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期限从申请日开始计算,发明专利的期限为十五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五年(期满可以申请续展三年)。那么,从申请——公开——授权——权利终止的专利权期间,专利权是否都有效?专利权人(或申请人)享有哪些权利?在不同阶段受到的法律保护是否一样?在专利法的实施过程中有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专利权的期限既然从申请日起算,那么申请日之后专利权就是有效的,专利一  相似文献   

2.
专利法自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施行以来,执行情况怎样?效果如何?笔者在上海市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理工科大学以及专利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了调查。普遍认为,专利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保护和鼓励发明创造及其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一)专利申请的时间问题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专利局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十八个月内,予以公布”。笔者认为“十八个月”的期限太长,难以使专利发明尽快发生效益。试想,一个发明专利有效期限最多十五年(实际寿命比这个期限往往要短得多),单单申请就要一年半,实质审查自申请日起三年内提出,经审查、公告、批准全过程,就目前审查专利的速度来看,至少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如果在三年有效期间提出实质审查的  相似文献   

3.
专利期限制度是专利保护的重中之重,专利保护的实现必须依靠合理的保护期限.本文以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内形势为背景,以发明专利为例,通过对其审查时间和专利寿命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发明专利从申请到终止的时间没有达到专利法规定的20年期限.此外,通过对发明专利期限制度的历史根源的深层剖析,论证了中国现有的发明专利制度是借鉴外国制定的,由于缺乏中国特色和应用时间较短,它在中国的根基不稳.最后,通过对我国的创新现状、社会现实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经济不适合发明专利期限延长.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发明专利期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施行,从开始起就显示了立足中国国情和起点高的特点。1992年通过的专利法修正案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延长了三种专利的保护期限,使我国在专利保护水平方面基本达到了TRIPS协议的规定。回顾过去,专利法实施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专利法制建设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所起的巨大保障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子知识产权》2003,(8):14-14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标注方式,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专利法第十五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6.
1984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诞生了。为了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这第一部完整的专利法规得以顺利执行,专利法第六十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六、七十七条都规定了专利管理机关的建立和职能。于是从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专利法时,专利管理机关也开始在全国组建。如果说在过去短短的五年多时间专利法在“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友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专利复审的案件逐年增加,复审程序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下面就实践中几个较为常见的问题予以简要讨论。一、专利复审中的客体问题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复审请求的客体仅限于对专利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具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初步审查时,发现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4条的规定,经过陈述意见、修改或两次补正后仍然没有消除缺陷,而作出的驳回决定;二是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时,发现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3条的规定,经过陈述意见、修  相似文献   

8.
1992年9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修改专利法的决定,新专利法已于1993年1月1日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的专利保护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我国专利制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及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情况,对中国专利法第五十一条关于强制许可理由的规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电子知识产权》2001,(8):17-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2000年8月25日通过的修改专利法的决定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也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利法于 1985年 4月 1日正式施行,从开始起就显示了立足中国国情和起点高的特点。 1992年通过的专利法修正案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延长了三种专利的保护期限,使我国在专利保护水平方面基本达到了 TRIPS协议的规定。面临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 21世纪,随着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鉴于“入世”前景已经明朗,为充分发挥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17次会议于 2000年 8月 25日通过了对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正。本次修改吸收了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8章为“专利的实施与运用”,从六个方面对专利法加以了修改:专利行政部门促进专利实施与运用的原则性规定;国企涉及公益的发明专利之强制许可;国立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职务发明中促进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实施的规定;增设当然许可制度;增设标准必要专利的默示许可;关于专利权出质的规定.这些规定有得有失,经修改和完善之后,与原《专利法》第6章结合,可以实现我国专利法的华丽转身,即由“确权”和“保护”二元结构,转变为“确权”“保护”和“运用”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起实施以来,至今已有十二年多的时间。现在,我国的立法部门正准备在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对我国专利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国内外都认为,我国专利法经1993年的第一次修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专利法中仍有一些规定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就以专利权的保护这一方面来看,很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业务文选》2012,(14):15-23
1.2012年3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64号公布2.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以下简称强制许可)的给予、费用裁决和终止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受理和审查强制许可请求、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请求和终止强制许可请求并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4.
新专利法已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此次专利法的修改是全面的,并有许多内容是实质性的改变,及时适应了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专利制度与 TRIPS 协议接轨的需要。本文仅就专利法第七章新增规定的七个方面,谈谈新专利法对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现行立法情况简介日本现行专利法是从1960年4月1日开始实施、经2003年5月23日最新修订颁布的。日本专利法第68条规定,专利权人有以商业目的实施其获得专利之发明的独占权。但是,当专利权涉及独占许可证时,该规定不适用,此时独占被许可人独占拥有对该获得专利之发明的实施权。又根据第2条之(3)的规定,发明的“实施”是指下述行为:(i)对于产品发明,生产、  相似文献   

16.
答: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先来看一下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有关这个问题的规定。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七条规定:“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专利权授予后,专利权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调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管理机关调处的时候,有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目的是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查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是否可能被授予专利权。如果权利要求有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话,要恰当限定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使得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既要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要损害公众利益。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权利要求中含有数学算法时的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五条第(二)项分别从正反两面限定了专利法的保护客体应该为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方案,智力活动规则不属于专利法保护客体,道桥类申请的撰写也应严格遵守此规定,避免把行车规则等智力活动规则写入权利要求书中。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拘留以后提捕的期限,普遍期限就是拘留3日以后应当提捕。特殊期限又分为二种,一种为短期期限,即特殊情况下,提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4日,另一种为长期期限,对具有法律规定的三种特殊情形的犯罪嫌疑人的提捕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拘留期限自执行之日起计算,加上检察机关审查作出决定的期限,根据该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业务文选》2012,(14):13-14
1.2012年3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63号公布2.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专利标识的标注方式,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标注专利标识的,应当按照本办法予以标注。第三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对标注专利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