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的以“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09年12月4—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等领导,全国经济、金融专家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140多人出席会议。与会领导、专家发挥智库作用,深入分析、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严重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会长巴忠伎将军主编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安全——第七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文集》,于2009年10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为贯彻中共十七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08年12月在京举行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0年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160多人应邀出席会议。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网等新闻媒体到会。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1年11月26_27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发挥国家智库作用,深入研究了世界各国社会管理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现状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战略,此次论坛的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2013年12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农业专家、学者、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250余人出席会议,此次论坛主题为“粮食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是探讨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的研究平台,凡涉及国家安全的研究领域,如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都是论坛研究和关注的对象。该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09年共举办了8次,讨论的主题依次是: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大国兴起中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2年12月7-9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美国战略调整与中国国家安全”。与会专家深入分析、研究了美国战略调整动因、走向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战略,此次论坛部分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安全”这个主题,重点深入分析、研究了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和对我国持续发展的多方面严重影响,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向决策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现将论坛的有关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
正2013年11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13届国家安全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军队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享安全与全球治理",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慧教授首先致辞。刘慧指出,2013年是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黄金之年,随着党的十八届三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刘跃进主编的《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于2010年4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0万字,由5编40章正文和4个附录组成,通过政策与实践两个层次、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传统与非传统两个视角、现实与理论两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做了全面概括与论述,既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年度报告,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资料宝库;既是备忘录,又是警示碑;既为那些希望了解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和现状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便捷的导读文本,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27日,第七次国家安全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经济系主办,来自外交部、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党校、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国银行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经济系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2.
时宏远在《国际论坛》2011年第1期发表的《试析印度的能源政策》一文中指出:印度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安全与否事关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学术信息     
卷平冈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6):8+16+63+70+78+111
《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出版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教授吴琦的专著《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2011年7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先深入考察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结构与功能,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王伟光的《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2011年7月由时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该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恐怖主义与反恐中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恐怖主义的安全化、恐怖主义现状与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世界反恐实践与式、中国的反恐战略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书中既有对恐怖主义的定性和理论层次的分析,于大量统计数据的定量化实证分析,在此严谨的方法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反恐政策,提出了鉴的反恐战略方面的思路。该书所指的国家安全主要指国家免遭暴力的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指生存的损害,即一些学者所说的存在性威胁,也可能指暴力对国家的强制,即暴力的行为体试图力迫使国家改变行为或意图。(卷平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少将杨毅在《拓展战略思维制定合理的安全战略方针和原视野》2011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效控制、全力化解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安全战略方针,需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内为主、独立自主、顺势而为、以迂为直、统筹兼顾、合作共赢。(卷平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伟春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理论界》2011年第10期)为:普京将实用主义作为其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逻辑,强调国家安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用和京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表现为:以国家这个个体实践的眼光来看俄罗斯国家安全这幅多元化的图家安全实际为坐标、以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为目的。作为一个清醒的实用主义者,普京强调以国实践的主体,突出国家探求国家安全真理应有的作用、权利和责任,其所有的国家安全行为都心,就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的实际利益,并成为其国家安全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论基础。由此看来,安全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注重独立自主的安全思考和探索。有效用的国家安全政策才是的,不是去看国家安全中最先的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要看国家安全最后的收获、实。志娟、贾友军发表于《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的文章《近5年来国内学术界关安全问题研究综述》认为,目前,学术界对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四个。1.文化安全是哲学:文化安全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2.文化安史范畴:文化安全的实质性内容,是在民族生存的全球性框架内对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3.文是政治范畴:文化安全体现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坏和颠覆,其话语前提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而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势必关系到这个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4.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范畴:文化安全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深层原因是国家间的文化利益矛盾,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首先是存在文化扩化渗透的国家,因此,国家文化安全属于国际关系的范畴。实际上,文化安全是个综合性的复杂: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既是社会的又是民族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不是一维的,而是复合的;不仅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还是一种理念。(卷平冈)"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召开2011年11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北京大学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学术期刊、报纸的编辑、记者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欧元区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酝酿改革、货币问题给予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格局的影响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围绕"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这一主题设置了四个议题的大会发言与自由讨论:世界形势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货币体系与货币政治、货币国际化与新兴经济体崛起、债务危机与世界格局。会上,众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四个议题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主要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黄仁伟的"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与国际霸权转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杨力的"从以邻为壑的博弈困境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湘穗的"币缘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未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G20的作用"、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宏宇的"货币权力与地缘政治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构建中的大国间货币博弈及人民币国际化方向——理论解释及动态模型"、中国银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谭雅玲的"独特的危机形式与远见的国际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丁一凡的"欧洲债务危机的美国根源"、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士铨的"欧债危机性质的分析"等。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陶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宇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教授王正毅分别致辞并作了点评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把世界带入一场深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之中,2009年之后全球经济放缓,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国际安全格局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但是从国际安全结构的视角来看,维持现有国际安全格局的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目前国际安全态势。国际安全结构是指不同地区层次的各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国际安全领域内形成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是一个融合了地区结构、内容结构与主体结构的三维复合体。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安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安全地区结构多元,多种力量角逐世界格局;国际安全内容结构多样,传统安全势头加剧发展;非传统安全日益复杂,更加依赖国内政治保障;金融安全问题形成溢出效应,经济政治领域不稳定局面加剧;国际安全主体结构多层,行为体之间相互制约性增强。国际安全结构的这些变化表明,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地区性安全与全球性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问题结合得日益紧密。严峻的国际安全格局发展态势需要中国准确定位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地处理与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安全关系,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培育应对安全威胁的国家结构性安全能力,更好地处理国际安全事务;广泛参与国际安全战略合作,尊重国际公约与国际规则,坚持国家利益,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任卫东在《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载《人民论坛》2005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由外到内”是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的特点之一。他说,“由外到内”是指国家安全观正在由重视影响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向重视内部因素转变。二战以前,以军事力量支撑的国家生存安全构成了国家安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在《政府采购与国家经济安全》(载《中国招标》2007年第4期)一文中分析政府采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意义时指出:首先,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可以体现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意图与指向,体现了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政府采购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起到支撑与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伟春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理论界》2011年第10期)一文中认为:普京将实用主义作为其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逻辑,强调国家安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用和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杨毅教授主编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于2009年6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此书属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与安全战略构想》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是国内第一本论述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的重要著作。此书兼顾国家战略的构成要素研究与重要领域研究的统筹。在国家安全战略构成要素方面,从国家地位、国家安全利益与目标、方针与政策、战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安全战略的构想;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领域方面,则重点涉及了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院承办的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侦查系主任论坛在济南山东警察学院举行。一、会议基本情况本届会议由四个会议展开:一是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成立大会;二是侦查行为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三是第八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四是侦查系主任论坛。与前七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侦查系主任论坛相比,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三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