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充满一致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利于深化对苏联剧变问题的认识。对苏联来说,社会主义既是它的软实力,又是它的硬实力。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必须把它放到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苏联社会主义的特征并不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盲目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刘海梅 《传承》2013,(5):30-31,37
陈独秀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复思考,考察了苏联的内外政策、中国及世界的现实,以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深入到中国与苏联政治制度的内部,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和反思。但由于他晚年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些见解在有着非凡的预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狭隘性。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3,(3):30-31,37
陈独秀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复思考,考察了苏联的内外政策、中国及世界的现实,以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深入到中国与苏联政治制度的内部,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和反思。但由于他晚年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些见解在有着非凡的预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狭隘性。  相似文献   

5.
王维国 《人大研究》2007,(12):24-2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剧变后的东欧国家和解体后的前苏联国家虽然都实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全球化的历史、现实和趋向都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对世界历史规律和全球化总趋势的偏离,是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全球化历程表明,全球化的起点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终点却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综观20世纪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关心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某些…  相似文献   

8.
苏联剧变是 2 0世纪留给人们的“历史之迷”。为了求得破解 ,苏联剧变十余年来 ,对其剧变原因的分析探讨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国 ,由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坚持的社会主义信念问题 ,而且关系到已经进行了 2 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 ,所以 ,对苏联剧变的研究更是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关注 ,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对我们正确总结苏联剧变的经验教训 ,把握其内在规律是大有裨益的。同时 ,从十余年来的对苏联剧变的研究来看 ,在苏联剧变的原因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但在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上分歧很大。本文拟就“剧变”与“解体”概念的运用、苏联剧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问题、“历史合力论”在苏联剧变研究中的运用等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谭学秋 《理论月刊》2002,4(12):49-51
本文分析了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巨大差异,指出现实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处于同一历史时代,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世纪之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点燃了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其鲜明的特色与创新不仅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得出结论:“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也就没有疑义了。”随着“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出现,更无疑义了。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后期,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人们的疑义产生了。另一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却在蓬勃发展。最近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必将对今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应当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呢?  相似文献   

12.
信念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后,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受到极大的冲击。要解决人们的信念问题,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必胜的伟大旗帜。要认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本任务在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具体管理体制;关键在于抓好执政党──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今现实的自觉把握;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命题,它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发现、呼唤、建构和检验。社会主义研究必须要面向生活,要努力建设生活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苏联的解体并非由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相反,正是由于 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苏联才发生政治剧变。因此,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社会主义失败了。只要中国不倒,社 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必将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超 《传承》2014,(12):147-14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等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苏东剧变与其经济因素有关,更重要是由于其政治体制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总结苏联东欧有关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稳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忽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扬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和研究,忽视了对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而造成上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往往习惯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割裂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苏联历史和苏联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只有加强对苏联历史的研究,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更加透彻,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时期的档案不断解密,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中的很多疑问将会得到客观的阐释,而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对整个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把全球化视为一个贯穿人类历史的进程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 ,解读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探寻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并在苏东剧变后走入历史低谷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者一直都在反思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在这种反思过程中,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奥尔曼运用"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科亨"从哲学的高度",通过"对价值和原则进行阐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福斯特和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吉梅内斯则分别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或女人受压迫问题出发,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要性。身居当今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这些论证,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本文仅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将会有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