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历时十五天的中日青年大联欢结束了。三千日本青年与数十万中国青年友好联欢,这在中日交往史上是个空前的盛举。现在已经可以感觉到,这次中日青年大联欢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三千日本青年是带着各不相同的印象、感想离开中国的。但是,不同中又有很多是相同的。这就是感受到了中国青年、中国人民对日本青年、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决心要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尽力。今天种下的友谊的种子,明天会要开花结果。 在三千日本青年即将离开中国的前夕,我们约请他们中的部分成员给本刊读者撰文,他们乐意地写来了。这是一束束友谊的花朵,代表着广大的青年来宾的情谊和感受,想来会受到读者们的欢迎。谢谢为本刊撰文的日本朋友们!  相似文献   

2.
某报曾刊登了一位日本留学生谷川弘一的文章,大意为:从总体上看支那人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我们日本人愿意称你们国家为支那,不愿称它为中国,但我们称宋代以前为中国。我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日比谷公园,指着北洋水师的战利品对我说,日本就是打败支那的北洋水师后,才成为世界上主要强国的。我在日本时就轻视支那人,当我来到支那的时候,我发现支那人比我想象的还要低劣。他们对我这个毫无背景的日本留学生点头哈腰,说什么都是日本的好,就是支那的传统文化也是日本继承得比较好。当我问他们支那一个在韩战中为了完成任务而宁愿被…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税务咨询公司在北京一成立,七家大型企业如北辰实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找上门来,聘请税务咨询公司担任他们的税收法律顾问;中国航空服务公司请他们代理减免税论证;国家旅游局与日本合建商业大厦,也向他们咨询有关税收政策;新开办的三资企业也纷纷打电话咨询税率情况;日本著名等松青木会计公司也前来洽谈业务合作……  相似文献   

4.
《侨园》1994,(3)
据美国俄亥俄大学海外华人问题中心初步计算,以香港为中心居住的海外华人约为5500万人,他们拥有流动资产为20000亿美元,他们的生产总值起码有5000亿美元。他们的流动资产超过了中国,约占日本的三分之二。如果包括中国在内,“华人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近10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杨翊 《瞭望》1986,(23)
核心是为顾客服务 今天,日本流通、服务行业经营的成败,主要决定于它为消费都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大阪皇家大饭店的吉田先生告诉我们,他们选拔培养和考核职工的标准有三条:知识水准、技术能力和人的素质,其中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这种素质的核心是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中国新闻代表团在日本访问时感受到,这种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人们的衣食往行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学史专家入江光太郎和他的夫人、日本著名的水彩画家入江窈已经回国了。可是他们在中国大江南北留下的足迹,洒下的辛勤汗水,以及与中国中青年学者、艺术家结下的深情厚谊,已成为人们津津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三千名青年应邀来华访问的前夕,四位将要来华参加这次中日青年大联欢的日本青年特为本刊撰文,抒发他们对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希望。这四位青年人都是青年学生——三位是大学生,一位是高中生。虽然他们难以完全地反映日本各界青年的思想,但读了他们这几篇话语不多、篇幅不长的文章,还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日本青年发展中日友好的愿望和对中国人民诚挚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8.
程万军 《各界》2014,(6):2-3
隋唐中国让日本顶礼膜拜,而对于明中国,日本却立而不拜。明太祖朱元璋登大宝之初,就马上派使臣向日本下国书。希望他们来朝拜新中华之主。但是,使臣到达日本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还砍了使者的脑袋。  相似文献   

9.
谷梦德 《侨园》2006,(4):22-2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侵华战争和二战宣告结束。继之,中国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开始了日侨的遣返工作。前不久,葫芦岛市举办了百万日侨大遣返60周年纪念活动,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共同出席;很多当年从这里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重返他们的再生之地,诉说他们对中国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10.
1950年7月18日,一辆特殊的列车从中苏边境城市绥芬河驶向中国内地。说它特殊,是因为车上载着的是中国从苏联引渡的969名日本战犯。这些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魔鬼"一个个心神不宁,因为他们不知道此行的终点是哪里,在那里迎接他们的又将是什么?位于长白山余脉高尔山下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本是日本侵华期间修建的"模范监狱"。这座监狱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曾有数千名中国抗日志士在这里受到过残酷的虐待。因此,当战犯们走入这座由他们自己打造的、昔日的"人间地狱"时,他们的心态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战俘回忆录     
《瞭望》2010,(33)
<正>日本投降后,日军战俘大都回到日本,他们纷纷撰写回忆录和回忆文章,诉说他们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转变过程。"当时我真顽固"1937年8月,我为"圣战"的美名所驱使,胸中装着帝国军人的荣誉,佩带着"正义之剑"勇敢地奔向中国华北战场。8月6日我在战斗中负重伤被俘。当时我真顽固,认准了只有封建的武士道精神才是帝国军人的灵魂。然而,由于周围同志热情的国际主义援助,我这个顽固分子也不再墨守陈规了。他们帮助我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使我沿着中国同志指出的真理道路前进。——吉田太郎,《武士道精神垮了》  相似文献   

