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持续稳步增长,自主品牌占比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以无人驾驶为最终发展方向。下面通过具体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智能网联汽车的进步速度以及相关企业的机遇。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整体稳步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中国汽车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16年达2802.82万辆,同比增长9.5%,其中乘用车销量2437.7万辆,同比增长9.1%;商用车  相似文献   

2.
黄磊 《检察风云》2023,(6):11-13
<正>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加速融合,传统的汽车世界正深度融入互联网,车、路、人的各类信息正通过车联网接入互联网空间,为构建未来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新问题、新挑战随之而来,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智能网联汽车的“快车道”近年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3.
“数字交通”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是“数字交通”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资源配置不合理、控制与访问权能失衡的问题,现有法律无法实现有效治理。契约自由持续强化汽车制造商的数据控制,竞争法无力解决系统性的数据访问诉求,个人信息可携权实施受阻,汽车数据的法律规范与技术支撑相互脱节。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法律治理应当着力构建良好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共享生态,合理权衡汽车制造商的数据控制利益与其他主体的数据访问利益、数据控制的私人利益与数据共享的公共利益,以安全价值为底线,以公平利用为目标,以有效治理为导向,对现有法律进行调整与创新,加速制定新的专门法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访控关系的重构,实现“数据访控”的理性平衡、利益共享、机会公平与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戴月  李亚欣 《法人》2023,(5):83-86
<正>近年来,智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智能汽车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汽车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试点方式,尝试落实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系统。目前,北京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无锡市等地已进一步推进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车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智能,一个是网联。智能这方面就通过一些汽车的传感器、通过实现半自动驾驶到自动驾驶。所谓网联汽车,也就是如何把这些车用通信的技术去感知周围的数据,然后从通信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我对车联网网络架构的理解,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车内网,第二个是车间网,第三是现有的移动的3G、4G网络,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现阶段的车联网。  相似文献   

6.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当前,国内不少新兴产业颇具发展优势,无论在市场、产品、技术还是就业、效率等方面,皆有较大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记者近日从工信部的答复中了解到,我国将推动充电接口相关标准尽快发布实施,适度超前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加快发布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     
<正>千方科技:全球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试验道路在北京启动【本刊讯】9月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推动,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主导建设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宣布正式启动全球第一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试验道路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姜广智,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建分,以及北京市相关委办局领导、产业企业参加了启动仪式。创新中心是在北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机动车的增长量远远高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这一实际情况,形成了只能依托智能交通来缓解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智能交通是将感知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大数据存储与计算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整合到交通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具备高效、准确、实时和智能等特性,是改变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智能交通服务水平,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最佳途径。本平台立足服务测试和演示智能汽车、网联通讯两大类关键技术,实现DSRC(专用短程通信)、WIFI、LTE-V(车联网专用通信)等全网络覆盖;通过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汽车产业升级三大端口: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载网络中,无人驾驶和新能源针对的都是汽车最基本的需求,驾驶和能耗。无人驾驶当然会彻底改变开车习惯,从而在根本上改变用户需求,最终促成车联网的形成。从技术发展来看,无人驾驶还有很远的距离,必须从智能辅助驾驶,一步步接近无人驾驶。智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汽车厂商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少、创新能力不足,再加上国外汽车企业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设置壁垒,使得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世界汽车产业链的低附加值阶段。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急需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本文主要从专利数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从政府、法律、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发与应用新能源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可以解决汽车消费中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因此,未来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以新能源动力为支点.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真正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离不开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针对性的法制激励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肖悦 《法制与社会》2016,(4):264-265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陕西省乃至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得出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更进一步从技术、品牌、标准三个层面构建专利战略,指明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的措施,促进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将来的智慧城市车联网中,汽车将变得智能化,甚至会具有感知和直觉。通过技术先进的自动驾驶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这类性能。自动化的直觉只需轻轻一瞥,您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很多信息。比如您可以判断他是否已经疲惫、正在分心或是很匆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下班回家还是去健身房。不必神探福尔摩斯附体,您就可以迅速凭直觉做出这些判断,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运作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2,(24):70-71
从2002年至今,中国汽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底,《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首份年度报告发布,预计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8650万辆,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20辆,这也是世界公认的汽车社会门槛,因此,2012年成为中国汽车社会元年。  相似文献   

16.
吕斌 《法人》2009,(10):40-42
光阴荏苒,转眼问中国汽车工业已走过一甲子的岁月。6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斐然: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60年间,汽车业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它们,是汽车业得以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纵观汽车业发展各阶段的这些政策法规,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国汽车工业60年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时间:2016年6月19日9:00-12:00地点:深圳会展中心9号馆会议室主持人:王京指导单位: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主办单位:中国充电桩产业联盟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承办单位: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张赫楠 《行政与法》2014,(12):81-84
做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吉林省汽车业当前仍处于"重制造、轻服务"的发展阶段,汽车前市场相对完善,而汽车后市场则刚刚起步。随着我国汽车业的竞争逐渐进入后市场时代,这必将成为吉林省汽车业发展的桎梏。本文立足于吉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吉林省汽车后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吉林省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为吉林省汽车后市场的规范和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动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自动驾驶汽车推动了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对产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应当积极履行产业治理职能。一方面要实施符合产业需求的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预防和处理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面对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治理的碎片化问题,要实施整体性治理,建立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