全;除了自命为“局长”,还在单位设立“政委”、“党组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6.
近一个时期以来,张云泉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作为一名信访干部,他工作在“清水衙门”,当的是“无钱无权”的官,干的是“机关第一难”的活。然而,在这一岗位上,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官”之道,一干就是22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1997年,张云泉被江苏省泰州市授予“勤政廉政好干部”荣誉称号;近些年来,他13次受到市以上党委、政府的表彰。其中,2001年,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的光荣称号。近日,笔者采访了张云泉和他的同事,让我们走近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信访局长,一起解读他的人生观、权力观、亲情观和幸福观。张云…  相似文献   

7.
石头     
金光 《中国监察》2010,(21):63-63
局长的乳名叫石头。这一乳名被传出来,缘于两年前他母亲到机关找他。老人敲门就问:“石头在哪办公?”那是行政办公室,主任不在,一个毛头小伙子愣了一下,问:“谁是石头?”局长母亲赶紧改口说:“姓曹,叫曹国柱,我是他妈。”那小伙子一听是局长的母亲,赶紧把她领到了局长办公室。从此,局长的乳名叫石头就传开了。  相似文献   

8.
下不为例     
(一)今天是贾局长上任第三天。早晨一上班,他快步走到车棚去推自行车,按计划他要到基层去了解情况。这时,行政办公室夏主任匆匆赶来,恳切地对贾局长说:“局长,您还是坐车去吧,局里专门为您配了一辆车。”见局长没有表态,夏主任又劝道:“再说,您工作千头万绪,坐车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嘛!”贾局长终于放弃了骑自行车的念头。临开车前,他严肃地对夏主任说:“咱们下不为例。”(二)“蓝鸟”轿车把贾局长送到了A厂扩建工地。贾局长来到这里现场办公。开完!现场办公会,已时至中午。贾局长同厂里的同志道…  相似文献   

9.
恿公的智慧     
王学江 《政府法制》2010,(12):47-47
智叟市长刚刚上任,信访局长就打来电话,说有一老头想拜见他。智叟市长一拍桌子说:“什么老头,你们这里有没有规矩,市长也是谁都随便可以见得啊……”信访局长一听,忙颤音连连地说:“市长,他说他和您是亲戚。”“什么,亲戚,我这里可没什么亲戚,异地任职,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从事信访工作22年来,每天遇到的都是烦事、难事、“窝囊事”,其工作难度大,且对政治品格和政策水平要求高。但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他能始终保持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对群众有水一样的柔情,与人民群众有血肉相连的亲情。为什么他能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他能在“受苦受气”的岗位上把工作干得那么出色?他的一句话成为感动中国的名言:“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在这“做人”和“做官”之间,在这“像”与“不像”当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张云泉用他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1.
说起局长的随和,体会最深的恐怕就数刚来的打字员小李。有一次他收拾局长的办公室时,不慎将局长桌上的保温杯打碎了,局长不但没批评他,还开玩笑说:“岁岁(碎碎)平安。”  相似文献   

12.
夕阳红     
胡局长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第一句话就问我:“去年,丁局长的葬礼你知道吗?”我感到很突然且莫名其妙。去年,丁局长的葬礼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办得惊天动地,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不过,我还是点了点头。胡局长又问:“那一次动用了多少车辆?烧了多少花圈?收了多少挽幛?多少人参加了追悼会?”这老头真是让病魔给弄胡涂了。他是否在暗示我,等他那个了,葬礼也要办得象丁局长那样风光?!其实,这还用说吗?胡局长比丁局长的资格高几个档次。他是“三八式”,算老八路,丁局长是解放后才参加工作的。再说,胡局长有过辉煌的过去。当年…  相似文献   

