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2.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3.
杨贺  王长海 《湘潮》2015,(4):17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了重点阐述,这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郭庆海 《新长征》2013,(1):36-37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形态和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在反思国内外生态治理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法治观、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法治观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要义,以尊重人民环境权益为价值取向,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目标。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生态法治观,需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8.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融入经济建设关键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发展以节能和减少矿物燃料消耗为重点,以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我们既要从人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又要从自然的需要出发,强调要坚持人的主体性和自然的先在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和脆弱性。西部地区构建生态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导向,以西部地区生态和社会构成的现实情况为基本依据,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和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攻坚克难的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环境审计监督和评价,离不开以环境审计为代表的各种监督监管力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审计的新业务、新业态、新类型,需要进行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和体系重构,需要系统回答"为什么需要审计"、"具体要审计什么"、"应该怎样审计"以及"应达到何种审计要求"等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生态文明审计"这一环境审计新命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发端于西方绿色运动,它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并试图找出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主义关注的焦点,大力研究和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贤 《求是》2012,(19):16-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包括承认自然先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以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时代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构建科学的生态体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主导地位和引领功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建设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整体布局是科学谋划并设计开发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同时,要结合国情社情和地域差别,统筹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综合指向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走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城镇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克弟 《求实》2014,(3):13-16
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与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密切相关。我们面对的许多社会矛盾乃至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治理、生态循环和生态伦理"相互依存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贵阳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具体行动。在我们贵阳,紧密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和谐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因此,从生态价值的复归、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人与生态的终极指向三层维度展开对“两山”理论的深入剖析,从哲学境域探析“两山”理论的理论价值,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