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从现实情况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水平低、不均衡、体系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究其根源,都与公共服务制度缺失相关。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要制度化的供给机制,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资金的运行效率很低,社会难以和谐,也无法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此,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应有通盘的体制创新和制度重建作后盾。一是制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法》;二是完善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制度;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2.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体系,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实践层面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着的结构体系,至少应包括“底线标准”、“发展标准”和“自由均等标准”三个层次.“底线标准”是政府为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而提供的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规定,本质上就是社会保障标准.“发展标准”是基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社会全体居民提供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是“底线标准”的延伸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高目标是“自由均等”的标准,即确保城乡居民根据自己偏好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内容等进行自由选择,使公民的自由选择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问题。文章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底线生存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遵循三条原则,即受益均等原则、主体广泛原则和优惠合理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四方面的歧视;消除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误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平 《学习论坛》2007,23(4):51-54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或恩赐;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绝对平均,就是脱离农村发展差别的客观现实实行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一刀切”;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与渠道,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所有公共服务领域都要均等化,忽视了我国现阶段实现的只能是“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均等”。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基础性和迫切性等特征的公共服务,在保障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建立政府为主导责任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但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化、资源配置比例失衡化、财政供给能力短缺化、服务供给标准模糊化等诸多问题。因此,要从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发动社会力量、规范服务标准、完善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促进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尽早解决,同时也为实现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界定为:中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在财政上确保负责提供服务的地方政府具有均等支付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每个公民不分城乡、不分地区地能够有机会接近法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是: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地区性不均等,这种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化滞后又表现为严重的城乡差别。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对策包括: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评估需要均等化地区的财力和财政支付能力;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速城镇化进程,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实现各种体制对接。  相似文献   

7.
申德成 《世纪桥》2012,(11):7-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新形势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极大地增强政府的凝聚力与控制力,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和缓解社会矛盾。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成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已具备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基础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条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相关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时代性的重大社会现象。现在很多文明国家都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作为治理国家的首要政策以及公共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以法制为基础,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性保障,设立专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部门,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机构保障,基于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与水平,以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这些完善的理念及有益的实践探索给我国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静 《学习月刊》2023,(6):32-3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其中,“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期间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向全民供给,“十三五”期间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全面实践。今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涉及面更广、供需矛盾更突出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其中,强调对基本公共服务要“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通过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布局最终需要可靠的财政投入才能真正落地,当前要为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但它却利用均等化转移支付等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问题,成为世界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有益探索与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