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了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于集中于发达国家及新兴 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弊端,提出今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策略应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的投资区域,兼顾对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积极慎重地发展对独联体和东欧等转轨国家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成倍增长的上升时期,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直接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阻碍对外投资发展的瓶颈。"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环境和新视角,挖掘和发现"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投资空间对于企业、地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我国不仅要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还要建设对外投资的信息服务系统、投资风险基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途径,以保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理财有很多直接的影响,如产生较大的汇兑收入或损失;吸引海外资金流入进行投机活动,改变企业融资环境;改变进出口结构,影响企业营销策略等,针对这些影响,在企业理财过程中相关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关注利率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适度改变对外投资策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及引进和培养外汇管理人才,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胡玫 《理论探索》2003,(6):47-4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发展直接对外投资已成为必然趋势。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有着相对的技术优势 ,较强的综合国力 ,相对的企业管理优势和产品价格销售优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的策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投资主体,许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在从依靠自身积累发展为主转变为对社会资源进行“再整合”的发展为主,从增量投资的贡献者转变为对存量资源重组的组织者。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企业运营的成功,从行业分类来看,民营企业通过产权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国资重组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增强,在竞争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问题。1·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产重组要有合适的内外环境一要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目前国内民企的法律环境还不太好,《公司…  相似文献   

6.
杨朝继 《理论探讨》2020,(1):96-101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多次减税降费政策,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规模和强度都是空前的,全方位、多层次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极大提升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底气,有效地巩固了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未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将更加注重引导民营企业把减税降费红利投向技术创新领域,加强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评估和动态调整,着力克服伴随的负面影响以及做好配套改革等,使减税降费从扶持性政策向制度化长效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2,(32)
中国 我国在海外办企业1683家 据新华社7月27日报道:截至去年底,经批准在境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已达1683家,投资总额为33.5亿美元。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13年来,海外企业已遍及五大洲的106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十分迅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和微观动因进行探究,将有助于检讨、调整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有助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除了要稳步增长以外,还要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等为基本要义。政府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数万亿元政府投资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投资的区域不平衡和部门不平衡、对营利性项目投入过多挤占民营企业空间、投资项目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政府投资效率不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应建立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约束,强化投资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提高项目投资运行效率;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库,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发展取向丁宪浩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15年来已批准设立三资企业22万余家,实际利用外资达955亿多美元。回顾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把握其发展趋向,对消除对外引资工作的盲目性、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积...  相似文献   

11.
“霸权稳定论”是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来实现对外政治投资。  相似文献   

12.
俞欢 《团结》2007,(4):48-49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较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得资金。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遇到了极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投资规模偏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薄弱滞后、海外投资企业经营机制存在严重缺限、缺乏对外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等.要促进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要承担起主体作用。民营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迫切需要其充分发挥作用。一、民营企业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宁波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提出的客观要求入手,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滞后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提出人才资源开发重点必须从机关、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创新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发展之路。建立为企业集聚人才的政策体系;建立多层面的人才信息引导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健全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综合实力尤其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竞争,成为新时期企业变革图强的关键。民营企业内部的人才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良性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企业人才危机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在解决民营企业人才危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入世论民营企业外向型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对于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将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使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真正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宏观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世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我国应如何培育和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宏观战略考虑,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树立跨国投资的战略意识,加强宏观管理,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实施集团化投资,壮大对外投资企业队伍。  相似文献   

19.
魏文静 《理论导刊》2005,(10):14-15
资金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市场环境。目前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无疑增加了融资的成本,降低了融资的效率。因此,应重视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确保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外直接投资是提升投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本国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新的国际分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国内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