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2006,(13)
根据200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整统计,全国现有耕地面积18.51亿亩,人均1.41亩, 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有6个省(区)人均耕地远低于联合国组织确定的0.86亩的警戒线。未来15年,随着人口增长和各种因素导致耕地减少,我国人均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到2020年,在90%和95%两种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下,考虑到工业  相似文献   

2.
一、尖锐的人口问题4月14日,我国大陆以每分钟出生29人,每天出生近五万人的步伐冲破了11亿人口大关。同1949年底的5.4亿人相比,近四十年来,我国人口增加了5.6亿人,增长1.04倍。在今天世界50多亿人口中,我国人口占22%;在亚洲30多亿人口中,我国人口占36%。1986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每年净增人口一千五百多万。自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1亿,而按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约每六、七年就增加1亿。今后10年内我国仍将处于人口生育的高峰期,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多,1987年为2.49亿,到1995年将超过3.3亿,  相似文献   

3.
人口增长是推动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因素。据测算,即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我国人口仍将达到13亿,到2010年达到14亿。我国现有耕地20.89亿亩,林地17.3亿亩,天然草场43亿亩,水域4.3亿亩,河川径流量2.7亿立方米,地下水约8300亿立方米,资源绝对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少,耕地仅2亩,林地1.7亩,草地41亩,水资源2600立方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的中国农业以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2%。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oh7O%,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  相似文献   

4.
过多过快增长的人口.使河南人民迈向小康的路程显得漫长,就业难、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等等,仍是政府亟需破解的一道道难题。 作 为目前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河南省去年底总人口已达 9387万人,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7.5个河南人。尽管70年代以来,河南坚持不懈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二十多年间共少出生2000多万人,为家庭和国家节省8000多亿的抚养费,人口增长已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我国新增4亿人口中,分布在河南的将近3000万,现在仍以每年净增7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 背负着…  相似文献   

5.
潘璠 《理论参考》2010,(9):26-27
第一,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尽管有消息和数据显示,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快速递减的势头减弱,但人口继续增长和耕地刚性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按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口径,耕地已经逼近了18亿亩的红线。此外,森林和草原减少,水和空气污染的治理难度依然很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因此,要建立对森林、草原、耕地、水源、  相似文献   

6.
王毅 《瞭望》2000,(23)
在四川广大农村中,“人丁兴旺”,已经得不到大家的赞赏,甚至会被看成是愚笨的行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要解决好反弹力大的难题。 曾经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四 川,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 近一二十年中,在转变大多数人的生育观念和控制人口增长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效。 这期间,四川实行了比全国其它省份更严格的生育政策;按该省上一次人口生育高峰的生育水平计算,严格的生育政策,使四川自1978年以来少生了3284万人。四川在全国的人口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控制人口好、生育水平低的省区有10个…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耕地负载沉重,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吃饭"与"建设"对耕地的争夺将愈演愈烈,而现有建设用地存在着结构分散、重复布点、闲置量高达174万亩的粗放利用现象,如何化解刻不容缓的用地矛盾,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最为现实有效途径。_、。、l现有建设用地一规模巨大利用粗放-q我国现有建设用地有两大特点:一是规模巨大;二是利用粗放。据1996年的统计,我国现有建设用地5.29亿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61亿亩,交通用地为0.82亿亩,水…  相似文献   

8.
我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养育着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由于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之多年来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地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在全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12):5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二是老年人口增加快。据"国家应对人口  相似文献   

10.
人口、环境和资源被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课题,三者的状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人口问题又是这些环节的关键所在。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消耗的有限资源就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就严重,这种结果直接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未来人类的生存。人多、地少、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1996年末总人口为12.24亿,中央要求到本世纪末全国总人口要控制在13亿以内,我国人口控制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决定人口再生产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也是体现人口再生产数量的主要指标。按照1996年…  相似文献   

11.
陈剑 《瞭望》1990,(52)
近期公布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表明,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但人口增长形势依然很严峻。更加稳健、卓有成效地继续推行人口政策,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仍是90年代一项艰巨任务。 公报提供的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控制。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育子女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利益和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耕地能养活下个世纪的中国人口吗?江国成我国用占世弄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然而,面对近两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急剧减少的严峻现实,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到本世纪末人口增加到13亿时,特别...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15—34岁的青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3强。中国青年人口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人口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点之一:我国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从这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92年人口变动抽样的情况看,由于我国总人口的基数大,出生率高,人口增加快,我国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早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有的学者称其为“耀眼的黄牌警告”,有的发出了“人口过剩危机”的感叹。不管这些提法的准确程度如何,生存空间的拥挤、就业压力的加大、资金能源的紧张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人满为患的现状,人口优患意识油然而生。当我们冷静地进行一番思考之后,自然而然联想到以下问题:导致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本文拟就这些方面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理论界同仁。一、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冷静观察1.理论上的失误——全盘否定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7,(3)
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均受人口数量制约,按照总生育率稳定在1.8测算,2033年左右总人口将达到峰值,控制在15亿人以内,以后才开始缓慢下降。稳定住低生育水平,“十一五”  相似文献   

16.
国人的和谐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通农民到专家学者,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和谐之梦"。就业之"和谐":充分就业是关键目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我国依然面临着沉重的人口压力。 从198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解放以来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过续两年,人口增长率呈回升趋势。这是令人深深忧虑的。 第三次生育高峰,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只有采取坚实可行、长期稳定、得到绝大多数人拥护的政策,才能避免新的“人口爆炸”,安全渡过高峰,并为今后几十年的人口控制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听听有识之士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刊特辟出较多版面,刊登几位专家的笔谈。  相似文献   

18.
湖北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省份,当前人口增长又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要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抓紧,丝毫不能放松。 目前,湖北全省城镇居民基本上做到了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生育观发生了转变,以1971年实际出生率来推算,16年来,全省约少出生800万人。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人口生育的第三次高峰,我想着重谈谈人口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 从人口这一端说来,15—59岁或15—64岁人口一般称生产年龄人口。在数量上它比15岁以下少年人、6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都多,所占比例最大;在地位上,只  相似文献   

20.
仇逸 《瞭望》2000,(23)
在连续7年人口负增长之后,上海所面临的人口压力正在悄然增长。如果调控得力,有希望到2010年左右人口总量趋于稳定,比全国2050年的目标提前几十年。 目前,上海实行的是“提倡一对 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 律法规合理地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经过40年调控,1999年,全市的常住人口为147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千分之0.8,户籍人口数为1313万。 然而,未来10年是上海人口机械增长压力最大的时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总量都将呈上升趋势。 上海是全国独生子女比例最高的城市,80年代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