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老姜戒酒     
常言道:“戒烟容易,戒酒推”,老姜——这位“宁肯缺一顿饭,也不肯少一口酒”并时常张扬“我与酒有不解之缘”的人,居然始料不及地戒了酒,这实在令周围的人惊诧,成为小小海岛上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老姜何许人也?他是县冷藏加工厂的大库保管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平日酒杯不离手,加上脾气倔犟,爱叫真儿,人送外号“老犟”。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要去考公务员,老姜听罢,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地说:“唉,算了吧,我看这考试只不过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这样的‘好事’,还不够拉关系、走后门那些人的,能临到咱门下?”老姜嘴…  相似文献   

2.
桐志 《群众》1995,(11)
报载:山西省翼城县委书记耿根喜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坦诚地暴露了自己白吃、白喝、白吸(烟)、白拿的问题。他诚恳地说:“我不是万元户,但肚里白吃白喝的不止万元,可以说是个‘万元肚’,回想起来很惭愧、很痛心  相似文献   

3.
3月28日下午,我们团小组有机会去采访徐良。他英俊的脸庞泛着亲切的微笑,明亮的双眸又略带一丝倦意。听旁边的阿姨说,徐良上午刚做完报告,回到家只喝了口水就赶紧来与我们座谈,而下午西安日报和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又要采访他。我们不禁歉疚地望着他。而他却随和地说:“咱们今天在一起随便说说,聊聊天儿,我不是什么英雄,你们也别说我是英雄,我就是你们  相似文献   

4.
告别香烟吗?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刚刚讨论并通过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据说很快就要颁布实施了。作为北京市民兼烟民,我虽然还没感到恐慌,却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所谓进退两难,先说退,很简单,那就是下决心戒烟嘛!且慢,我不是没决心,也不是没戒过烟,说实话,大概戒过一百次了。我们北京市文联前主席老舍先生也戒过烟,他在文章里谈体会,说“戒烟好比自己跟自己摔跤”,“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只能出汗”。我虽是晚辈,体会却和他一般无二,所以也打算向老舍先生学习,“先上吊后戒烟”。老舍先生这番话是半个世纪以前说的。我今天谈论戒烟,也  相似文献   

5.
读过《水浒传》诸君,我请问一个问题:书中第一个被杀的人是谁?恐怕说不上来的人不少。这个人叫王四,在第二回被九纹龙史进所杀。这个王四是史进庄上的一个庄客,因“颇能答应官府、口舌灵便”,被满庄人叫做“赛伯当”。这里的“伯当”当是隋末那个在少华山当过绿林好汉的王伯当。这“赛伯当”的外号合适不合适我们先不去说它,只说这王四受“通匪”的史进差遣上少华山给朱武等三位头领送礼送信邀请中秋夜做客,喝多了酒,回庄时醉卧林中,被人拿走朱武回信去告密。王四酒醒发现书信不见,也深知关系重大,便动起了他那灵活聪明的脑袋想好了对策,回庄后当史进问起为什么没回书时,他便头头是道地回答:三位头领要写回书,是小人不让写回书,怕路上失支脱节不是耍处。听得史进大喜:“不枉了诸人叫做‘赛伯当’,真个了得!”谁知,中秋夜官府依告密信按图索骥,把史进和少华山三个头领围个正着,害得史进烧了庄院上了少华山,“赛伯当”的生路也到了头。  相似文献   

6.
李鬼戲李逵     
話說水浒英雄李逵,一觉醒來,睜开惺忪眼,朝門外一看:噢,天色尚早,不妨下山走一遭!他腰插板斧,大步流星地穿过黑松林,走到一個半新半舊的鎮子裹,忽然嗅到一股剌鼻的酒味,他的鼻翼開始搧動起來了,舌底滋滋生津了。猛抬頭,睜眼看:原來是一家酒店!他三步併作兩步,跨进門去,屁股剛落坐,就嚷開:‘快,快給洒家拿酒來!’ 說時遲,那時快,一個酒保打扮的壮漢,捧來一瓶酒:‘客官,請喝!好酒本地有,天下無!’李逵把瓶塞咬開,嘴對酒瓶,一口喝光。回味回味,覺得不是滋味:‘什麼尿做?!’‘不,不是尿,是崂山聖水!’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23日大清早,张林来到人大代表龚明亮家。 刚落座,张林就说:“龚代表,今天的‘下午茶’我想包场。” 个人包场喝“下午茶”还是第一次,龚明亮感到稀奇,便问:“有啥重要事?” 张林说:“‘五一’我儿子结婚,我想请邻居们喝场茶,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8.
人如其歌,当年,他凭一曲《小芳》一炮打响,却又在如日中天之时淡出歌坛,一沉三年。如今,他唱着突破与激情卷土重来…… 他是李春波。他说:“音乐,是我的‘毒品’,戒不掉了。”  相似文献   

9.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二》〔译文〕(简体字)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完之后,赏给手下办事的人一杯酒。他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不够喝,一个人喝还有余。大家在地上  相似文献   

