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明,而先进文化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先进文化的频繁使用使得人们对先进丈化的内涵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解。本文从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先进文化的内涵、本质及其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崇尚和谐,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的精神品质,和谐是中华丈化的精髓,全方位体现了中国传统丈化的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文化解读——中华和合文化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中华和合文化价值取向的逻辑必然,一方面,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理想社会的要求必然以和谐融洽为基本原则和最高境界,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合精神的价值引导,无论是协调现实利益关系还是增加社会财富,都内在要求发挥中华和合精神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论坛》2007,(4):18-18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和谐,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们进行自我调适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精神。它既有天道观的意义,又有人道观的内容,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观的朴素统一。它的主要内容、价值诉求和理论模式,直到今天仍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成分与活性因子,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依托。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或活动,需要体现蕴涵着文化精神的价值维度。文化精神是指注重自身价值和自由意志、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和伦理价值世界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精神自觉。然而,构成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精神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稀缺资源。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创业教育实践所遭遇的文化困境根源于传统实体思维、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现实背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元分裂。这不仅异化了教育应力图构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本义及其社会功能,也为我们回归文化精神的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提供了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大力构建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将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内核。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实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石。社会主义价值是指社会主义作为价值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存在于高校中的各种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以及环境特征的总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构成的。高校软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管理能力和大学文化。培育高校软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文化导向,充分重视大学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学习导向,加强高校学习力和创新力的培育;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市场、紧贴社会办学;必须坚持企业家导向,着力培养好高校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既与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文化使命紧密相连,又同新时期促进统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么几大统战工作主题密切相关。新时期统战工作应当着力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扎实做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工程;着力以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积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发展;着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安全:文化生态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面临的文化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文化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目前我国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已造成了我国文化发展的严重失衡,由此引发的文化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生态意识所致。文化生态理论为文化安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文化生态本身作为一个生态组织系统应构建文化生态良性运行机制,目前亟需做好整合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外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巫术作为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一些乡村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宁夏南部乡村社会的“送病消灾”就是如此,它是当地乡村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来看,这种民间巫术是人鬼之间、人神之间沟通的主要渠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借助海德格尔对技术和文化的运思,以及对大众文化生成性的洞察,我们把当下时代命名为大众文化时代。对大众文化时代的命名,旨在揭示大众文化的本质是技术的。在视像凸显的时代,文化的精神性向乏力,其外向度的经济维度和平面化的市场维度,却愈加有力。大众文化在切合现代技术的飞升中,制造了无数超现实幻象的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对于经济活动具有型塑的作用,正是一个社会的文化规范赋予了经济活动以意义,为个人活动提供劳动动机,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策略和制度,担当了经济活动“固定思维习惯”的功能。此外,文化规范尤其是习俗惯例等“固定思维习惯”,也对市场的消费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古时期,位于豫南的泌阳地方属于荆楚文化类型。中古以后,随着中原王朝国家权力对地方控制的强化和渗透,特别是明清时期移民的介入、商业的活跃,南北地区间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泌阳固有文化归属所形成的地方性逐渐受到冲击和否定,表现出向中原文化归依、融合的趋向和特点。受其地貌所决定,天然地表现出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或为依托其上的神灵和传说,或为通染性灵的隽永诗章。客观地对众多传说的生成加以考实,均应归入荒诞无稽者流。然它们一旦成为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构成部分,便可演化成为一种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膜拜神灵的文化现象,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和产生恒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展示的"全争"思维及观念在句吴从以"让"治国到以"争"强国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孙子兵法》不仅对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战略思维是与以"争"强国思维有某种历史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更是要求实现乡村主体——农民的现代转型。在乡村主体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当下乡村文化存在制度、功能、内容危机等问题,而文化认同危机是其根本问题。乡村文化危机表明了乡村文化现代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为乡村文化的现代重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苏南乡村文化建设也可以将此分析作为制定建设规划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警察软实力是体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提升警察软实力主要在于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特色警营体育文化是警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体育文化属性,又具有公安职业特性,加强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建设对警察精神形成、职业道德养成、警务技能储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但这种思想受制于农业文明下停滞、专制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和谐进行文化上、思维观念上的深入反思,克服传统和谐在我们意识中的僵化、保守烙印,真正树立起现代科学和谐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除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不但是慎终追远的美德,也是形塑凝聚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四百年血脉也已将我们化为血脉同源的中国人,将我们融成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应籍中华姓氏文化,唤起或恢复台湾民众的祖国认同,共圆两岸人民统一盛世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