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保障能源安全是欧盟和中国面临的一项共同挑战。研究欧盟能源安全战略的发展和实践,可以为中国落实和完善自身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带来不少新的启发。欧盟的能源安全战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完善,从一种维护某种单一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发展成为多重战略目标互动的综合性安全战略。其主要目标是维护能源供应安全,提高能源工业的竞争力和保持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这种战略的基本架构由外部战略和内部战略两个方面组成:面向内部的战略包括替代能源开发战略、提高能源效率战略和统一内部市场的战略;面向外部的战略包括石油储备战略、构建国际供应网络战略和国际对话战略。这种战略的基本特点是:扎实可靠的调查论证基础、成功整合多种战略目标、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依法有效地贯彻落实、全面开展对话合作。实践证明,这个战略基本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功战略。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与这种战略具有相似之处。它以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为主要目标,国内政策包括以煤炭为基础、激励节能、多元发展和保护环境;对外政策包括建设战略石油储备、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开展技术交流。这项研究可以为中国完善其能源安全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俄乌冲突持续,给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影响。俄乌双方在冲突爆发后进行了六轮谈判,在技术性问题上有所收获,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劝和促谈,但美国希望通过这场冲突纾解内部矛盾,强化同盟体系,这是这场冲突发生与持续的重要原因。国际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俄罗斯认为主权至关重要,自身在这一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尝试在这一时期塑造新的国际格局分野,以形成有独特自我意识的文明与“俄罗斯世界”。俄罗斯的这些国际秩序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俄乌冲突之下的国际秩序。这场冲突还引发了大国能源博弈,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巨大冲击,也对能源转型、绿色议程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在评估全球能源变局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上,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内外应对举措:在欧洲方向,继续维持对欧能源供应;在中东方向,重点拓展与能源大国的多样化合作;在亚洲方向,巩固能源出口的亚太传统市场,大力开辟新市场;在欧亚方面,布局构建统一的欧亚能源空间,重点强化欧亚大陆东端、北部方向的能源合作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试论德国能源安全法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向前 《德国研究》2006,21(4):37-42
由于能源供应形势紧张,德国将能源安全作为重要的立法目标。除《能源法案》确立能源供应安全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外,德国制定了多项专门的能源安全法律,以应对和防范能源供应体系的中断。德国还将能源安全与反垄断法、环境法等进行协调,在诸多法律价值目标之间达成适当考虑供应安全的平衡。我国应该借鉴德国能源安全的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战略走向关乎国计民生。当国内能源无法满足国家需求时,能源进口就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选项。国家能源进口中,石油往往占据较大比重。随着石油净进口量的增加,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会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能源进口国需要在能源独立与相互依赖两个战略导向中做出选择。文章通过对能源独立以及相互依赖两种战略的考察,梳理了两种战略提出的背景、发展状况以及行动措施,并通过对比指出,中国应该继续推进能源合作,走出能源独立的"乌托邦"。无论是能源独立还是相互依赖,这两种能源安全路径都需要在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上相互补充。两种路径各有优劣,一个国家只有根据本国特点,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能源体系,才是确保本国能源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能源安全保障手段对能源供应中断和能源花费剧增这两种能源不安全现象的防治效力,考察了中国对这些保障能源安全手段的实施情况.本文的结论是,中国所采取的能源安全措施倾向于非传统安全,即主要用于减轻能源花费剧增对本国的压力和推进赢利性的能源活动,预防能源供应中断这种与传统安全密切关联的问题还不是目前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能源政策难以有效应对能源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盟能源政策历经准备、起步、加速和转型四个发展阶段,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表现为能源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增强,但能源安全仍面临风险。为应对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成员国的团结行动暂时确保了能源安全,欧盟绿色转型雄心也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但欧盟能源市场机制存在缺陷,绿色转型道路曲折漫长,加之成员国利益分歧不易调和、欧盟能源治理权能相对受限,给政策有效落实带来挑战。展望未来,欧盟收紧需求和分散进口的能源安全措施或将产生经济负面效应,干预和补贴政策可能会加剧内部市场分裂,过于激进的绿色转型步伐将放大能源系统的脆弱性,欧盟能源政策能否切实发挥成效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因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能源供应安全一直是欧盟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近年来,由于欧盟周边局势动荡,特别是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复杂多变,欧盟能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能源供应多元化成为欧盟追求的一个战略目标。但欧盟目前的对外政策和行动与其能源供应安全的目标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欧盟须对其对外政策进行调整,特别是要使其对外政策的其他目标与能源供应多元化目标之间相互协调,并加强与其他能源进口大国之间的协作,同时调整其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牛序谋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特别是地下矿产资源尤为贫乏。据韩国通商产业部公布的资料显示,韩国的能源原油、煤炭、天然气和矿物资源需求量的96%依靠从国外进口。国际市场资源的供求和价格波动,对韩国的经济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振兴 《美国研究》2005,19(2):116-137
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是其国际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基础上,集中阐释美国在该地区能源外运线路、商业利益、国家间合作等方面的能源政策,进而对该政策在美国国际能源政策中的地位、原因,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并不以直接满足美国石油供应为目标,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平衡全球能源供应、稳定石油价格、保障能源供给多样化等长期的能源战略目标,并服务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战略目标。但除了商业利益之外,美国实现该能源政策的其他目标则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0.
