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实践》2019,(8)
<正>"三新"经济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简称,是经济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生产活动的集合。近年来,"三新"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经济日报》刊登文章指出,在推动"三新"经济发展中,不能片面求"新",而是要注重推动跨界融合、重塑商业模式、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充分释放"三新"经  相似文献   

2.
丁正良 《奋斗》2022,(3):34-36
<正>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具体安排中,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制造业是黑龙江省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根本要求和现实选择。因此,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力推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9,(2)
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2019年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自治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明晰,从5个方面规划出了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煤炭、化工、冶金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改造  相似文献   

4.
辽宁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调整阶段,结构性因素是造成辽宁经济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是"十三五"时期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着力推进结构转型升级,注重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于凤霞 《当代贵州》2020,(19):64-65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疫情冲击和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的大背景下,"新基建"被寄予厚望。"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又代表着新的业态。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基建"。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疫情冲击和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的大背景下,"新基建"被寄予厚望。"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又代表着新的业态,在发展中必须注重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奋斗》2020,(11)
正黑龙江省是制造业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黑龙江省制造业发展既面临风险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必须综合分析研判国际国内疫情发展态势,一方面有效应对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三重挑战,另一方面积极把握宏观政策、扩大内需、动能培育三大机遇,在坚持疫情精准防控"不松劲"基础上,超前谋划、强化扶持,扬长补短、化危为机,帮助黑龙江省制造业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助推黑龙江省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奋斗》2020,(4)
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综合来看,此次疫情对经济全局的影响是短期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也是局部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但不会产生全局性变革。当下,恢复国民经济,必须坚持有保有压,统筹调度,做到合理、梯次恢复生产。所谓"合理",就是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报告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这是"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经济"一词,寓意深远,预示着中国经济全面深刻的脱胎换骨。新经济涵义何在?结合总理的讲话加以探究,它应该既是指互联网、新能源等具体产业,更是指一种形态,即"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经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逐步渗透,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最基础性生产力的作用日渐凸显,相继涌现出一批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IP热""VR热""直播热""网红热"等产业现象,彰显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互联网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日渐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催生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近年来,贵州开展"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专项行动和"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使贵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一批增量服务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丰富新业态,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变,是贵州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工业全面转型升级目标之一。贵州将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一批增量服务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丰富新业态,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发服务型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供应链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再接再励勇闯"蓝海",数字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精心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谋划推进一批大数据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项目,做大做强数字经济。5月25日,以"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为主题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在贵阳举办。本次博览会,将使贵  相似文献   

13.
正值此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召开之际,我谨向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主题,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合作大计,为推动各  相似文献   

14.
李劲松 《新湘评论》2020,(10):32-32
南县坚持以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主线,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关于做强做优南县稻虾品牌产业的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持续推进稻虾生态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新"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新经济"是新经济的萌芽阶段,具有跨界融合、需求主导、动态变化、高速增长等基本特征.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变革交融对接的背景下,加快发展"四新经济",对我省开辟新经济发展空间,释放新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新经济发展壮大,培育我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近年来,隆回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业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紧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隆”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贵阳市观山湖区重点培育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数据中心、端产品、芯片等集成电路以及云平台运用等全链条推进,围绕商用、政用、民用开发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助力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22,(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0月18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有力有效抓好贯彻落实,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直接关系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5年以来,银川市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聚焦“三新”产业,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优先培育和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本地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银川市提出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新硅都”、新型储能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等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为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指向。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6,(2)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更是经济新常态下龙江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明确指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这是省委站在增强全省制造业竞争力、着眼破解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对于我省"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