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法人的独立人格及判断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洁 《现代法学》2003,25(1):74-77
本文对法人的独立人格及取得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法人责任能力的基本内涵,指出现行立法和相关理论将法人独立责任能力等同于投资人有限责任,从而使法人概念限于投资人负有限责任的团体,不能正确体现法人独立人格的内涵,并导致法人理论的混乱。因此,应当摒弃现行理论,赋予法人正确的法律定位,以适应市场体制建设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李林 《行政与法》2001,(5):52-55
本文以企业法人的独立人格问题为契机,深入论述了在国企改革中,由企业法人的独立人格问题直接导致的、困扰国家和企业的政企关系问题和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指出企业法人只有享有财产所有权,才具有独立人格,也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而且企业法人的所有权是独立于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所有权及其他权利而存在的,从而与社会性质无关.并进一步指出国企改革要以树立其独立人格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法人独立责任质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虞政平 《中国法学》2001,(1):126-139
法人独立责任,一直以来被视为法人独立人格的必然附随产物,这的确制约了我国法人制度的发展步伐.本文通过法人及有限责任的历史形成以及世界范围法人及其责任立法模式的比较,充分展示出,法人人格不等于法人责任的必然独立,而法人责任的独立乃渊源于股东有限责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属于同一船东或航运集团的单船公司之间是彼此独立的法人,这是航运界及司法界的共识.2008年航运市场的崩溃,有些单船公司资不抵债,债权人试图通过否定单船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而使股东或者从属于同一船东或者航运集团的其他船公司负责.采用个案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在考察中国相关法律规定、案例以及英美国家的判例后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乃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基石,否定法人人格应慎而又慎.  相似文献   

5.
法人独立责任否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龙 《政法学刊》2008,25(3):75-79
对法人涵义和其特征的考察发现法人与独立责任间必然联系的观点值得怀疑。在对法人制度的历史考证和现代世界主要国家法人制度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法人人格要素分析,论证法人与独立责任不存在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6.
有限责任的缺陷及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是法人制度的价值所在,然而有限责任在促进经济发展、吸收股东投资的同时也有无法回避的致命的弱点。从有限责任固有的缺陷着手,结合我国公司人格滥用之现实和国外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分析,应能找出构建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南振兴郭登科一、法人人格否认的法理及其意义法人的人格是指法人具有的类似于自然人的独立法律主体资格。赋予特定的社会组织体以独立的权利义务主体资格始于罗马法,至中世纪时产生了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和有限责任制。〔1〕而今赋予法人以独立人格已...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内涵是指公司具有独立的财产,独立的人格,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一制度减少了股东的投资风险,提高了人们投资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公平、正义、责任等伦理价值,出现滥用法人人格的现象,损害了债权人和其他股东的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为了完善有限责任的相关制度,法律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制度也具有亟待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21,(1):51-60
要探究法人本质论争的实质,就有必要揭示其社会背景,这就是近代以来社会组织的现代化变迁。面对这一历史变迁,萨维尼一方面维护封建团体的特权地位,故主张其具有完全超越于其成员的独立本体和伦理人格;另一方面又认为新兴团体虽然具有独立本体,但并不具备伦理人格,其法律人格源于国家的拟制。耶林则将绝对主义观念贯彻到底,彻底解构法人的实体性,完全否认法人的主体地位,因而认为所有法人都没有独立本体,真正的主体是法人的成员或受益人,法人只是一个拟制的法律符号;而基尔克则认为法人不仅具有独立本体,还有伦理人格,其法律人格只是伦理人格在法律上的体现。可见,法人本质的论争不仅是关于法人本质的法律技术之争,也是对于法人人格的哲学和伦理价值之争。  相似文献   

10.
法人人格独立制度在罗马法上就有其雏形,并为近代法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律为保证法人人格独立得到贯彻,设定了一系列制度,如设立制度、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法人人格独立意味着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成为一新民事主体。这一方面,扩大了民事主体之范围;另一方面,能完成个人不能独立完成的事业或实现个人所不能独立实现的目的,对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甚大。但法人人格独立也带来不少问题,为保证法人制度健康发展,我国未来立法应设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弥补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成因和实质公司法人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依法成立后便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能力和独立的责任。按照正常的理解,如果公司法人违反民事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由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法人的出资者不承担责任。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是法人制度的突出优点,也是法人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和优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投  相似文献   

12.
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而我国法律直接否定了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那么,与自然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在人格权受到侵害的问题上,法律为何做出不同规定,该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试析法人的几个问题SOMECONCEPTIONSABOUTJURIDICALPERSON张雪一、关于法人的本质特征法人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独立人格性。所谓独立人格,这里指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人格,在法律上有三层涵义,其一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4.
公司人格经历了相对独立到绝对独立再到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公司独立人格体现在公司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拥有独立的财产公司和承担独立的责任,公司独立人格对公司自身和公司股东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免责条件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与探讨为基础,思考与评价了我国当前有关该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由此认为中国的制定法尚不存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司法审判上的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需要从高起点移植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6,(1):74-85
独立承担责任是否为法人的基本特征尚存争议。大陆法系的民事主体只有自然人与法人,独立承担责任不是法人的特征,合伙企业也是法人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法国、日本等国采取广义的法人概念,德国等国却采取狭义的法人概念。法人是"模仿自然人"而产生的法律拟制物,不是自然人的"对应物"。从"自然人—法人"两分法理解法人概念,是对法人概念的误解。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的本质特征。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具有权利能力,均为民事主体。独立承担责任是法人的根本性特征,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社会组织才成为法人。权利主体与独立责任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具有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与法人。普通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组织,为典型的第三类民事主体,但非法人组织具有广泛性与开放性。中国的法人概念是由历史形塑而成的,与德国、美国的概念基本相同,甚至比德国的法人概念更完善,可以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在个案中对公司的法人人格予以否定的制度。《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承担连带和赔偿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价值取向、适用要件,以及该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将其调整对象明确限定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均属于企业法人,股东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有限公司因有合理的内部管理、良好的法人运行机制、健全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合理结合与运行是有限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坚强基石.但是任何制度的公正性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如果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损害债权人及其他社会群体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揭开公司的面纱"向股东直索责任,来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司法将其调整对象明确限定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均属于企业法人,股东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有限公司因有合理的内部管理、良好的法人运行机制、健全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合理结合与运行是有限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坚强基石。但是任何制度的公正性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如果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损害债权人及其他社会群体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镯开公司的面纱”向股东直索责任,来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过分强调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而削弱了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在我国经济生活中逐渐异化成一些不法投资者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承担和社会责任的工具。虽然公司法规定了揭开法人面纱制度,但却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本文认为从诉讼程序的角度来解决该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