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新资本时代定位的事实依据 我们关于新资本时代及其相应的社会形态的探索,不是对马克思学说“照着说”,而是对马克思学说“接着说”,即对马克思关于资本时代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应用和发挥。它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的偾本论》和其他理论著作,根本的方法论是马克思发现并加以成功应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而其事实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直到今天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颇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确有不少独到见解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很多曲解、误解需要澄清。特别是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之词亟待予以有力的批判和回击。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学”介绍多,评论少,有一定说服力的批判更为不足。本文试剖析其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非理性主义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3.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乃至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西方的很多大家如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都使用过此概念。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议题,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异化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异化思想是马克思不成熟的思想,真正成熟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也即后来演变发展而成的实践哲学。在这里,本文暂且不去讨论异化思想是否是马克思的成熟思想,只希翼通过对异化思想的演变过程说明:马克思虽然是伟人,但他的思想同样要经历一个思想前进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用包容而不是苛刻的心态去审视,研究他的思想进程,从他的每一次思想转变中“碰撞”出火花。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西方哲学界在现代性的压制下,反思了以往僵化的思维,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的理论境遇。马克思则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张晓红 《前沿》2012,(19):56-5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哲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实践理解为一种“活动关系”,使实践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认识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马克思的实践不是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解释世界,还要改变世界.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被赋予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涂成林 《岭南学刊》2007,1(3):111-114
马克思创立的西方发展理论和东方发展理论,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整体构想的一部分。西方社会理论是这一构想的主体部分,而东方社会理论则是这一构想的延伸与支架;两者不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体解剖”和对东方社会的“猴体解剖,”两者不仅有近亲关系,而且后者还是前者的逻辑派生物,二者的问题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徐水华  郭晓 《前沿》2014,(11):50-53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基于揭露资本无偿剥削自然力以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需要,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视阈下从自然力、分工协作、自然科学以及剩余劳动等方面阐述了“不费分文”的生产力思想,并对应从四个层面上使用了“不费分文”概念。研究马克思“不费分文”生产力思想有助于澄清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没有价值的自然力”提法的误读,以此消除对马克思没有生态意识的质疑;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全面理解,从而揭示马克思使用“不费分文生产力“提法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二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中出来的,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2011年全国“两会”,“幸福感”迅速成为了最热词之一。但是,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物化的指标,必须有具体的指标体系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
1.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人学?或者说存在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这是一个曾一度在西方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但又断言马克思以后马克思主义“停滞”和僵化了,其中有一块“人学的空场”,所以,他声称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与此相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认为马克思在理论的成熟时期,从根本上批驳了任何关于人的一般的哲学思考,批驳了“任何哲学人本学”或“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论…  相似文献   

11.
舒远招 《求索》2010,(1):85-8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存在指人们的社会存在,即人们在社会关系之中展开的现实生活过程。该过程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因此,物质生产活动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物质生产方式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在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即能动的活动过程中,内在地包含了意识要素。在国内哲学界,人们总是把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社会存在”,误解为“社会的存在”,即把“社会”而不是“人”当作了社会存在的真正“主体”,人们还总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归结为“物质生活条件”,试图把它物质化、客观化,并取消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因素。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误解,表明人们并未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存在即生活”的哲学洞见,因而未能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当作一个真正的总体概念来看待。在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时,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所作的区分具有重大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2.
刘维兰  黄明理 《求索》2011,(10):98-100
与费尔巴哈把历史看成是由人的直观互动组成的过程不同,马克思把历史解释为由劳动所生成的。在马克思的逻辑中,“劳动”概念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对象性劳动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般劳动,再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雇佣劳动的不断推进,体现出其理论逻辑的深入过程,劳动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不再是概念的抽象或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生发过程和现实批判过程。马克思对劳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探究人的生存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严枝现在经济理论界经常提到的“产权”(Propertyrights),按其词义,通常也被译作“财产权”或“所有权”。虽然不能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在产权问题的研究上毫无“成就”,但把产权问题引人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却不是从现代西...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论:概念演进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入坤  ;曹海洋 《求索》2008,(9):51-53
“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涵义的术语。从“市民社会”概念的来源及历史演变出发,解读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概念。接着从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形成的理论条件以及对马克思几部重要的文献进行梳理,找到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概念。最后讲述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刻意蕴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其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不是与人和人的活动彼此分离的自然界,更不是包括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尚未触及到的未知世界在内的无限的“整个世界”,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中的“总和”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数量或内容的叠加,由此出发,必然会把《提纲》中的“社会关系”理解为在人之外的、与人无关的“物”。事实上,《提纲》中的“总和”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的主动聚集。因此,马克思在《提纲》中并不是从客观制约性的角度,而是从主体能动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关系的。因为此时的马克思还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正面的研究,而只是将其作为批判的对象,社会关系的客观制约性还在他的理论视野之外。对《提纲》中的“总和”概念的考察,对于打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客体化思维,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义成 《桂海论丛》2003,19(4):38-40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 ,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曰“生产力 (率 )价值论” ,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 ,应予否定 ;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效用价值论与马恩有异同之处 ,我们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晓玲 《湖湘论坛》2002,15(6):15-16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首创了唯物主义地解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先河,科学地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首先,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以特定的时代境遇为背景,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出版机遇,通过对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初步分析,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理论的基本发展路径进行最初步的梳理.在此过程中,无非是想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即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马克思”还是“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无论是“回到马克思”还是“重读马克思”,掀起或追求这些思潮的人们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制造什么对立论,而是在时代的语境中,强调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体现这一问题意识与当下世界和人类自身命运的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20.
略谈剩余索取权与年薪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有些国有企业正在试行年薪制的改革,在理论上这是一个与西方经济学中经营者“剩余索取权”论有关的问题。对此,究竟应如何认识、评价,众说不一。现不妨略抒管见,以供讨论。一、经营者“剩余索取权”论的由来剩余索取权(Residuedclaim)又称残余权利,是在七十年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信息经济学等的发展而得到逐步加强的一个概念。在企业中,它是指享有收益与成本之间差额的权利。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这个差额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利润表现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凭着自己占有的资本,通过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