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的心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系统,有其核心概念,后者主要体现于他一再主张阐发的两个观念,即良知与致良知。从内在的方面看,良知说与致良知说中都包含着某种理论的张力。就良知说而言,这种张力具体表现于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良知之中的心蕴含了对个体性的确认,其中的理则侧重于普遍性。在致良知说中,它则具体表现为先天本体和后天之致(致知工夫)之间的紧张:强调本体的先天性,同时也意味着肯定良知的既成性质,致知工夫侧重于本体要通过一个过程来达到,良知或本体的天赋性则表明良知一开始就先天具足,后天工夫并不能对它有所增益;致突出了过程性,良知的先天性则消解了过程。过程和非过程、先天的本体和后天的工夫之间这种张力,内在地存在于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之中。良知说和致良知说的以上两重性或内在张力,在逻辑上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良知”的背景、内涵及“致良知”的途径进行梳理,认为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意识的主体,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研究王阳明的“良知”思想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说<西游记>成书前,已有朱(鼎臣)本、杨(致和)本和吴(承恩)本三种版本,研究和比较它们在语言方面的特点,不失为辨别<西游记>版本源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能近取譬是儒学生命智慧运思的风格。在王阳明的思想中,“种子”的隐喻一直贯穿于其良知教论说过程之中。它既贴切地指示出良知的自发性、自然性,又生动地表示出良知实现的次第性,更准确的显示出致良知功夫的亲近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良知"思想的新向度诠释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价值观念资源之一,道德、价值与信仰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王阳明良知图式的三重向度,三者各有侧重地分别呈现于学术、政治和生活话语语境中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当代文化以阳明学为视阈的内在认知结构.道德向度的良知作为一种道德理性是理想之善和现实之善的统一,也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其中内含着价值确认;良知的价值属性以道德属性为基础,表现为道德向度的"善""恶"向价值向度的"好""坏"与"是(对)""非(错)"的转化;良知的信仰向度基于对人之德性与价值的肯定,追求超越层面的自我实现,并在"幸福感"上找到道德满足与价值关怀、个体追求与社会认同的交汇点.当代文化语境中良知意蕴的新阐释,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有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思想演化的两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通过材料考证与疏理 ,对王阳明思想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龙场悟道”与“致良知”———作出考察。首先 ,澄清了多为研究者所征引的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前三变”与“后三变”说法的来源。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多为研究者所忽略的“致良知”教的提出在王阳明思想演变与最终形成上的关键意义进行考察、阐述。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小说主要情节组成部分有百花齐放、海外游历、酒色财气阵等,李汝珍以乾嘉学者投身小说创作时采用"奇不入幻"的叙事选择,<镜花缘>不仅有对才学的展示,还有对以往小说传统的借鉴和创新,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明社会,司法公正被公认为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作为守护者的法官则是此防线的最后保障。法官是法治的核心要素之一,法律必须依靠法官来公正有效地适用,而在法官构成要素中,法官良知又是其灵魂,法官良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司法过程的结果,决定有无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赵飞燕外传>被称为"传奇之首",其艺术水平较高,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很大.因小说是依托历史事实而创作的,小说内容与所据史实之间必然有相当的差距.将小说叙事与历史叙事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比较清楚地考查出作者的创作旨趣、思想倾向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0.
孟子预设天赋良知,从“人性善”的哲学命题出发,得出了个体道德修养向内用功的法门——求其放心;《大学》承接孟子,提出“三纲”、“八目”,把“求其放心”具体化,使个体道德修养具有可操作性;逮至宋明新儒学的兴起,朱陆在个体道德修养的入口处争执起来,余讼不已;阳明先生上承孟子,范围朱陆,创建“致良知”学说,指示成就“圣贤”之路,遂成儒学工夫论的集大成者;及至西学挟西力东渐,君权殁于辛亥之炮,名教焚于“五四”之炉。劫灰中现代新儒家生焉。然遍观现代新儒家诸贤,汲汲于“良知”者,甚过矣。  相似文献   

11.
