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朱毛红军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朱毛红军“最早见于何处,又是怎样扬名国内外的?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和红军史著述中未见提及.经过查阅历史文献与有关史料考证发现,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她创建不久即被称为“朱毛红军”.尔后,随着红四军日益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朱毛红军”成了全国第一支红军部队——井冈山红四军的代称,这不仅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而且为全党全军所公认.今天,我们考证这一称谓的来龙去脉,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朱德、毛泽东在创建人民军队中的伟大功绩,了解红四军在建军史上的历史地位,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朱德,自1928年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以来,这两个名字便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军的两位主要创建者,密切合作、风雨同舟长达半世纪之久。毛泽东曾说:“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晚年他依然再提:“我是朱身上的毛,朱不能没有毛,毛不能没有朱。”朱毛会师创建的红四军,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井冈山,雨是很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我们安排的体验式教学的一课——重走当年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重温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汲取矢志不渝的井冈山精神,便是在“霖雨泥我途”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和当年中共中央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对朱毛红军倾注了特殊的感情,寄予了特别的牵挂。他确定了朱毛红军的发展方针,给予了朱毛红军有力的支持,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顺利通过,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和朱德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以"朱毛"之称传遍中国大地,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树立了表率和标杆,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国民党眼中的"朱毛"国民党对毛泽东与朱德领导的红军恨之入骨,从1928年5月开始,在他们的反动宣传机器中开始大肆使用"赤匪匪首朱毛""朱毛匪军"等污蔑之词。但是,这也间接让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朱德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朱毛”成为红军的旗帜。长征路上,朱德多次身处险恶环境,但他以大智大勇的革命家胆略和气魄,全部化险为夷,终于和毛泽东一道,将英勇的中国红军带上了胜利的坦途。从护国军旅长到红军统帅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东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前.在中国南部江西宁冈县砻市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重大历史事件——朱毛会师(亦称砻市会师、井冈山会师)。越过风云激荡的历史时空。“朱毛会师”这一特别用语,一直成为崇高的、充满含金量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光辉名词,闪现在官方和民间的政治生活与日常语汇中。虽然“文革”时期她曾一度被蒙上阴影,但拂去阴霾.她又以更加闪光、亮丽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途中,有这样一位红军女战士——她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迈着一双曾经缠过足的“解放脚”跋涉在万水千山之中,不停地为部队后勤工作而操劳,为鼓舞同伴前进而歌唱,深得红军指战员们的赞誉,她就是危拱之。  相似文献   

13.
薄一波与彭德怀的友谊,是长期并肩战斗的战友之情,是可以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一薄一波与彭德怀初次见面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不过,在此之前,长期在白区工作的薄一波对彭德怀就有一种仰慕之情,知道他能征善战,是红军的著名将领。因为国民党的报纸经常有他的名字,并把他同朱德、毛泽东以及黄公略一起称为“朱毛彭黄”,这说明彭德怀是令敌人胆战心惊的英雄。  相似文献   

14.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踏上井冈山,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农民武装联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次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朱毛红军”。对于朱毛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中共中央当时曾通过各种渠道,设想以“太平军编制”对其进行改编,但终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而搁浅。笔者通过相关史料查证,期望就这一史实秘闻的来龙去称作些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朱毛红军是由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同1928年1月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含南昌起义军余部)合编而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主力军。它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它的创始之  相似文献   

16.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蒋介石调动闽粤赣三省共约3万兵力对朱毛红军与闽西苏区展开的“三省会剿”,紧锣密鼓地开张起来。江西之敌金汉鼎之第12师4个团相继抵达汀州。其前锋于7月29日进抵长汀河田。国民党福建各部由漳州、泉州向闽西逼近,  相似文献   

17.
“十万工农下吉安”这一战争场景,是毛泽东、朱德在党内严重斗争的大背景下,联手执导的一出悲壮激昂、大气磅礴的战争活剧。朱毛转战攻吉安1930年8月,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为达到“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战略目标,强令朱毛领导的红一军团先行攻取长沙。因长沙城坚,敌众,准备充分,而朱毛红军盛暑远征、孤军深入,还因耗时过久、战机尽失,不仅未能攻入长沙,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是朱德、毛泽东率部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第一支正式红军70周年。几十年来党史军史著作对朱毛会师的重要史实,存在着不同讲法。较早、影响也较大的(伟大的会师)称:“1928年4月底”朱毛两部到宁冈着市见面会师;“五四纪念日”召开庆祝会师大会。稍后出现“4月28日”砻市会师之说。此后,党史军史和回忆录以及展览、文艺作品等,大多数采用此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解放思想的不断深入,对“等市会师”提出“4月上旬”、“中旬”、“下旬”几种说法。笔者曾首次提出“县十都会师”,被(朱德年谱)采纳,改称“在县十都会…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人们十分关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部队的步兵旅,其主体前身是红军时期英名远扬的“红一团”。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曾经先后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土”、“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谱写下了光辉壮丽的篇章。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团”的历史演变与光辉征程知之甚少。为庆祝“朱毛红军”后裔红军团进驻香港,为纪念建军70周年,特撰写此文奉献给热心读者。一、“红一团”前身的来源组成“红一团”主体的部队,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赣西南秋收起义诞生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团;一是毛泽…  相似文献   

20.
朱毛部队的井冈山会师,并未能使中国工农红军从根本上摆脱险恶的困境,原因之一是红军与外界、甚至红军彼此之间通信联络上的绝对劣势,使红军成了井冈山中的“睁眼瞎”.当时,红军中只有安源煤矿工人在秋收起义时带出的几部原始磁石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只能在短距离范围内使用,这就决定了红军无法进行有把握的更大范围的运动战.为此,深谙用兵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