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先秦时代朴素的天道观。君权政治开启之后,民本思想完成了从天意政治向民意政治的重要转变。儒家坚持入世论政,试图以德治、仁政等民本智慧打造开明专制。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孔子"仁治"的民本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说"的民本学说,以及荀子"君舟民水论"和"立君以为民"等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富民、惠民的主张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相吻合。建立在这种历史逻辑之上的民本思想在现代政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儒家教民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宣传和践行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施政的参照系,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爱民"、"惜民"、"教民"、"从民"、"信民"五个方面,民本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民主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民本思想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当代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逻辑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对传统民本思想合理性内核的继承,既而从理论依托和历史观、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体制和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执政为民"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重建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其中重要理论则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超越,尤其是对传统社会中"由君王做主"的"尊君重民"式的"民为邦本"的旧范式的批判与扬弃。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是对表面"民主之"实则"民之主"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因此,要善于拣择民本思想的精华之处,这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民本思想的历史意义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法律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儒家民本思想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是对西周初期政治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儒家对于民本思想的倡导无疑是进步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神本”走向“人本”。夏商的政治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神权法思想,巫史文化居统率地位。尤其是商朝,“率民以事神”,①对于国家的政治法律活动,主要也是依据占卜来进行和决定。而商朝的灭亡则使人民发出“天命靡常”②的感慨。商朝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6.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根植于中华大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群众路线"智慧的集中表现,体现了重民、贵民、为民、裕民、从民、顺民、信民、畏民等重要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渊源。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中的"相信、依靠、联系群众"观点、"实现群众利益"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受群众监督,对群众负责"的制度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不仅如此,由于始终坚持依靠群众阶级的根本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由此在阶级立场、主体地位和利益取向上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中,对后世最具积极影响的当是民本思想,它萌芽于殷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宣扬民本思想最积极的则是儒家,其中又以孔子和孟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当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学说流派,在法律思想方面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传统的民本思想,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古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意识的萌芽,西周时期产生了保民思想,经商周两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继承发展,民本思想成为儒家君主治国哲学的核心理念。先秦思想家孔子、管子、墨子、孟子和荀子等先后提出和发展了民本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对民的地位的认识;对君与民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养民、爱民、恤民、教民的认识等。先秦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和重要内涵,对于我们今天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诗经》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其基本内容不仅包括敬天保民、重农裕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等,也应包括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暴虐无道、反映民众痛苦生活和诉求,这些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