10.
“当地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前人唱,后人和,饭后一支,神仙生活,错!错!错!烟如泪,人苦透,咳嗽气喘罪受够.喜乐少、愁苦多,一朝上瘾,终身枷锁,莫!莫!莫!”这是台湾社会流行的一首模仿宋代陆游的《钗头凤》填写的《戒烟歌》.这首《戒烟歌》是一位台湾同胞寄给他在牡丹江市的亲属的.他在信中写道,台湾吸烟人大部分靠此戒了烟,他也是其中一员,希望大陆吸烟同胞都来试试.我本人已经试过了.我靠《戒烟歌》度过了最初几天的关键时刻,每当烟瘾袭来,我便默诵戒烟歌,几遍之后,烟瘾也就过去了.清早起床后是吸烟愿望最强烈的时刻,我除反复背诵戒烟歌外,并结合回顾自己吸烟带来的害处,脑际里尽量浮现“喜乐少、愁苦多”的情形,从而树立决不动摇砸碎“终身枷锁”  相似文献   

11.
傈僳人常说:“歌不唱不行,酒不喝不得;歌因情而唱,情因酒而生。”说到酒,不能不说傈僳人钟爱的“侠拉”(怒语,意为肉酒)。在怒江峡谷一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一旦你喝下傈僳人敬上的大碗“侠拉”,你就成为了他们真正的“嘎雀”(朋友)。如果你推诿不喝,那便是瞧不起他们,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嘎雀”。  相似文献   

12.
局办公室主任吕林,30多岁,工作出色。全局职工都说他是好干部。在有的职工眼里,他简直是挑不出毛病的人。可是他有个毛病:嗜烟如命。吕林虽然刚步入而立之年,但他的烟龄已近20年了。多年来,他每天起床后点燃一支烟,一支接一支地吸,到晚上睡觉时,坐在床上再吸几  相似文献   

13.
《松州》2014,(3)
<正>去儿子家时,发现他酒柜里竟有八瓶茅台酒。我明白,这种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么贵重的酒谁舍得买来自己喝呢?真正喝的人多是有职有权的人。我断定这酒定是他人送的,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大权在握。儿子既然敢接受人家送的礼物,或许其他钱财也敢拿,即使暂时没拿,日后胆子也会越来越大,如此下去不是在慢慢走向犯罪吗?想到这里我紧张了。儿子归来,我便找机会与他聊天,问他这么多高档酒是哪来的?儿子说是别人送的。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14.
文摘精萃     
《时代潮》1995,(10)
荷兰一名研究犯罪专家称,一项国际性调查研究显示,痛饮啤酒的国家所发生的袭击和家庭暴力事件比喜欢饮葡萄酒的国家多。荷兰登大学扬·范迪克在澳洲的第八届暴行受害者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其研究结果后对路透社说:“喜欢喝大量啤酒的民族同时拥有喜欢虚张声势的民族性。酒后打斗是他们正常活动的一部分。”范迪克说,喝酒或喝葡萄酒较少的民族相反有较少暴力罪案发生。他说,研究结果集合了40多个国家的调查报告,是一个不断探讨罪案同喝酒之间有何关系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范迪克说:“我认为并不是酒本身使人变得暴戾。”范迪克说:“传统上,(南欧的)人会同家人一起进餐时喝葡萄酒;而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23)
正林语堂先生烟瘾很大,也尝试戒过烟,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因而有了《我的戒烟》。在这篇散文里,林先生说他在阅读和作文时"觉得伸手拿一支烟乃惟一合理的行为;若是把一块牛皮糖塞入口里,反为俗不可耐之勾当。"如果林语堂活在当代,面对如今烟草危害人们健康这一确凿的研究事实,不知能否坚定他戒烟的意志。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像他这样如此依赖烟草而难以戒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烟草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太过深刻,尼古丁的成瘾性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当他看到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时,讲了一个故事。总书记说:"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相似文献   

17.
谁说“80后”、“90后”官兵难教育?驻闽某防空团官兵在主题教育中的良好表现让政委樊晓本竖起大拇指.他欣慰地说:“用时代眼光透视官兵特点,就会多一些认同、少一些偏见:用时代需求选择教育形式.就会多一些‘实招’、少一些‘花招’:用时代标准评判活动成效.就会多一些资源少一些阻碍。”  相似文献   

18.
田军 《人民公安》2007,(6):48-49
皮特将一叠宣传材料送给我们,我们也还他一份厚礼——一瓶小二锅头酒,并不乏幽默地嘱咐他:“上班时别喝,有五条禁令呢,回家后再喝。”  相似文献   

19.
吃酒     
丰子恺 《创造》2006,(7):108-109
酒,应该说饮,或喝。然而我们南方人都叫吃。古诗中有“吃茶”,那么酒也不妨称吃。说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几种情境:二十多岁时,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崇明人黄涵秋。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常共饮。有一  相似文献   

20.
“小英雄”之辩最近,朋友的孩子王振每次见到我都说“烦”,一问,他就长嘘短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喽!”弄得朋友和我都是云里雾里。后来才弄明白,原来他和同学之间正有一个关于“英雄”的激烈讨论。王振从小就崇拜英雄,尤其是小英雄,他自己做梦都想当一个小英雄。可现在,他崇拜的小英雄却遭到很多老师和同学们的非议,说这些小英雄的所谓“英雄壮举”都不可取,更不可学。事实上,关于“小英雄”的辩论是从去年开始的。2003年2月17日,当北京170万中小学生结束寒假生活走进学校的第一天,他们被告之,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