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柏安 《实践》2005,(9):11-12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是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实践中德才素质的体现,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创造 出来的、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的成绩和贡献。领导干部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 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 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 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 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 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 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 干部追求政绩,不仅没有错,而且应当大加提倡。  相似文献   

2.
姚桓 《党建》2004,(Z1)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一定岗位和一定任期内做出的工作业绩。所谓政绩观,一方面,是说党组织如何正确看待干部政绩,科学衡量其政绩;另一方面,就领导干部个人而言,是指自己对待政绩的态度和观点,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为什么要出政绩(政绩目的);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政绩标准)和怎样做出政绩(政绩途径)三个方面。一个干部的政绩观,实际上是他的权力观、利益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工作中的反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政绩观上出现的偏差和扭曲,是当前…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德 《学习论坛》2003,(11):20-22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和对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科学地界定、认知、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应当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应当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的“政绩观”,科学的“集体政绩观”和自觉奉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4.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最基础而又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政绩的要求不同,在干部中产生的导向作用也不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政绩的界定和要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的迫切需要。一、当前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不相…  相似文献   

5.
端正政绩观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政绩在领导干部的升迁去留中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政绩意识不断增强,争创政绩的热情日渐高涨。这本是适应改革、促进发展的可喜现象。但毋庸讳言,喜中也有忧,特别令人忧虑的是某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并由此造成创政绩行为的偏差,个别的甚至因急于创出“政绩”而有碍群众利益,危及社会稳定。政绩本是好东西,以政绩用干部原本也是好主意,然而一旦政绩观出现偏差,就会把好东西变坏,使好主意走样。因此,端正政绩观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干部的重视。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种种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其内容多种多样,择其要者不外三点:一是创政绩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往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打算,重局部利益、轻全局规划,重明显政绩、轻隐藏政绩。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轻者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长和蔓延,重者阻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和执行,导致信息失真,造成决策失误,有的还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新时期领导干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7.
浅论干部业绩考核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党历来鼓励和支持各级干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最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而又科学地论述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怎样衡量政绩等重大问题.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干部业绩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前沿观点     
《廉政瞭望》2010,(14):11-11
创新政绩考评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 第一,政绩考评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指挥棒”。构建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干部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方式,引导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相似文献   

9.
洪涛 《廉政瞭望》2006,(6):10-11
科学制定政绩考核评价标准政绩观是官员的行动指南。畸形的政绩观是导致招商异化的根源。温家宝总理曾经说,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要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的政绩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因此,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其实,政绩观转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的改变。如果对干部的考核仍然是以“GDP”定英雄,招商异化的行为就很难真正扭转过来。因此,在制定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不…  相似文献   

10.
如此政绩观当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以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而错误的政绩观则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以下几种较为突出:一是残疾式政绩观。有些领导干部对政绩的看法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往往是顾此失彼,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譬如“GDP崇拜症”,“一手硬、一手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都属于残疾式政绩观的表现。有的领导干部某一方面可谓“政绩突出”,而在另一方面政绩残缺,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反而带来了其它方面的危害。有的地方GDP上去了,但社会风气却下来了;经济指标增长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二是注水式政绩观。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