12.
建农 《侨园》2004,(1):22-23
海外华人素以勤劳与节俭闻名,而近些年,外国人有一点读不懂中国人了,他们惊讶:中国人怎么那样富?他们花起钱来令老外瞠目结舌。曼谷亚太旅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开始,赴泰国旅游的中国人数首次超过日本,占据了第一位。也许这个数据不太会令人惊讶,毕竟中国的人口数量比日本多出很多,但另外的一个数据则令人有所思了,那就是内地游客在香港的人均消费超过了美、欧、日等国游客而跃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沈殿成 《侨园》2006,(6):4-7
2006年是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年。今天,当我们回首中国人留学日本运动的百年史时,不仅有对过去的留恋和反省,对现在的关注和沉思,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和探索。如果说过去的历史已不能更改,那么未来则有待创造。中国人留学日本运动的缘起称得上是完全意义的中国人留学日本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1896年。1896年3月,唐宝锷、胡宗瀛等13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驻日公使馆的招募,随理事官员吕贤笙东渡日本。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历来有在使馆内设东文学堂、中国人在那里学习日本语的传统做法,以应使馆需要。1896年之前,也有人在使馆内的东文学堂学习,他们仅仅…  相似文献   

14.
钟文 《侨园》2007,(5):34-35
6月是日本一年一度的打击黑户口月,黑户口的命运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在日的中国人人口不断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正规在留资格的。他们作为合法的在留外国人,除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方面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赴日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学生会申请日本研究生。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说明日本研究生的相关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日本研究生≠中国研究生日本的研究生就是硕士旁听生的意思,签证类别是留学签证。日本的研究生虽然汉字与中文相同,但实质含义天差地别。他们实际上是一种旁听生,学生没有学籍,毕业后也没有一、日本研究生的定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生洛 《青年研究》2003,(11):22-29
本文利用访谈调查对中国大学生的日本观进行了考察 ,发现访谈对象中大多数人不喜欢日本 ,尽管他们对日本的某些方面也给予了明确的肯定。本文对这种日本观的具体内容、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这种日本观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及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二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我国苹果丰收后大量霉烂的报道,引起了日本食品流通系统协会的注意。他们将这一报道复印,发到所属的一百八十个企业。他们看到,随着中国农业生产逐年增长,食品加工、运输、贮藏的技术改造迫在眉睫。今年三月,中国商业食品流通代表团访日时,日本食品流通系统协会主动提出成立中日食品流通开发委员会,共同开发中国食品工业。这个协会的负责人对我国商业部副部长姜习说;“人们吃饱肚子以后,必然要求吃好。这是刺激食品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日本食品工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中日食品流通开发委员会的成立,对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18.
未羊 《瞭望》1996,(38)
日本这个民族是很有特点的。大概是囿于孤岛的缘故,他们时时刻刻存着危机感,自强不息。他们刻苦耐劳,办事认真,明治维新不到10年,国力就强大起来,二次大战后废墟一片,不到20年,又欣欣向荣了。他们善于学习,中国先进时学中国,西方先进时学西方。这是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他们总是不忘拓展生存空间。当然不是全体日本人民,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当年是一批军国主义分子,现在是一批右翼分子。自1874年起,这股势力屡屡得势。给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9.
张石 《侨园》2008,(2):16-1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赴日留学的新华人,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大多在日本学有所成,安家立业,而他们的子女也在异国他乡渐渐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本届奥运会的激烈角逐中,各国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无不奋力拼搏,中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的选手更是倾尽全力。他们在捍卫本国竞技体育运动的荣誉的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职是以优异的成绩,为本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增添一个更有分量的砝码。中国健儿的出色表现,使用外與论对北京的申办更为看好,他们评价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