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化同步"既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促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进入21世纪,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通过"四化同步"发展,可以打破制约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从而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培育内生动力。自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中国每年有1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扶贫减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对我国"四化同步"与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有利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加快我国新时期现代化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及时总结中国"四化同步"与精准扶贫经验,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全球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党建》2020,(6)
正贫困问题始终伴随人类发展进程,反贫困始终是各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全球减贫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定为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世界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最大程度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扶贫、减贫,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9,(12)
<正>"林西模式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赤峰市林西县扶贫办主任赵光明介绍。10月16日,在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林西县"‘易地搬迁+’扶贫模式案例"荣获"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包括这个案例在内的全球110个最佳案例,一起被收录到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上。林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0319人,其中五分之一居住在偏远山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这些需要搬迁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0,(8)
正李文、王尘子在2020年7月7日《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2020年,如果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将在历史上首次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为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中国方案。中国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和力量解决贫困问题,在扶贫减贫的不同阶段,都有针对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创造了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7.
正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协调既有硬度又有温度。协调发展要着力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奇迹",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相似文献   

8.
《理论建设》2021,3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反贫困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精准扶贫"是制胜法宝、"人民至上"是价值取向、"共享发展"是根本路径、"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纳入到逻辑框架中,彰显了其核心要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难题,锻造了一批敢于斗争、能打胜仗的新时代干部,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战略前提,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仅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乎人类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机制,不仅缓解了贫困问题,而且推进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从大扶贫到精准扶贫转变的现实背景,阐述当下精准扶贫思想主要内容和党的精准扶贫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具有深刻的辩证统一性,具体表现在反贫困理论与减贫实践的辩证统一、扶贫手段与减贫目标的辩证统一以及铸牢党性与体现人民性的辩证统一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拼搏状态,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经济恢复和增长为驱动、推动制度变革和体制改革(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发展乡镇企业等),进而达到农村减贫和农民脱贫。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自1986年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优惠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  相似文献   

15.
正沿河自治县以"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减贫成效、整改成效和资金使用成效"为重点,掀起脱贫攻坚"大比武"热潮,助力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陵山片区特困县。目前,全县有贫困村230个,农村贫困人口8.1562万人,贫困发生率13.18%。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贫困村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措施和一系列产业扶贫新举措,沿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欢迎的脱贫攻坚路子。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人类减贫和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理解中国扶贫道路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四个维度把握其方法论要义。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精准扶贫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并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完全适合我们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扶贫开发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7)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的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我们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越到最后,脱贫攻坚的任务越艰巨,硬骨头越难啃。再加上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何认识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地位,如何发挥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如何抓好教育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工作的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强调社会力量支持和群众参与,注重聚焦问题且减贫举措精准;把减贫与扶制、扶志、扶智紧密相结合,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互促互进,坚持走生态脱贫之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减贫进程,为人类提供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红艳 《理论学刊》2020,(4):139-149
我国扶贫模式的核心特征为,政府在扶贫领域建构了一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并保证其能够稳定且顺畅地运行。这套模式是在扶贫开发事业的推进中发端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具体建构办法为:赋予扶贫"大事"之地位,为扶贫开发提供合法性保障;授予专门机构"集中力量"之权限,为扶贫开发提供组织保障;通过"五管齐下"解决"怎样集中力量",为扶贫开发提供制度保障;藉由"四个整合"回应"集中什么力量",为扶贫开发提供资源保障。这套模式的运行,为我国及世界减贫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负功能。我国扶贫模式对他国的可复制性与可借鉴性主要取决于他国与我国的国情差异程度,而其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则取决于我国即将面临的"大事"的多寡以及政府工作重点的调整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