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观察》2023,(5):14-15
<正>2021年实施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市以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指引,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建立各区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速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商务部等14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试点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培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明确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扩大内需、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重大引擎”;集聚资源、优化消费资源配置的“全球枢纽”;引领潮流、促进消费创新创意的“策源中心”三大功能。实践表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经济发达、服务能级高、消费地标明显、国际消费者众多、文化软实力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力强、消费营商环境优越等特征。对我国五个试点城市而言,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点,是未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3.
蒋献忠 《群众》2023,(6):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苏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苏州商贸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姑苏区着力加快消费升级、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发出最强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姑苏区是苏州的政治、教育、文化和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后冬奥时代,发挥冬奥遗产的“磁场效应”,有助于国际高端要素聚集、对外交往形式丰富,能够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推动北京跻身全球体育交往中心城市。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效扩大了北京体育工作的国际交往范围。后冬奥时代,发挥冬奥遗产的“磁场效应”,有助于国际高端要素聚集、对外交往形式丰富,能够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推动北京跻身全球体育交往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申金升 《北京观察》2021,(12):34-35
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成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城市,对北京来说意义重大.9月5日在服贸会首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北京发布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高度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尽管如此,北京仍存在消费国际化重视程度低和消费复苏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乐 《群众》2023,(4):34-35
<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京坐拥“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消费市场辐射南京都市圈3700余万人,是全国首个人均社零消费超8万元的城市,占领消费制高点、发展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夏友峰 《群众》2024,(4):16-17
<正>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从中央到地方,恢复和扩大内需被置于突出地位,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便是恢复和扩大内需最有力的抓手。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2021年8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中,徐州与南京、苏州、无锡一起,被列为培育打造的四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长三角北翼的现代国际商都,打造立足淮海、引领苏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莉  陈雪钧 《重庆行政》2023,(1):110-1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发展方向。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时期面对前所未有之环境变化,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重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一、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与挑战重庆市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现实基础。2020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787.2亿元,全国排名第四并跻身北上广深第一方阵;2021年上半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2.99亿元,同比增长29.9%,消费增长势头迅猛。然而,新时期重庆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刘东晖 《北京观察》2021,(12):36-37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必然要求. 一是培育本土品牌,打造北京潮牌,让北京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纵观全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共同特征:不但是全球品牌集聚地,本土国潮品牌更是对国内外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梁伟 《群众》2023,(5):12-13
<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徐州商圈”集聚效应等被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  相似文献   

11.
<正>结合超大城市特点,对标国际一流商圈,吸引国内外高端商业品牌和资源集聚,提升高端购物、文化旅游、金融商务等功能,打造一批全球千亿级顶级商圈是推动北京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挥首都城市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商圈是城市消费状况的缩影,也是促进居民消费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既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地,也是商品和服务的集聚地,因而城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培育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进一步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作用,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国内和国外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通,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北京观察》2021,(12):28-29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城市的高级形态,是国际化大都市极为重要的城市功能,是全球化持续发展、全球消费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产物.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大胸怀、大构想、大手笔.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北京正处于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期,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北京的短板主要是缺少特色消费元素。调研发现,北京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消费品质、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等方面存在如下具体问题:北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文旅消费相对不足;文化旅游以传统旅游观光为主,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不足;如何持续发挥"首店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待系统性研究;疫情全球化蔓延导致文化和旅游消费被挤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房地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以服务百姓、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启动住房消费为中心,积极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武汉“十五”计划提出的奋  相似文献   

16.
苏志民 《北京观察》2021,(12):30-31
商圈改造是个老话题,同时又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不可少的载体,没有国际化的消费商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无从谈起.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传统商圈改造做了大量工作,也形成了望京小街、大悦春风里、三里屯太古里等一批改造的成功样本,但是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未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愿景目标和首都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本市的传统商圈改造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7.
贠菲菲 《群众》2020,(16):15-16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南京递交了研精致思的“答卷”,特别是在经济逆势上扬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四新”行动,把延伸消费时段作为培育新消费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了夜间经济在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改善民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综合作用。南京夜间经济发展在完善城市功能、拉动城市消费、推动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明确将文创中心功能作为城市核心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系统比较9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的文创企业扶持政策。研究发现,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9个“国家中心城市”都呈现出环境类政策工具>供给类政策工具>需求类政策工具的状况。结合各个“国家中心城市”文创企业扶持政策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成都文创企业扶持政策的完善建议:鼓励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提高环境类扶持政策制定的参与性;根据行企特征制定政策,增强供给类扶持政策内容的针对性;积极借鉴兄弟城市经验,补齐需求类扶持政策的结构性短板。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大月刊》2006,(3):12-13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年。常委会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大局,牢牢把握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线,紧扣“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和加强常委会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上海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杨波 《群众》2024,(4):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目标是南京商务商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建邺区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消费创新策源地、面向华东区域的新兴消费首秀窗、辐射南京都市圈的全时消费引力场,为南京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