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读书与做人     
潘春华 《前进》2014,(12):63-63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著名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先贤的推崇之情。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做人上颇有些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强调"三贵"。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读书做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力 《当代广西》2004,(7):22-22
说起爱好,每人各不相同,或爱好音乐,或喜欢体育,或迷恋棋牌,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2003年11月,温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总理带了个好头,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也“人同此心”,他们都把读书当成“最大爱好”,让读书伴随着自己的整个生活,因为他们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他们深知,读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益处多多。从大处说,多读书可以知古通今,博闻强识,因而视野开阔,目光远大;  相似文献   

3.
读书思廉     
张辉祥 《辽宁人大》2008,(12):46-47
高尔基在其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中写道:“书籍使我变成不易为种种病毒所传染的人。”可见。不重视读书学习,又不注意修身自律,难免不被财色权术所迷惑。  相似文献   

4.
读书思廉     
高尔基在其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中写道:"书籍使我变成不易为种种病毒所传染的人。"可见,不重视读书学习,又不注意修身自律,难免不被财色权术所迷。读书思廉,重在读,贵在思。领导者读书养廉,是以读书积淀为底  相似文献   

5.
西门小刀 《乡音》2014,(11):47-47
歌里唱道:"流言传来传去,说不停,不知何时能平息……"谣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翻阅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谣言在历史中扎根已经很久远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就始终被"亡秦者胡也"这句谣言所闲扰。在秦始皇眼中,"胡"就是北方的匈奴,因此,他修筑了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结果呢,匈奴没亡大秦,他儿子胡亥亡了大秦,此胡非彼胡也,  相似文献   

6.
朋友,你是否相信读书可以丰富人生,改变人生呢?记得金庸说,他儿子当时在美国留学,在一次电话中与女友争吵起来,一时冲动就选择了自杀。后来金庸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请您给今天的年轻人一句期待,您说什么?”金庸说:“希望年轻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要会读书,人生中遇上点挫折、不如意,都不会放在眼里了。”如果当年他儿子多读书的话,他就不会选择自杀了。在金庸的眼里,读书可以救儿子的命。  相似文献   

7.
韩煜 《今日浙江》2010,(18):62-62
"糊弄"一词,在字典有蒙混、将就的意思。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以"墙上芦苇"与"山间竹笋"为比喻,为"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画了一幅像。如果我们也为"糊弄官"画像的话,同样可以打几个比方:"糊弄官"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装腔作势,貌似"卖力",  相似文献   

8.
论中古汉语的完成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冰 《求索》2010,(9):225-227
本文以"了"形成以前的中古汉语完成体结构"V(O)已"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在本土文献与汉译佛经中出现频率的巨大差别:作为一个背景事件标记,动词"已"不仅在不同情状类型中的语法化程度有所差别,就是在同一情状内部,其功能和意义也不尽相同。"V(O)已"中的"已"既可以表事件的完毕,又可表事件的完成或实现;既可以充当结果补语,又可以担任动相补语乃至高度虚化的动相补语。这些"已"在语法化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渐变序列,形成了一个非离散性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9.
王铁喜 《前进》2011,(8):53-53
我喜欢读书,但所读之书确实甚少,我读书有一习惯,只要认为是好书,便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读,终也割舍不下。其中有一本书我竟读了17年之久,到现在还是一有时间便要读里面的一两篇文章,每读一次总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这本书的题目是《西口大逃荒——记者徒步"走西口"纪实》,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发行,作者是时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张敬民和马小林。这本书是1993年我在太原参加山西省记者培训时购买的。同时还聆听了二位作者的授课辅导。  相似文献   

10.
李铭 《前沿》2009,(10):184-186
本文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 的《白桦树》等诗歌,对"白桦树"这一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诗歌互为对照理解的前提下,试图把握"白桦树"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神性美和人性美。另外再辅以弗罗斯特本人的文献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得出结论:"白桦树"这一意象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董正 《公安学刊》2011,(6):77-80
侦查中的"人肉搜索",是公安机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也是侦查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的一种全新的侦查手段。利用网络"人肉搜索",不仅可以查找罪犯身份、犯罪事实等线索,还可以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适时查找控制网络销赃和查清无名尸源。在侦查中要科学运用"人肉搜索":一是要遵守犯罪侦查中运用"人肉搜索"的原则,二是要按照犯罪侦查中"人肉搜索"的步骤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快乐的九三社员何文华"九三学社中,专家学者多。"当我还在学校读书时,曾经这样羡慕地想。十年浩劫,这些专家学者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罪人,身罹种种灾难。"读书做学问,何罪之有?不可思议!"当时已走上社会的我,内心愤愤然。我终不能忘怀青少年时代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11,(12):4-4
推荐理由:借我知识之灯,点亮成长之途。 当你想看一本书,你可以买或借来读。但如果想读书的是一名盲人,即使他已经熟练掌握盲文,读书对他来说,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201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房价调控"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之一:"政策调控究竟能持续多久?"、"地方经济是否已经伤及筋骨?"、"地产泡沫究竟有多大?"、"限购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百姓观望态度?"、"限购的‘篱笆'如何能够扎得紧?"等等问题,也是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楼市发展走向,可以说给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导向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5.
侯明奎 《今日浙江》2010,(21):62-62
如今,只要我们打开网络、翻开报刊,各种各样的"化"就会映入眼帘,如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在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中、在一些领导干部的会议报告中,也都会发现各种名目的"化",如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等等。俨然,谈"化"说"化",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那么,"化"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10,(23):53-54
天窗是什么? 抒情的李商隐写过两句诗:"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这天窗就是设在屋面上用以采光或通风的窗。《辞海》中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天窗亦指从岩穴中仰窥山崖所见到的缝隙。词条下还引用了《汉官仪》卷下里的一段描述:"太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相似文献   

17.
为政须读书     
说起爱好 ,每人各不相同 ,或爱好音乐 ,或喜欢体育 ,或迷恋棋牌 ,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 2 0 0 3年 11月 2 1日 ,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时说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总理带了个好头 ,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也如此 ,他们都把读书当成最大爱好 ,让读书伴随着自己的整个生活 ,因为他们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 ,他们深知 ,读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 ,至关重要 ,益处多多。从大里说 ,多读书可以知古通今 ,博闻强识 ,视野开阔 ,眼光远大 ;从小里说 ,多读书可…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老先生说:"饮食一端,是生活艺术中重要的项目,未可以小道视之。"当今时代,吃不仅不是小道,还成为了显学。把"吃"谈得头头是道,就"像一支上等哈瓦那雪茄烟,可以挂在嘴边卖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老政治传统的体系中,有一个名为"通三统"的术语,在孔子看来,这是一种尊重前朝古老政治传统的文明表现,对一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5月12日,甘阳先生在清华大学发表的题为"新时代的‘通三统’"的演讲中提出,目前在中国可以看到三种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传统和华夏文明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即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笔者以为三者乃同一中华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从公羊学的角度说,就是要达成新时代的"通三统"。尽管中国文明未必是拯救西方文明的良药,但是中国圆融无碍的传统智慧的价值,至少对于本国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指导作用,所有脱离中国国情所进行的事,无一不遭到失败,这也是历史所证明了的。因此,如何从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传统中发掘适于当代中国国情的精神及制度资源,如何认识那些传统的地位,就是中国所有具有相同问题意识的知识人目前所需要做的理论探索工作了。  相似文献   

20.
袁晞 《同舟共进》2010,(11):7-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读书的同时,近一两年在中国南北的行走,也让我大开眼界,各种不同的印象给人以强烈的反差,由此生出一些对比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