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大革命失败的早期阶段,对军事问题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加上缺少斗争实践,始终没有把军事工作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尽管如此,党在早期军事运动中,从认识到实践,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仅就中共早期军事运动作些概述和初步探讨。一、中共早期军事思想从建党到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对军事工作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成立到五卅运动前。中共创建伊始虽然提出了要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①。可是由于党当时既缺乏理论准备,又缺少实践经验等多种条…  相似文献   

2.
《热血日报》是五卅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它是中共专门指导五卅反帝运动的一张日报,是中共领导五卅运动的舆论工具和战斗武器,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号角和喉舌。作为该报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的党中央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为《热血日报》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热血日报》是五卅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它是中共专门指导五卅反帝运动的一张日报,是中共领导五卅运动的舆论工具和战斗武器,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号角和喉舌.作为该报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的党中央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为《热血日报》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前后,中共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共在成立伊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组织工人上,认为应该先有强大的革命党,然后才能有革命军队,主张"宣传、组织、训练,究竟是比军事运动十百倍重要的事"。随着形势的发展,武装斗争对于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建立军队、从事军事活动也愈发地迫切起来,中共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周恩来等认识到武装力量很重要,但没有突出武装力量的阶级性质。在国民党突然叛变革命时,中共真正认识到武装斗争,尤其是独立掌握的武装斗争对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真正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付诸实践。八七会议更进一步,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后,武装起义如星火燎原一般,在湘、鄂、赣、粤、陕、甘、豫等地次第展开。从此,中共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包括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协助中共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领导机构,为中共培养和训练了大批军事干部,并提出要发展工农武装特别是农民武装的正确方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在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工作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力量,成为大革命失败后武装起义的基础。消极方面是强调发展工农武装必须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之内,并要征得国民党方面的同意,从而限制了工农武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对于军事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先建立工农群众武装,然后发动起义,从中生成正式军队。由于军事准备不足,这一军事策略导致中共早期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特别是本来军事准备不足的广州起义,却被广东省委认为是"偏重军事"的"军事投机",这引起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深刻反思与检讨。同时,随着各地武装斗争实践的深入,中共中央对正式军队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实际的认识,逐步改变了起义成功后再创建正式红军的策略,转而强调群众武装和红军要同时发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共"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三结合武装力量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进了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五卅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给予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对中国革命历程具有深远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有正确方针政策,也存在许多错误路线。本文对共产国际对中共军事工作指导的历史史实进行长时段的全面梳理,具体分析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指导策略的演变与影响,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军事武装由接受指导到独立领导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柏婷 《党史文苑》2015,(6):79-80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不仅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而且展现了极强的政治动员能力。学术界对中共在战争期间政治动员的内容、方法及其经验进行了相当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和综述,指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是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不仅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而且展现了极强的政治动员能力.学术界对中共在战争期间政治动员的内容、方法及其经验进行了相当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和综述,指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是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农民运动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问题,一个是怎样开展农民运动的问题。中共四大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以上两个及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探索农民运动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农民运动进行理论探索的必要性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农民运动特别是广东农民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江和西江的顺德、花县、广宁、高要等地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有的地方开展了减租和反抗地主武装镇压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实践,为后来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最后夺取政权作了必要的准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党探索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问题,成立党的军事组织;培养党的军事干部,创建党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组织与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践行军事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建立工农革命的武装等方面,对党的早期军事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内最早注意军事工作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他抓军事工作很有成绩;一方面非常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明确提出我们党要重视农民武装和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以他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错综复杂。中共党内、中共同共产国际之间、中共同非马克思主义党派之间等就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形势、性质、阶段、重心等诸多问题发生了论争。论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共对国情的深入认识,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在福建临时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发动了震撼八闽大地的平和农民武装暴动。这一壮举,在福建的土地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共青团福建省委对《为平和暴动告工农兵民众》,福建临时省委对《关于平和暴动宣传大纲》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几十年来,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有关平和暴动的历史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直到1984年6月“平和暴动学术讨论会”对平和暴动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历史的科学评价。在纪念平和暴动60周年之际,对它的评价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求正确地认识平和暴动在福建土地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一、关于平和暴动是“冒险主义产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共执政合法性问题研究开辟了党建研究的新视域,并成为近两年来党建学界研究的新热点。学界围绕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合法性危机及其巩固合法性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许多问题的理论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怀友 《求实》2004,(9):24-26
中共执政合法性问题研究开辟了党建研究的新视域 ,并成为近两年来党建学界研究的新热点。学界围绕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合法性危机及其巩固合法性的对策等问题 ,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从总体上看 ,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对许多问题的理论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对民团的争取和改造,本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形式和客观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通常只关注以萧山、海陆丰等地为代表,以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早期农民运动,而忽略了几乎同一时期,四川、广东一些地区以改造民团武装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本文以四川早期党团组织改造民团为革命武装的探索过程为研究对象,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考察,旨在对这一被低估、忽略的历史事实,作出更为接近真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王继凯 《世纪桥》2009,(1):8-11
中共六大在中国革命理论探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蔡和森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科学分析大革命后的革命形势和状况,对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革命道路、革命战略以及土地革命、武装割据、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探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他的探索也是中共螺旋上升的理论探索过程的一部分,需要随实践发展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关向应     
《兵团工运》2011,(5):17
<正>关向应1924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赴苏联学习。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后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1929年1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军事部副部长。1930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