汪万发 《德国研究》2023,(5):76-101+154
面对地球生态危机、可再生能源全球竞赛及大国竞争,叠加俄乌冲突下的德国能源危机及地缘危机等新形势,朔尔茨政府能源转型政策呈现出意愿上更具雄心、资源上更多投入和关系上“去俄化”等新动向。全球因素对德国能源转型政策的影响不断加强。本文通过建构一个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以能源安全、发展范式、能源影响力和国际道义等变量为内核的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及其机制,从而理解朔尔茨政府能源转型政策的全球逻辑。运用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分析框架能够理解、预测德国能源转型政策。鉴于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国际政治影响不断显现及外溢,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分析进路将对更多国家能源转型政策的全球逻辑具有解释性。  相似文献   

11.
李明博政府为实现"先进一流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创造性实用外交"。在实用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韩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为此,韩国制定并实施了由对朝关系、四强外交、全球网络合作外交和全球贡献外交构成的外交构想,努力打造"全球韩国"品牌。纵观其五年的外交历程可以发现,李明博政府努力推动的安保外交、通商外交和全球外交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2.
能源安全战略一般存在于主权国家语境,由主权国家的能源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决定。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集合体,在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方面,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难以形成超国家性质的能源安全战略。但是,欧盟成员国都存在着对外油气依赖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又凸显了能源安全的多维性和整体性。为此,欧盟成员国达成了政治共识,决定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本文尝试从经济自由主义、地缘政治、制度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对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做出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新共识。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落实议程的先行者,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制度安排融入了国家治理进程。一方面,在国内层面确立了韩国国家治理的目标和国家政策规划,体现了国际制度在国家治理层面的内化进程。另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形成基于全球倡议与利益共同体的框架模式,体现出行为体的自主选择性和与全球议题的关联性。可以说,制度内化和全球倡议成为韩国国内外政策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良好对接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任何全球减排路线图的绘制都无法脱离国际正义而具有生命力。气候变化问题的特性要求全球减排路线图尊重具有两面性的国际气候正义:环境正义和发展正义,需要考虑国家间公平、人的公平和代际公平。仅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衡量国家承担减排责任的标准缺乏足够的正义,至少还需要加入人均历史累积排放和气候变化脆弱性两个指标。三者分别体现气候变化正义性中的人的平等发展权、减排责任分担和对受害者在排放权上的补偿。综合三大指标后的四分组分类,才是更体现正义性、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的路线图。从正义性出发,中国应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并努力推动全球减排进程,但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中国在全球减排中的作为,应是在国际正义与国家发展战略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5.
孙成昊  申青青 《美国研究》2023,(1):113-137+7-8
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乌克兰危机久拖未决、大国博弈日益激烈,全球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因素持续叠加,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亦遭暴露。拜登执政后推动重塑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战略,实施路径包括以产业链回迁重振制造业,推动关键产业“在岸外包”;打造一体化的北美供应链,推动关键行业“近岸”生产;加强与“志同道合”国家的合作,推动关键领域“友岸化”,构建“去中国化”的国际“友链”。拜登政府的供应链战略呈现本土化、区域化和阵营化趋势,核心目标是通过重塑全球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重建美国产业优势以应对国内供应链脆弱性并在战略竞争中“竞赢”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是长期过程,拜登政府将面临利益博弈、依存冲突和内部分化的牵制。供应链重塑战略与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不仅将加剧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还将促使全球经济碎片化、集团化和安全化,推升“印太地区”竞争性对抗,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快速上升。对此,中国应多方施策以管控风险。  相似文献   

16.
韩国企业加速“世界化战略”步伐吴德烈一韩国在60年代实行了“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迅速得到发展。到70个代末,韩国已脐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80年代后半期,韩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韩国采取了...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在俄罗斯当前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战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今后,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油气出口,推动东北亚地区内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的多边合作,最终极大地促进俄罗斯与中、日、韩三国形成长期、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能源安全认识”是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前置条件,能源政策是“能源安全认识”的观念产物。战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从“单一能源安全观”到“综合能源安全观”的结构转变,在内涵上呈现出“煤炭安全观”—“石油安全观”—“3E安全观”—“3E+S安全观”的演进逻辑。“煤炭安全观”与“石油安全观”,都是以单一能源为主的安全观,在政策设计上体现的是“增量至上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深化了能源安全的认识内涵,即:在原来“单一能源安全观”基础上,嵌入了“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然而,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的爆发,暴露出日本以协调“稳定供给”“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为中心的“3E安全观”的缺陷。对此,日本在“3E安全观”的基础上又追加了能源安全性,即:将安全性与稳定性、效率性、环保性进行平衡统一的“3E+S安全观”。俄乌冲突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如:从“防守型”应对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推行“脱俄”与“脱碳”并存目标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相关活动跨国际,跨文化或者全球层面的整合过程。进入21世纪,韩国将吸引优质人才资源来韩留学被制定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随后在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整理了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十五年实践经验,希望能在了解韩国的教育实践的同时给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开展国际援助首先要具备发达国家水准的经济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成为受惠国楷模的制度健全性。近来,随着韩国有关国际援助预算的急剧增加,政策决策者和普通人都很关注国际援助,但似乎并没有入从韩国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的角度分析和考虑国际援助。现在,不仅要充分尊重国际援助意向的纯粹性,同时也要从外交战略角度,即从“与国家利益的结合”出发,认真思考国际援助。我们应以战略性的高度,把国际援助提高到与韩国的国家实质性和根本的国家利益相互依赖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