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鲁州  柏燕 《求实》2003,(Z1):78-79
一、应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中发挥着方向指南、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对社区教育具有方向指南作用。“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发展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个历史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政治方向和文化条件。对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育人们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决策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作为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要发展方向,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发展至今天它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关键因素和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正确认识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当前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紧迫性,对构建全民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科学定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区德育,是社区中学校、家庭以外的教育组织、文化机构、社会团体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借助社会控制手段对其成员施加影响而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社区德育具有生活化、实践化、社会化以及主体性、渗透性、全程性等优点。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的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体道德水平的差异性、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德育内容的两面性、德育方法的不可控性等缺点。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社区德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二重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德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和杜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中共上海市委提出要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这是十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社区建设是加快上海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领域。在宏观层面,它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中观层面,它涉及城市“二、三、四”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微观层面,它与社区  相似文献   

6.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是展示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民心工程.也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作为城市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社区文化在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民族文化、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促进社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对“社区”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未达成统一.对“社区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即教育与社会走向一体化,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普遍的认同。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载体。美国是西方国家最早开展社区工作的国家之一,社区发展从实践到理论都已较完备,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万敏 《理论建设》2008,(5):80-81
在“建设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的过程中.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通过实现高校、园区和社区的多种资源聚集、共享、互补、融合,把大学校区建设、科技园区发展及城市社区繁荣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城区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设和谐的城市社区.建设和谐的城市社区要求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谈谈德育接受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一种主导成分的教育,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德育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意识(志)和外化为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客观结果就是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客观上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质内容,因而它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德育接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德育接受的过程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1.
万汉松 《学习月刊》2010,(16):58-58
目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政府的应急能力建设,但对全民应急科普教育体系的建设比较忽视,特别是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它作为各类突发事件的承载体.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更要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置灾害。因此,城市社区在整个社会全民应急科普教育体系中.无疑处于基础性的地位。那么,怎样重构与完善城市社区应急科普教育体系呢?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般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社会个人、组织和社会群体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指在国家的指导和扶持下,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促进社区建设和持续发展的社区内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其实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如今,它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方式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形成了以城带乡、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4.
林华荣 《世纪桥》2023,(9):33-35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党建工作细致入微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健康发展的基石。高校应从机制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路径,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前沿阵地和“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宋培培 《世纪桥》2012,(11):113-114
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各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提出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闽下,阐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并以理论为基础深度挖掘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发云 《学习月刊》2014,(4):122-122
社区财务管理是源头治腐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民主管理、群众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能有效地提高社区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财务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社区政权和社会事业良性运行提供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的差异性、独特性和自主性,发掘个体的思想意识潜能和特长而加以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它的提出和开展是对划一性教育的超越,具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提供的理论基础;同时顺应了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对培养既符合社会价值取向又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4,(4):119-119
近年来.我们坚持服务第一导向,发挥党建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四民”工程,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营造了社区建设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以及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社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城镇化进程中关键的一环,建设新型社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一、新型社区究竟"新"在哪儿对于新型社区的涵义众说纷纭,各方认识不一。新型社区究竟"新"在哪儿?通过和传统社区进行对  相似文献   

20.
罗冬甫 《学习月刊》2009,(20):54-55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全面促进通城教育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所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城地处鄂南边陲.由于资源和区位条件所限.要实现“科技兴县、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就只能在人才的培养上谋求突破.而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教育的奠基和支撑.为此.全面振兴通城教育事业.既为民生所系.也是兴县之举.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