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长虹 《党史纵览》2011,(12):53-53
毛泽东的记忆误差 毛泽东曾于1918年和1919年曾两次到北京。毛泽东后来向斯诺回忆说,第二次在北京(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的时候,“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或基本性的原理之一。列宁说:“阶级斗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列宁选集》第2卷第453页。)他又说:“阶级斗争的原则是社会民主党的全部学说,全部策略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3卷第56页。)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否则,在  相似文献   

3.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个探索获得的新成果可以归纳为“三论”、“九点”,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完整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级斗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这个探索之所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运用的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精神的阶级分析、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三者统一综合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4,(1):40-40
熊启珍在2003年12月2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第一,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实践的产物。1938年9月召开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最基本的观点,集中表现在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三点新贡献和列宁的阶级定义之中。 (一)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指出:“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②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  相似文献   

6.
自从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发现阶级斗争以来,人们就在谈论阶级斗争的问题。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才第一次阐明了阶级产生、发展、消灭的条件和过程,因而是唯一科学的、革命的和彻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特征,早在一八五二年《马克思致约·魏德迈》一信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概括为如下三点: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②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③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阶级斗争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焦点。在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误的一面。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上,既犯过“左”的错误,也犯过右的错误,而毛泽东则是正确路线的代表,特别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与“左”右倾错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扭转时局,引导全党走上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1950年底,毛泽东的著名哲学著作《实践论》发表了。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很高兴,他最快买来这本书认真地研读,并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怀着对毛泽东的深情厚谊,以一位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学识水平,写出了《实践论)的学习提纲)等一系列文章。他的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毛泽东的哲学思想,高度赞扬了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实践,并充分肯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他也直言不讳地写信给毛泽东,提出(实践论)中的错误。例如,毛泽东原来在(实践论)中写关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时,有这样一段话:“第一阶段是…  相似文献   

9.
危局未扶身先死,周恩来抱憾辞世/毛泽东再造继任,华国锋取代邓小平/“四人帮”倒行逆施,群众怒火如岩浆奔行 1976年1月1日,中华大地进入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中国舆论界最权威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元旦社论。社论传出了毛泽东对“三项指示为纲”的指责:“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形成的直接后果是中断了我们党早期正确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这“左”倾错误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中苏分歧日益扩大和中苏论战日渐激烈息息相关。毛泽东认为苏共在“二十大”以后实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而断言苏共已“变修”。并以此为鉴戒 ,毛泽东在国内进行“反修防修”的斗争 ,逐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有关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的回溯性文字,颇受关心中国当代历史命运的读者的欢迎。李锐的文章是可算其中的典型表现。这套文集共三卷四册,分别是:第一卷《庐山会议真面目》,第二卷《毛泽东的晚年悲剧》,第三卷上下《大跃进亲历记》。《庐山会议真面目所者自称是“史料性的东西”,并且‘一字一句我都是负责的”(“前言”)。作者出于“抢救活资料”,以防“人亡事灭”的历史责任感,在胡乔木的建议下写作了本书(1988年初版时书名为《庐山会议实录》)。本书分28个标题,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配合许多记录材料,尤其是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历史进步的伟大旗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秘密刊印并向全国传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导。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读了这本书后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14.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了范式理论,它概括归纳了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众多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范式理论进行科研,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则尝试将范式理论引入历史人物诸如毛泽东的分析中。基本观点如下:在上个世纪马克思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接受内容的马克思唯物史观战胜进化论,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新的指导范式,尤其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人物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在和平建设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却诱使毛泽东出现了一系列错误。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5):35-35
误区一:让“大众化”停留在“通俗化”阶段。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任务。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这部有名的著作,公开发表于一九五七年的六月,迄今已经二十五周年。对于这一名著,《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作出了恰当的评价,认为这一著作是“集中地体现”“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7.
徐世强 《党史文苑》2014,(12):46-48
翻阅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面的注释是这样写的:“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这本书,收入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学习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感悟新党章有9个鲜明特点: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里程碑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集体确立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央集体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集体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正确地加以解决,否则也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总结建国三十二年来我们党在处理属于阶级斗争范围和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论断。《决议》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同的社会矛盾问题,其主要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