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目前并非没有主流价值观。无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主流价值观都是明确存在的。这就是在一切思想教育范畴和媒体宣传范畴一直在倡导的价值观。但问题不在于确立了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而在于我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是否真正处在主体地位。如果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  相似文献   

2.
主流意识形态在构建国家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现代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由于国家价值观在整个意识形态系统中具有决定其它所有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的作用,因而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常常成为人们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的一种集中体现。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对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以及国家价值观的确立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它在国家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3.
裴学进 《求实》2016,(11):21-29
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由统治阶级所倡导、推行,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主体是统治阶级,基本作用机制包括规导和灌输。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绝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认同、遵从的,在各种价值取向互动过程中汇合而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主体是人民群众,共识和认同构成其主要作用机制。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本质在于统治阶级(国家)的倡导转变成人民的行动,呈现出四个特点:转化时限的模糊性、转化前后存在状况的特殊性、转化过程的双向性、转化过程的动态性等。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内在机理为驱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以上述分析为框架,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适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科学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形态相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新形势下地市党报主流媒体地位面临挑战 在媒介业发达、价值观多元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流媒体,以传达社会主流声音,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报毫无疑问是我国的主流媒体。中央党报是国家的主流媒体,各级地市党报就是区域主流媒体。在我国,党报可分为中央级党报、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从数量上看,这三级党报约占我国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分报业,一分党报,党报始终都是以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主流媒体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价值取向多元化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大学生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创新,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信仰指向、奋斗目标、精神追求、行为规范的引领。本文从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出发,探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占统治地位,非主流价值观、反主流价值观有所滋生,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整体存在。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必须对各种价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企业比作人,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行”。企业的“人格和品行”虽以其个性化为特征,但必须以共性价值观为基础。共性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价值观是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如果社会主流价值观模糊,企业价值观就很难清晰和坚定;如果企业价值观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就会破坏社会风气,影响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信仰和坚持;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会对社会产生正面辐射作用,不良的企业价值观会产生破坏和消解作用。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企业价值观培育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价值观危机的背后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问题,更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准绳。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马克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唯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为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原则,才能实现其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刘意 《唯实》2011,(3):17-19
“为人民服务”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清晰的发展脉络。随着时代、社会发展的演进,“为人民服务”正受到“为人民币服务”、“为领导服务”、“为老板服务”三股扭曲道德价值观的侵袭。分析这三股扭曲道德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正确疏导这三股扭曲道德价值观,有益于“为人民服务”主流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中,与之相适应的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构建就应运而生。而我国由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向现代以橄榄型收入结构为基本特征的良性经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就必然要求不断克服在转型发展中来自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对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考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有必要构建生态系统价值观。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蕴涵的生态思想,为生态系统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共识,同时加强生态系统价值观教育,从而构建起生态系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依靠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上升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高度,并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力、影响力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在具体实践中,一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融为一体;二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渗透力,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相辅相成;三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影响力,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践行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之后,在高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传道授业”中“道”之新内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内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铸大学之魂,修师生之身。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显著特征,这也为各民族价值观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面对云南复杂的思想道德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弘扬主流意识的客观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云南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网友有话说     
@树洞:很喜欢3月份《党的生活》的封面,长城的图片加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且富有韵味。十八大报告提出这24字核心价值观后,党刊迅速抓住这一重点突出宣传,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徽商活跃在重农轻商的社会大环境中,“商为末”主流价值观迫使徽商从最初“讨生活”的生存价值取向到致富后求名入仕的价值观转变,注定其在经商为谋生、读书做跳板、做官是关键的经营道路上无法走得更远,这启示我们因价值现造成的扭曲行为还要靠成熟、理性的价值观来扭转,包括独立自强的“官商”态度、成熟理性的商业精神和积极正确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中的价值渗透意识,主要强调运用各种网络载体在网络空间有意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隐性传播,使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主导网络舆论场。它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宣传要突出"镶嵌"意识、资源意识与合力意识,以期实现"理论武装群众"的"理想意图"。在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中强化社会主流价值的渗透意识,必须建立健全价值渗透的科学机制、持续丰富价值渗透的高尚内容、不断探寻价值渗透的大众旨趣,从而不断提升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面对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突,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和无可奈何。我到底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有什么关系?个体的思想、价值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问题的根源。本文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范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矛盾根源在于复数的"我们"和个体的"我"之间的思想症结,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具有个体价值观的社会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个体化特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选择必须以集体主义原则为价值取向,调整好"个人—社会"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金魁  雷吉来 《唯实》2010,(5):23-25
大众文化是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鼎足而立的文化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大众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必须正视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争充分发挥其正效应,最大限度地抑制其负效应,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