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职务犯罪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是公共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中国历史上专制制度下职务犯罪的真实写照。知古以鉴今,在对职务犯罪防控进行历史考察并借鉴和吸收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完善现行法律、健全专门职务犯罪防控机构、突出检察机关的预防职权、完善教育预防措施等方面全面构建我国职务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題之一。对职务犯罪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不仅要 严厉惩治,更要注重加强预防。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是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普遍关注的犯罪之一。打击职务犯罪并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是 2 1世纪党和国家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司法预防是职务犯罪预防的核心。目前我国职务犯罪司法预防基本上是成功的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打击力度 ,从而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工程建设领域业已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涉案金额大,后果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违法违规问题尤为突出。正确认识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招投标职务犯罪的根源,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制研究,是预防和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铁路重大建设工程预防职务犯罪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铁路重大建设工程领域中职务犯罪屡禁不止,时有发生,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因此,需构建铁路重大建设工程同步预防职务犯罪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务性犯罪不仅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思辨,也需要进行实证的研究。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律的探寻就是力求在预防职务犯罪和职务犯罪两种社会现象的互动,预防职务犯罪决策者和职务犯罪实施者双方的较量中寻求最有利于实现预防效益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现象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高校的良好声誉,干扰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败坏了社会风气.河南省高校职务犯罪具有贪污罪受贿罪比例大、窝案串案现象突出、手段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因此,分析和探讨高校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近年来辖区发生的行政执法领域职务犯罪案例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行政执法人员职务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制定有针对性预防对策并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反腐败领域里正在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但同时也遇到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障碍。文章对检察机关反腐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出完善建议:如,在立法方面,要强化财产型与资格型的运用,并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法律;在实践层面,应提高打击职务犯罪的侦查水平,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惩治力量,提高公职人员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通俗的讲就是腐败,它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蚀、破坏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突出抓好思想、制度和监督制约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构筑不想、不能、不敢三个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尽管累计数额刑事处罚制度呈现出一种扩张态势,但它存在诸多问题。鉴于其理论根基并不牢靠,应促使其让位于更符合刑法原理的普通处理方法。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就需要从学理上对之进行限制解释,即:只能针对符合徐行犯、集合犯形态的数次行为,在未经刑事处罚处理并且未超过刑法追诉时效时,采取累计数额方式予以刑事处罚。对连续犯、同种数罪不宜采用此方法。适用此方法既不应受"未经行政处罚处理"的限制,也不应受有关行政违法行为追诉时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犯罪中止形态的一种特殊形态。对它的认定,应当从共同犯罪理论与犯罪中止制度入手,不仅要考虑到共同犯罪的性质及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影响力和作用力的不同,更要考虑到中止制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犯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暴力型犯罪。但是,转化型抢劫罪在刑法理论界尚有一定的争论和分歧,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刑法条款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笼统,造成执法过程中对该罪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伸缩空间,使得对转化型抢劫罪适用条件存在争议。转化型抢劫罪有三个适用条件:前提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理论界对吸收犯与连续犯、牵连犯的争论不断,经常导致在实际案例中三者的认定不清,从而产生不同的司法结果,尤以牵连犯与吸收犯为甚。因此,在认定吸收犯与牵连犯时,应运用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单复对应关系这一可行性较强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作为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主观上应有过错,客观上须违反了对学生应承担的法定职责。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民事责任的承担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学校若试图免责,则应负举证责任,以排除对其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走私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走私犯罪并不会因关税税率的降低和进口管制措施的放开而趋于减少,而是会在走私对象、行为方式、规模及手法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针对产生的这些新特点和原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控制走私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运输毒品罪的法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毒品的行为往往是其他毒品犯罪的辅助行为,运输毒品罪往往与其他毒品犯罪交叉和竞合。为了更准确地定罪,必须认识到运输行为的本质是:在国(边)境内,转移明知的毒品的地理位置。对于该罪的既未遂形态,应当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分别认定;与转移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别必须依赖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的根本区别在于移动毒品的地理位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不仅只有故意一种,共同过失亦应纳入到共同犯罪之范畴。共同犯罪应表述为: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和共同过失犯罪。其中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由于共同怠于履行注意义务、监督责任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犯罪人,应追究其共同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对合犯的共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犯是指基于双方互为行为对象的行为而成立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对合犯中只有少部分具有共同犯罪的属性,属我国刑法中的必要共犯。对属必要共犯的对合犯,不仅需要适用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应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这是对我国传统的必要共犯处断原则的突破。在法律只处罚一方的对合犯中,法律不处罚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教唆、帮助行为,如果超出了对合关系中实行犯的定型的参与形式并且具有社会危害性和期待可能性,则可按另一方的教唆犯、帮助犯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20.
理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含义、表现形式、职责的来源及其与行政不作为的区别,对规范行政主体的行为,促使行政主体正确、全面履行其法定职责,进一步明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