"小说"起初并不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概念出现的.它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其意是指琐屑言词,卑微的小道理.班固<汉书*艺文志>对"小说"下了定义,并首次收录了十五"小说家"的作品,可称为我国小说目录的先河之作.其后历代官修目录都沿用了班固的"小说"概念.官修目录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大量通俗小说抱有极深的偏见,但一些私家目录却注意到了它们的价值.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小说目录著作,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才真正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良知的不同特征,良知其它的特征将在另文讨论;如(3)作为道德动力的良知;(4)作为实践能力的良知。良知的这些面相为道德情感所贯穿。第二,在对良知特征的阐释中,文章对治儒家话语中关于良知天理所出现的两种理论问题。第一种理论将王阳明的良知观念看作对特定事件的固化认知,以及即时的反应。这种解读不能真正地认可良知扩展、反思、道德培养和制度革新之可能性。第二种理论将良知理解为不具有具体内容,而仅仅是抽象的本体。通过合理地理解,即从道德情感的视角来检视时,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既认可我们总是可以触及良知的具体内容,又提供了深化与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中,良知是一切的本源与目的,由于良知具有本体、至高和自由三个特点,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良知学说是王阳明的学术起点、核心与主线。通过引佛入儒、引道入儒,王阳明完成了跨越两千年的中华学术传承整合,从脉络上看,其良知的本体性源于道家,至高性源于儒家,自由性则源于佛家,所以我们可以说良知理论已经超越儒、佛、道成为一种全新的学说,这一学说又因其知行合一的实践主张,成为后来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良知自我坎陷"说是牟宗三哲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对新儒家"内圣开出新外王"命题的具体阐述,也是新儒家在中国如何走向民主、科学这一问题上的学术探求,然而这一理论又有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概括说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对当前培训具有非常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价值,从培训理念和目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手段、培训中的教师四个方面探讨了阳明心学在现代培训中的启示和应用,提出了改进现代培训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心学圣人观,以"良知"为基础,对于"成圣何以可能?"这一儒家学者始终关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成圣"的价值源自于人的本然自足之心——"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固有的先验主体,具有普遍必然性,这也为普通人成圣提供可能性。"致"良知之功最终使人的"良知"完成从自在状态向自觉状态的转变,内在的圣人观念得以现实化。良知之"致"分别从内在修养和外化德行两方面对成圣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阿绣>是<聊斋志异>爱情小说中内涵丰富的篇什之一,作者蒲松龄师承刘义庆的<买粉儿>,却化古为新,细微曲折.小说中的狐女阿绣黠慧豁达,多情多义,因追求美而生爱,又因爱的奉献与付出而美到极致.<阿绣>反映了蒲松龄对主情浪漫思潮影响下的爱情观更加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小说<色,戒>和电影<色·戒>面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受众,带给人们的感观是不尽一致的.仔细比较张爱玲小说的惯用手法及李安电影的具体表现手法,我们不难发现小说<色,戒>与电影<色·戒>在故事内容情节的处置、人物形象的刻划及艺术风格的表现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庄子》养生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养生思想构成后世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源头."缘督以为经"影响了道教致虚守静的炼养原则和周天炼养理论,<庄子>具有哲学意蕴的"守一"被道教实证化为具体的养生手段,<庄子>"唯神是守"的养神思想影响了道教"养神"、"炼神"原则的形成和存思术的产生,"吹呴呼吸"、"熊经鸟申"的养形思想则构成后世道教导引术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康德局限于经验知识之中,将自由意志看作假设,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他对道德的考察只是逻辑思辨地考察。牟宗三引进德性知识,断言良知的呈现,坚持认为人有智的直觉,能够认识到自由意志,对道德的考察应是体证式的考察。康德看重先验的道德法则,贬低经验性的情感,而牟宗三立足于良知的活动性原则,从应然与实然统一的角度,借助于儒家的道德“工夫”论肯定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康德在解决至善问题时设定了上帝的存在,牟宗三则借助于无限自由心(良知),强调德性与幸福的“诡谲的相即”,解决了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