13.
李贵德 《政府法制》2012,(14):34-34
人称“乐天派”的连局长,最近很郁闷。听说有人写了举报他的材料,却猜不出这人是谁,也不明白自己犯了哪一条。这天上午,连局长去医院安慰老婆后,便回到了办公室。一会儿,刁副局长悄然地来到他身边:“连局,夫人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14.
红包白送     
言姝茵 《政府法制》2013,(20):48-48
周一刚上班,房管局里各个办公室的人都聚在一起,谈论着局长住院的事情。一向消息灵通的小王说:“心脏病,听说喝酒喝的。”“到底是局长,住的还是特护病房,奈件好着呢。”年纪大的王姐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办公室的周主任打断大家的话题:“局长住院,咱们得赶紧去看看呀,还得跟着他混呢。”“是呀,得早去,去晚了局长会认为不尊重他呢,”小王神秘地说。  相似文献   

15.
某局局长胡某,虽初中毕业,水平不高,但喜欢附庸风雅。一日,到书法家刘某府上做客。他请刘老给他写一副“座右铭”。刘老平时看不惯胡局长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又不好拒绝。不敢明言,遂用篆书给胡局长写了一副“座右铭”。对篆书一窍不通的胡局长一字不识,口中却连连称妙,把它挂在新房的客厅中,每当有客人采访,都要对客人把“座右铭”大大赞赏一番。有一天,一位精通篆书的朋友来胡局长家串门,朋友看完这副“座右铭”后说:“你这个‘座右铭’怎么可以这么写?”。胡局长说:“这不是写得很好吗!”朋友说:“还好呢,我给你念念:‘…  相似文献   

16.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08,(3):46-47
“我最好能销声匿迹。” ——在中央纪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干以胜称:“李局长出镜率很高,首先不是一件好事。他一出现,就有重大事故发生。”对此,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如此回应。  相似文献   

17.
提拔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响。“喂,哪里?”孙局长懒洋洋地抓起话机。“市委组织部。”孙局长“哗”地一声从沙发椅上蹦了起来,用一种恭顺而又谦卑的语气说:“您……噢,是曾部长吧?有什么指示吗?”“你是老孙吗?请转告你们赵副局长来一趟,好吗?”孙局长脑袋”嗡”地一声,愣在那儿足足有一分多钟。他将电话的事告诉赵副局长后,心里七上八下:组织部找赵副局长干啥?为何事先不跟我通个气?以前不管什么事情,组织上总要跟我这个“一把手”打个招呼。莫非上头要提拔他了?嗯,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赵副局长年纪轻、文化高,工作上得心…  相似文献   

18.
忙碌的一天     
刘凌 《政府法制》2012,(5):27-27
时逢岁末,县长“钦点”单位一把手王局长为本“窗口”廉政亲民的先进典型。县电视台派出主任记者老罗来单位拍摄“局长的一天”的专辑。我作为基层宣传员做些辅助工作。 这天,阳光明媚,天气格外晴朗。采访车载着我们一行早早到了王局长私宅,可老罗一看直摇头,太豪华,像暴发户宅子似的。王局长也觉得不妥,他说原来有处老屋,  相似文献   

19.
人到中年的王贵是一个出色的商人。然而,商场上呼风唤雨的他总感觉生活缺失了一些色彩,经常出差异乡倍受寂寞的煎熬。渐渐的,他养成了上网聊天的习惯。但出乎意料的是,当他出差南京,再一次准备猎艳时,却闯进了一个“山寨美女”布下的陷阱……  相似文献   

20.
头脑昏沉,咽喉肿痛。泪水,从受过伤的左眼悄悄流出。送走了最后一批上访群众,已是深夜两点多了,张云泉强烈地感到了周身的不适。太累了,他真的是太累了。雨雪风霜19年。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处理完棘手的集访事件后,这是第几百次不回家了?“冷门”岗位“热”处理处理、化解形形色色社会矛盾的信访工作,向来被称作“机关第一难”。信访干部每天上班见到的多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碰到的尽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听到的也多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这是一个处理社会矛盾的热点部门,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的“冷门岗位”。张云泉坦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