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失学、失业和失管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不仅是犯罪高发人群,而且其受到不法侵害的几率较大。本文从被害人学视角出发,围绕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性、社区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社区青少年被害援助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犯罪被害规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着眼于各种角度。本文立足于被害人这一视角,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所针对的被害人特点、侵害类型及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规律,从而从预防被害的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张应将防范被害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整个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是青少年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形式,也是传统有组织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它对青少年一代和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与传统有组织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有着显著的新特点。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刚刚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态势的长期居高不下,与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代际转换有着紧密联系。随着青少年网民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中的重要参与主体,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的类型和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成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因素。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团伙化、网上邀约化、智能化和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道德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道德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影响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及道德伦理方面的原因,强调指出,加强青少年道德伦理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建构青少年犯罪预警机制无论是在防范犯罪发生,还是在避免公众遭受被害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机制应该围绕着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披露三个环节作科学设计,从而构筑一种集中指挥,分级负责的,依托可靠信息渠道与科学分析方法的全国性犯罪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法律规制及其防范对策出发,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网络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以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8.
葛凤 《法制博览》2013,(7):21-2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前我国网络犯罪主体低龄化明显,因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侵害的也多为青少年。基于网络犯罪主体与受害主体低龄化的交互分析,呼吁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监管,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领青少年慎重对待网络,学会判断网络上的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增强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聊天室犯罪是随着网络聊天活动产生的一种新型犯罪,严重威胁网络聊天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其主要被害群体是青少年,有特别的隐秘性作案过程,犯罪黑数很大且侦破难度大。借鉴系统论的观点,建议采取“系统干预机制”模式,对网络聊天室犯罪实施“就近”干预,破坏其背景系统,以达到防控犯罪的效果,主要干预举措包括改变网络聊天的绝对隐秘性特征,增设网络聊天者见面保护机制,强化网络聊天活动风险教育机制,增强网络聊天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网络聊天服务提供者的协助义务,加强对潜在犯罪的社会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