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着重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过去的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也确实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在锐意改革,决心以法治国的今天看来,笔者认为这个提法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也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必须予以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2.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就我国而言,诉讼模式采用当事人主义兼采职权主义更适合我国国情。新的民事诉讼法在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证明责任、当事人的处分权、二审审查范围、调解自愿原则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的发生和庭审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新的诉讼模式。新的诉讼模式有利于发挥庭审的功能,规范诉讼活动,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有利于树立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和司法审判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从法院调解到诉讼和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现行法院调解的性质界定法院调解系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的争议,进行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终结司法程序的活动产法院调解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所进行的诉讼活动。调解是相对判决而言的,它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调解过程中,不论当事人是否达成协议,这种活动本身就是诉讼中的调解。其次,法院调解也是终结案件的一种方式。法院审判人员通过对当事人讲解政策法律和进行思想疏导,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终结…  相似文献   

4.
使用说明:《民事诉讼法教程》一书,是供学员自学民事诉公法学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编,二十四章,是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结构体系、紧密联系司法实践和审判实践编写而成的。学员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在掌握民诉法立法条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其次要结合指导书中所指的重点、难点问题,阅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还有,自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民事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民事案件的具体“操作规程”,也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法活动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调解与判决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两种重要的结案方式。从成本角度分析,调解与判决具有不同的成本。在对二者成本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法官偏好调解的主要原因以及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诉讼成本控制与民事司法程序改革,适度强化案件审结期限对于法院和法官的约束、严格控制法院调解的适用场合、建立替代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1991年4月9日颁布施行的《民事诉讼法》删去了《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9条关于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处理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的规定。这是一个重要的修改,它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合议庭审判案件负责制,克服和避免“审”与“判”相分离,保证办案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除一审部分简单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其余都由合议庭进行审判。刑事诉讼法第106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发展,为了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我国三大诉讼法的制定和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诉讼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同时也给我国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提供了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即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入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再审是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制发现确有错误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纠正的一项重要审判制度,是错误民享审判行为的重要补救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对于保证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具有显著功能,但也存在着自身亟待完善的问题:有权申请再审的诉讼主体范围应作准确定位;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诉讼权利义务应当明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的审查、决定是否再审等审判行为应有严谨的规范;确立造成错误民事审判行为当事人过错追究制.  相似文献   

9.
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以下简称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实施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所采取的一种司法强制手段和方法,是我国审判机关排除诉讼妨碍的有力武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总则编中作了专章规定,这在保证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诉讼程序观念和“重审轻执”思想的影响,总则编中规定的强制措施在民事执行程  相似文献   

10.
庭审质证是人民法院及时审结案件,保证案件质量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近年来,人民法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强化改革意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审判方式的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以突出公开审判和强调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作用为核心的庭审方式改革已得到司法界的认同。然而法学界对庭审质证理论的研究和司法界对庭审质证方法总结甚少,这不利于司法工作者统一认识,也不利于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笔者拟就此谈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庭审质证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没有将庭审质证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必经程序,只是允许当事人对作为定案依据的主要证据进行辩论和质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1年4月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可见,新《民诉法》改进了民事诉讼制度,将庭审质证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案件的必经程序。笔者认为,庭审质证应当是指人民法院通过法庭审理方式组织诉讼参加人对同一事实所争执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以后,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大量的民事诉讼案件得到及时解决,保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转运。但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粗浅地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起诉难的问题民事案件的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起诉是民事诉讼的开始阶段,起诉和人民法院的受理,才能引起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但…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与民事赔偿诉讼的结合,是我国司法审判体制中一种独特的诉讼制度,具有平复社会矛盾、体现刑罚谦抑、保护被害人权益等多重司法价值。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相衔接融合的特点决定了其调解工作不同于普通民事案件,本文从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的特点入手,以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引入博弈论的相关理念,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的实证考察,对基层法院开展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事公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定情形下 ,为维护公益 ,以国家的名义将一定种类的民事案件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有其坚实的诉权理论、当事人理论、检察理论和处分权理论依据。民事公诉的核心问题是确立民事公诉的案件范围和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对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善意。这项原则在很多国家已被承认 ,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上尚未将其确立为一项法律原则。学术界对于是否应该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该项原则 ,也有不同的意见。从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补充漏洞、完善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分析 ,我国应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该原则。  相似文献   

15.
再审申请状,是民事案件韵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有错误,依法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请求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时所制作,使用的一种诉讼文书。 申请再审,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申诉权利,它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地适用法律。它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的二年内,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申请再审的权利。不过,当事人在行使此项权利时,一般应借助“再审申请状”这种诉讼文书的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再审申请状”不仅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意思表示的确定性记载,它还是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的不可缺少的依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是架构国家权力和社会体系关键的部门法,是驾驭整个民事审判的程序核心。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决定于客观物质条件,其发展演进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这一对范畴出发,通过分析201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的相关法条,探究民事诉讼法沿革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审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审前准备程序是正式开庭审理的基础 ,也是能够迅速做出正确裁判的关键。其主要作用在于证据开示 ,固定证据 ,整理争点并使争点明晰化、防止诉讼突袭 ,创建诉讼主体之间的公平对抗、提高诉讼效率、促使案件繁简分流。我国 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审前准备程序 ,只是在第一审程序中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活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13条至 119条的规定和民事审判实践 ,审理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 )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诉讼文书 ;…  相似文献   

18.
新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使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日益提到日程上来,作为三大审判之一的行政审判,自然也不例外。笔者就此发表浅见,欢迎批评赐教。 一、现行行政审判方式的弊端 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设立行政诉讼制度的宗旨,七年多的行政审判实践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当我们把视线透过行政案件的审判,却发现现行行政  相似文献   

19.
张海莹  曹蕾 《工会论坛》2001,7(3):82-83
民事诉讼证据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 ,是法院处理一切民事案件的根本依据 ,也是决定审判结果的关键。可以说 ,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确实 ,法院就不能对当事人的诉讼争议作出准确判断。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举证制度作了规定 ,但从司法实践中 ,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 诉讼法只规定了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而没有规定当事人未履行举证义务所应承担的具体法律后果 ,导致了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弱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 4条第 1款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可见 ,我国法律奉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是 ,我国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民事审判方式如何建构,通过研究、分析和展望,我们提出如下民事审判现代化的若干标志。一必须确立未来民事审判方式的模式类型纵观各国民事审判模式,以法系、法律文化传统、法官及当事人的地位与作用等要素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两大模式,即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选择某种诉讼模式之前,必须分析其利弊,然后结合本国国情加以取舍。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分析。所谓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诉讼结构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各种诉讼活动和诉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