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12):60-61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他是近代中国一位胆识超人的杰出爱国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6年,他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屈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展开斗争,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叶公超出身书香世家。他中学时代即留学美、英、法。曾是著名诗人弗洛斯特的高足,并出了本英文诗集。后入英国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英国他得到罗素的赏识,还与著名文论家艾略特亦师亦友,并首次把艾略特的作品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各界》2013,(2):F0002-F0002
张季鸾(1888—1942),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1901年,父亲死后,他随母亲扶柩返回榆林,  相似文献   

4.
赵福琪 《各界》2013,(8):9-10
1917年夏天,张勋导演了一场短暂的复辟闹剧,他也随之成为一个近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入荷兰使馆。1920年,张勋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曼殊是学佛时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父亲是商贾,母亲是日本人。他诞生于日本,六岁时归国,青少年时又去日本留学,因受到留学生中爱国主义思潮薰染,倾向民族民主革命,与留日的中国革命志士颇多交往。1903年返国,同年出家为僧,往来于中国、日本、南洋,为反清的革命斗争奔走效劳。 曼殊聪颖绝顶、才华横溢,早年曾随西班牙籍应湘牧师学习英语、法语,阅读了许多英  相似文献   

6.
赵福琪 《各界》2014,(11):6-7
1917年夏天,张勋导演了一场短暂的复辟闹剧,他也随之成为一个近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入荷兰使馆。1920年,张勋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相似文献   

7.
毛岸英下乡     
翟成新 《党政论坛》2010,(22):50-50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并通过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会后,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和整党运动。当时,刚从苏联学习、战斗回国的毛岸英同志,也手持“土地会议第224号入场证”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丰席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语气和缓地说:“岸英,外国的大学你念过了,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  相似文献   

8.
李宁  何冠群 《党政论坛》2010,(16):26-27
哈尔滨与俄国人的渊源,要从19世纪末正式算起。1896年,俄国轮船“英诺森”号溯松花江而上,来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与中国人做农副产品生意;同年还有一位叫德金的俄国商人开着他的“劳动者”号轮船,也从松花江到达哈尔滨,与当地人做牲畜交易。德金有时在哈尔滨居住很长时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哈尔滨最早的俄国人。  相似文献   

9.
一位英国记者亲身经历了辛亥巨变,他第一时间采访了黎元洪、孙中山、萨镇冰、张彪、胡瑛等辛亥风云人物,采写了从政治幕后到战争以及和谈期间的许多独家新闻。他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身感受,真实客观,最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本文摘自((亲历中国革命》(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埃德温·丁格尔)。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位著名人物,虽然20年代起他就步上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他以国家首脑身份正式出国访问,则是始于1942年,尽管此后他也有几次赴海外的经历,但他自从1949年困居台湾岛,同时也终止了他的出访活动。出访印度:联英国、印度抑制日本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了印度。这是他第一次以国家首脑的身份正式出访。当时,印度的向英国争取解放、独立的国民大会(全印国民党)派,发动了对英的不合作运动。前一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欲与德国法西斯“全师中东”的日本乃乘机宣称:把英、美赶出亚洲、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等口号,对印度人民施展怀柔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夏,伦敦警察厅破获 盗窃、走私埃及文物的团伙。 在调查中,发现其中数人涉嫌走私中国文物(其中一人是警官)。1994年底到1995年初,我驻英使馆和英国警方同时接到若干封匿名信,信中检举有关非法走私中国文物的嫌疑人及走私文物的路线、进货批量及市场交易等情况。 1995年3月10日 ,苏格兰场采取了代号为“水烛行动”的突袭,分别在英国两个港口截获了两批各国走私文物。31日, 英警方正式向我驻英使馆提出派遣文物专家前往鉴定的请求。 当经办案件的警官打开临时库房的大门时,眼前的情景既让前来鉴定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阿美士德使团1816年2月离英,4个月后到达中国天津。嘉庆皇上与他爹当年一样自作多情,认为英国又来朝贡了,所以谕令工部尚书苏楞额、长芦盐政广惠做好接待贡使的工作,外交部(礼部)也拟定了英使在京活动的日程表。  相似文献   

13.
乌兰巴托专电 在蒙古现代文学的天穹,有一颗永不陨落的明星——现代蒙古文学的奠基人达·那楚克道尔吉(一九○六——一九三七年)。他在人生的征途上只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就与世长辞了,但他留下了在蒙古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量诗歌、戏剧和小说。他被尊崇为“蒙古作家中最受尊敬的语言大师”和“天才作家”。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流畅,艺术形象生动感人,深受蒙古人民的喜爱,并先后被译成俄、德、保、匈、波、捷、英、中、朝等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未能向斯大林—吐积郁 毛泽东和斯大林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战略家,他们不仅改变了各自国家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毛泽东比斯大林小14岁,但是他是理解斯大林的。 30年代中期,斯大林一直谋求与英、法等国联合共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可是英、法等国拒不理睬,却将德国法西斯的祸水引向苏联。为了挫败这种阴谦,1938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8,(40)
金融枭雄乔治·绍罗什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财能手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狙击手美国最大的慈善家绍罗什1930年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律师家庭。二战期间全家因受纳粹迫害而隐姓埋名,四处流浪。1947年绍罗什在英国定居,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哲学,当时他听过英...  相似文献   

16.
陈鹄  张玉菡  赵婕 《各界》2014,(11):20-23
我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出生于1896年,那时的中国国难深重,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蚕食、瓜分中国,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在清政府和随后军阀统治下,当时的中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父亲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在学生时代就产生了救国救民的念头。1916—1919年在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求学,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各界》2011,(4):91-94
王淦昌(1907—1998),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在长达7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8.
话说曾国藩     
李荣焕 《学理论》2008,(17):80-8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士,此后十多年间,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有利条件“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全集·家书》一),潜心学问,涉猎大量中国古籍,对诗词古文用力甚勤,对封建理学下的工夫尤深,使他成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理学家,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9.
<正>张晋藩(1930—),辽宁沈阳人。全国著名法学家,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法制史学的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等,出版《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宪法史》《中国监察法制史》等,发表论文34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奖20余项,多部论著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20.
论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一、香港回归结束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耻辱的历史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一个半世纪前,英帝国主义者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手中强行夺去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