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十四五"期间,为实现山西"转型出雏型"的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全省各级各部门应敢于知弱图强,坚定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理念;打破路径依赖,重点打造适宜中小企业生存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态系统;围绕企业的应收账款痛点、规范股改堵点、融资难点等补齐营商环境的短板;改变现有生产要素、金融供给不适应新动能发展要求的现状,多管齐下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从而助力山西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
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与理论工作者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征程中,党的理论工作者应当认清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加强社科精品创作,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加强政策理论宣传,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探讨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难点问题:其一,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框架下,山西的资源型经济仍然在强化;其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最大难点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其三,关于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工作中试点和项目的疑问。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思路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人才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体制机制系统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以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努力实现山西的转型发展,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山西等煤炭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政策:一要推动财政政策创新,建立以横向平衡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二要推进税收政策创新,调整增值税的税率或分成比例等;三要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四要推动科技政策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对于山西振兴崛起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应深入挖掘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进一步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山西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大力打造山西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创意品牌的情感内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文化创意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亲""清"的创意产业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晋商在雄踞中华、饮誉欧亚、铸就辉煌的同时,也形成了为后世所推崇的晋商文化。诚信文化、创新精神、相与意识等构成了晋商文化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山西企业要"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仍然需要弘扬晋商文化精神,以诚信开拓市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为实现山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文化改革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起步阶段、跃升阶段及跨越阶段,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及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山西文化改革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出一批反映山西精神的文化作品;以山西人民的文化需求为根本,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推进转型跨越为抓手,壮大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近些年,山西民营企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其仍存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融资难融资贵、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企业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为此,要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府服务民营企业机制、弘扬晋商创新创业精神,从而走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山西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巍巍太行,绵绵吕梁,群山叠翠,汾河荡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进农村、访农户、看企业、察改革,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3年再次到山西考察调研。他深情地说:"到中央工作后,我一直关注着山西。"他对山西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综合改革、生态保护、民生事业、管党治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勉励山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  相似文献   

11.
正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述,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我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12.
王睿  骆华松 《求实》2023,(3):56-67+111
治理相对贫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后脱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重心和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对贫困治理政策和制度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框架。基于生境条件差异视角,从相对贫困成因切入,构建“经济收入—人的发展—制度安排”相对贫困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审视贫困治理政策面临的治理目标、政策体系、话语表达的转型与挑战,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相对贫困治理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山西转型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以思想转型为先导,以企业转型为基础,以产业转型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总体转型。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2)
正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强调,要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两个基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意义重大。近年来,山西多措并举,全力守护黄河母亲河,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在创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方面仍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优、公共服务不均、区域合作不深等挑战。为此,需要通过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健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夯实要素支撑体制机制等举措,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助力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投资下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压力大、困难多的严峻形势,6月27日,自治区召开全区产业转型发展推进会,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鼓劲加油。今年以来,一些反映全区产业转型成果的重点项目转型成效初露端倪,发展态势喜人,转型发展、新  相似文献   

17.
秦建宇 《先锋队》2011,(18):18-19
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十二五"期间,山西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绿色山西、平安山西、富裕山西、现代山西。为此,屯留县也确立了"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张二震 《唯实》2018,(5):87-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与区域创新转型的基本导向。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城市创新转型发展中,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挥着引擎作用。那么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如何系统地发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多重功能,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的高质量转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秦建宇 《先锋队》2011,(9):18-19
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十二五”期间,山西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绿色山西、平安山西、富裕山西、现代山西。为此,屯留县也确立了“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历史机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二四六”发展战略,奋力开创屯留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吕晓宇 《先锋队》2012,(29):8-10
近年来,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加快转型,实施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发展循环经济、煤炭资源整合和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等战略措施,产业转型、社会转型取得明显成效。"黑色山西"正在改变,绿色和蓝天开始成为主色调。在"煤都"大同市大秦铁路始发站,一辆辆重载列车装载着煤炭运往秦皇岛。山西每年有4亿多吨煤炭通过大秦铁路运往东部地区。在山西13万公里的公路上,还有30多万辆货车源源不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